陈婧:珠峰上的光明使者

来源 :现代青年·精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gshao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电啦!珠峰亮起来了!”随着一盏盏灯泡的点亮,5200米的珠峰上紧张的气氛立刻被欢呼和雀跃声击散,洋溢着幸福笑容的藏民同胞为来自山东电力集团的36名援藏青年奉上洁白的哈达。
  “灯亮起的那一刻,我的眼泪夺眶而出,在藏民同胞眼中的期待变成现实的那一刻,我突然体悟到深深的成就感。”回忆起珠峰大本营通电的那—瞬间,陈婧依旧心潮澎湃。
  陈婧,潍坊供电公司基建部技经专工,高级经济师,注册造价、咨询、监理工程师。2013年7月,作为国家电网公司援建西藏的首批女洼,陈婧来到雪域高原,开始了为期一年的援藏生涯。
  告别亲人,为藏族同胞带来光明
  “我们不能拖她后腿,既然她选择了去西藏,我们只有全力支持她,让她毫无顾虑地大步向前。”得知陈婧援藏一年的消息后,陈婧的家人把担忧和不舍埋在心底——尽管答应陈婧援藏是一个“艰难的决定”。
  2013年7月,陈婧毅然告别了家人,踏上了援藏的道路。告别七旬的双亲和即将踏入中学的儿子,陈婧也难以离舍,“但如果离别一年能为藏族同胞带来光明,我觉得值得。”
  陈婧曾经对西藏充满了幻想,“那里山川壮美,蓝天白云和触手可及的纯净”,但是现实很快把她从诗情画意中击醒。刚抵达拉萨的陈婧被强烈的高原反应包围着,由于气候干燥,她总是嘴唇开裂、鼻腔充血,每天早晨洗睑、擤鼻子都会“血溅”脸盆壁;饮食的不习惯也让她体质迅速下降,血压从内地的74飙升到133,脉搏从67升到97,感冒更是家常便饭。
  “最开始的日子十分艰辛,特别是晚上,整夜的失眠让本来就漫长的夜更加漫长。”陈婧说。
  在援藏青年欢迎会上,领导特别叮嘱陈婧,“这里路况差,条件艰苦,你一个女同志尽量不用去现场,尽量留在海拔较低、条件较好的拉萨。”但是挑战越严峻,陈婧内心“不认输”的精神也就越强大。“窝在家里怎么管理工程?怎么了解情况?”执拗的陈婧毅然选择了与同事们一起深入现场验收、收集资料、开展结算。
  让陈婧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来到日喀则的第15天,她和同事第一次去萨迦线略现场验收,途中车辆不慎掉进了草甸的陷阱,一边是雅江,一边是峭壁的道略,那种生命不受掌控的感觉让她真正地产生了畏惧感。“害怕是正常的,关键是要战胜这种害怕的感觉,冷静面对……”半个多小时,陈婧和同事设法走出了草甸的陷阱。这次惊险的经历让陈婧感受到了工作的危险性,也让她快速成熟起来。当同事打趣“咱们这是在用生命验收”时,陈婧笑了,无畏地笑了。
  “西藏就是我的‘第二个家乡’”
  虽然工作和生活条件异常艰苦,但藏族同胞和亲人、同事让她随时都能感受到的温暖总给她莫大的勇气。陈婧最难忘的是她在3800米高原度过的生日。那天,藏族同胞端来了香喷喷的酥油荼,援藏兄弟精心准备了精致的烛光晚餐,她的家人送来了贴心的问候,她的潍坊同事从万里之外寄来了鲜花……“藏族同胞就是我的家人,西藏就是我的‘第二个家乡’。”陈婧深情地说,“在藏族同胞的眼里,我们就蝴的使者,所以我要尽最大努力地为他们带来‘光明’,回报他们的真情。”
  贡嘎是一名12岁的藏族少年,也是陈婧回到山东后最大的牵挂。“援藏快结束时,在某次户表改造进村走访的机会,我认识了因家境贫困辍学在家的贡嘎,和别的孩子不同,无法上学的贡嘎很孤僻,也不愿和人交流,我当时脑子里就冒出—个念头,‘一定要让孩子继续上学’。”
  为帮助贡嘎继续学业,陈婧主动联系了当地教育局,回到山东后,她仍在努力为贡嘎办理复学手续。“语言交流困难,我就拜托藏族同事帮忙翻译,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也要帮助贡嘎圆梦。”
  看到陈婧对贡嘎上学的事情如此上心,贡嘎一家人对陈婧充满了感激,在他们眼里陈婧就是恩人,就连孤僻不爱讲话的贡嘎也喜欢跟在陈婧身后。
  即便如此,陈婧始终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一年的援藏经历,给我带来太多的感动,只觉得时间过得太快,只觉得自己做得还太少。”离开的前几天,陈婧或步行或坐车绕着日喀则市转啊转,只希望能多看几眼她的“第二故乡”。
  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降标准
  在工作中,陈婧带头梳理了电网建设的各项规章制度,完善定额体系,主动联系家乡公司寄送成套2012版的定额及即将实施的新版定额;在援藏队伍中,陈婧鼓励开展技经人员的传帮带,普及技经管理知识,让公司对技经管理工作有了广泛深入的认识,让技经管理工作上了新台阶,为农网工程造价管理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在工程验收过程中,陈婧总是爬上一个个山坡,跑下一个个山谷,仔仔细细地验看杆号、基础、接地、铁塔、螺栓。“每天晚上8点多带着满身的尘土回来,总有人开玩笑建议我把尘土收集起来装进袋子,带回家作纪念。”
  令陈婧最为自豪的是在山东电力集团36名志愿者的协助下,珠峰大本营的送电任务圆满完成。
  “看着送电后,藏族同胞露出的灿烂笑脸,我心里就涌现出一种自豪感,自豪能作为一名电力人,能成为光明使者中的一员。”再次回忆起珠峰大本营送电任务的完成,陈婧语调中透漏出自豪和愉悦。“珠峰大本营成功送电有效解决了一直以来制约定日喀则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为攀登珠峰照亮了道路,也为建成珠峰世界旅游目的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离开西藏已经一年多的时间,陈婧援藏的责任、担当和情缘仍在继续。离开时,投资1.5亿的2013年户表改造工程、甲孜变10千伏配出工程等城网工程尚未结算完毕,陈婧始终牵挂工程结算进度。如今,陈婧几乎每周都会接到诸如工程变更的处理、工程量的计算、节余物资的处理此类的电话求助,她总是耐心解答并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提出合理化建蚁。
  “如今,‘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降标准’的援藏精神已经成为我的座右铭,我将继续传承援藏使命,传承光明使者的使命,为这片美丽的土地上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陈婧说。
其他文献
想起某一年的自己也曾因为焦虑而辗转难眠,恋情失败,突击考研担心失利,对过往浪费时间的懊恼,与对未来的迷茫与担忧,最严重的时候连续一个星期昼夜无法入睡,将床单都浸出汗来,因此写下一篇叫做《一个失眠症患者的24小时》的小说。总之,就是感觉自己很失败,但又被当时的阶段固定住,无法脱身出来。这一度让我陷入很负面的情绪之中。  翻来覆去的时候,总会想,如果一切可以重来,就不会那样做,结果是不是也会不一样。 
为巩固提升“双创”成果,8 月6 日上午,共青团海口市委牵头四个区团委、桂林洋开发区团工委,共发动1114 名青年志愿者,对农贸市场周边2 公里范围内的垃圾死角、道路垃圾、张贴小广告进行集中清理。  上午9 时,按照统一行动、统一标识、统一宣传的要求,爱心蓝马甲在全市主城区24个点位“多点开花”,打响垃圾死角歼灭战。各义务劳动点位事先经过考察和统计,准确预计所需劳动人员数量、所需劳动工具种类和数量
“老娘不缺钱!要住大房间,房租翻倍给你!”“我每天要吃大螃蟹,另外付钱!”……没错,这些听起来让人很不爽的台词都来自“文艺女神”汤唯,可她却说,“其实我挺‘二’的。”  由于本身的文艺气质,以及演了不少文艺片的缘故,汤唯一直以来都是文艺男青年心中的“文艺女神”。于是当人们看到《北京遇上西雅图》中浑身名牌、不停炫富的她时,一时有点反应不过来了,而且她还要挺着大肚子光着脚满街跑,这就是文佳佳,汤唯演的
人的一生,应该设计一个自己的蓝图。  人的一生,应该建筑一座自己的房子。  姜强国,建筑设计师、诗人、作家。出身于军人家庭,小时候随父母走遍大半个中国,长大后独自游历大半个世界。出版过诗文以及摄影等著作16部之多,在国内外设计过多种风格各异的商住楼宇和HOUSE别墅。    你看一个人怎么描述他梦想的内容,就知道他在过怎样的生活。姜强国,一个拥有诗人、作家、企业家、建筑设计师等诸多头衔的精英人士,
“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天生丽质难自弃,眉梢眼角藏秀气;声音笑貌露温柔,盈盈起舞花盛处。”用这些诗词来描述吕一,形容吕一诠释的角色,丝毫不为过。有名字如吕一,简洁明了,让人过目难忘:有女如吕一,清新独特,淡雅卓然。吕一,从艺十年,独善其身,少有绯闻,如洁白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有女如此,谓为演艺界奇葩。  《天外飞仙》中温柔多情的赛金,《雪在烧》中的善良、单纯的“天使妹妹”罗一,《新一剪梅》中一人
天空就像是一本厚厚的书,翻开它,就可读到无穷的奥妙。  翻开上卷,是晴空万里。开篇是蓝的故事,天纯洁而干净,蓝得发亮,蓝得醉人,蓝得震撼人心,整个天空像块巨大的蓝宝石。空气十分清新,纯净得可抓一把来洗脸,碧空如洗,一只飞鸟掠过,我真担心它会把这纯净的天空给弄脏了。远处,天与海交接,海天好像融合在一起,分不清哪里是海,哪里是天。一叶小舟从天边划来,哦,这里还引用了“孤帆无影碧空尽”和“孤帆一片日边来
创业是因为爱情  区别于其他创业者的原动力,高芬芬走向创业之路的原因,竟然是因为爱情。  高芬芬,一位来自湖南湘西苗乡的美丽女子,完全可以拼脸的她却选择了拼智慧。自小生长在湘西贫困山区,经过自己一路奋斗拼搏,以优异成绩考入了中专。毕业后,成功加入湖南第一大民营企业三一重工。工作后,因不安于现状且有着从事主持人的梦想,工作不到两年,如愿考上了北京广播学院。为了勤工俭学,她利用暑期实习机会顺利进入了腾
01  王诺诺在知乎上讲过一个故事:有一次她乘飞机,旁边坐一女孩:穿着丝袜筒裙高跟鞋,一张脸描画得极为精致。王诺诺觉得这女孩脑子有病:“要飞8个小时,我都恨不得穿睡裤上去,她竟然带全妆。”  但飞机进入平流层后,那女孩脱下高跟鞋,换了双棉拖鞋。接着掏出一个大号化妆包,将卸妆水、面膜、眼罩等一字排开,然后去厕所将妆容卸了个干干净净。  吃完饭后,她又敷了一个补水面膜,然后戴上眼罩,安安静静地睡了。还
5月26日,本人有幸参与了“凤凰琴瑟、海洋之月”的诗歌主题活动,体验入住了凤凰岛酒店;在这三亚湾的纵深处,国际游轮停靠的地方,心情开始启航,思想开始放飞……这一主题,让人联想到司马相如和卓文君鸾凤和鸣的动人传说,也联想到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的美丽诗句,本人四年前的一个网络热帖《阴阳合体——凤凰岛建筑的性暗示》也就浮现了出来……其实,在三亚形成并兴起的凤凰文化,作为一种即将盛放的
印度诗人泰戈尔曾于1924年访华,估计留下过不少照片,刊登在上海、杭州、北京等地的大小报纸上——可我只记住了其中的一幅。那是他4月23日抵达北京后拍摄的,画面呈众星捧月之势:以白发、白胡须的老诗人为中心,其余人物分别是徐志摩、梁思成、林徽因及其父林长民……他们的身后是密集的树丛与花盆。仅仅依靠这模糊的背景,无法确切地辨别摄于什么地点。是故宫、西山,还是北大校园?都有可能,总之是在北京吧。  出于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