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问题串”设计策略

来源 :语数外学习·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76051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课堂教学中,提问是一门艺术,而“问题串”则为这一艺术增添了生命活力。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认识到问题串的教学意义,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紧扣重难点,精心预设,优化“问题串”设计,以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探知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一、把握问题串的切入点,激活学生的学习情感
  在设计问题串时,教师需要抓住有效的切入点,紧扣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与生活实际,从而激发学生求解的欲望。因此,在问题的切入点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联系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让学生在原有知识与经验的基础上学习与探究新知,从而拉近教学内容与学生心灵的距离,使学生更为放松、更为主动地融入课文营造的意境之中,产生情感共鸣。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在设计问题时,教师既要研读教材,更需要分析学生学情,以设计出具有深度、广度、能够让学生跳一跳摘得到的系列问题,逐步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如在教学高尔基的《童年的朋友》一文时,教师可先要求学生谈谈自己对“朋友”关系的理解,然后找出文中体现了这种“朋友”关系的语句。然后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交流展示:①结合自身感受,想想高尔基为什么要将外祖母视为他童年的朋友?并且是“最了解”、“最知心”、“最珍贵的终身的朋友”。这样,可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体会,将自己的外祖母和文中的外祖母进行对比,更好地感知人物形象。在文中,虽然作者的外祖母是长辈,却不摆架子,她活泼、善良、富有活力,不在孩子面前掩饰自己,不束缚孩子,而是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影响作者。②为展现外祖母的风采与品质,高尔基对外祖母这一形象进行了传神的描写。请找出文中的相关语句,总结外祖母的性格品质。教学之后,教师还可拓展延伸提问:①在你们阅读过的书籍中,还有哪些与本课的外祖母相同的人?请写出书名与两位人物。②回想之前所学的《社戏》中的外祖母的形象,思考这两个外祖母的形象有何共同点?其描写方法有何不同?(提示:共同点:慈爱;《社戏》中是略写,《童年的朋友》中外祖母是中心人物,通过其语言、外貌描写展现她的品质与性格。)③在你们的实际生活中,是否有如高尔基外祖母这样的忘年之交?若有,请讲述一两件感人的事。这样,通过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升华主题。
  二、抓住问题串的层次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设计问题时,教师需要注意问题的层次性,这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从学生的认知角度来看,因生活阅历、知识水平等方面的差异性,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思维水平,对问题的看法不同,其结果也不尽相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分层设计问题,并采用点名回答、自主发言、独立回答、小组交流汇报等方式,让各层次的学生都有思考与自我展示的机会,从而激发与保持学生学习的热情。其次,从认知角度来看,学习是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因此,在设计问题时,教师应注意由知识层面逐步上升到理解与运用层面,然后上升到综合评价层面,从而逐步训练学生的思考能力,使其由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知。
  如在教学《济南的冬天》一文时,教师应结合教学实际,巧设多种思考问题,引导学生理解文本。①请画出自己认为精彩的语句,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些语句。让学生在课堂上相互交流,分享看法。②在朗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文中济南冬天的主要特点,并概括每节的具体内容,了解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展现这一特征的。弄清其中蕴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当学生理清贯穿全文的线索后,教师还可结合练习二,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是如何遣词造句,使用精练的语言抒发自身感受。在这一过程中,可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③说说本文描绘济南冬天独有魅力的方法,找出文中所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然后运用替换法,把使用了修辞方法的语句变为一般的表达,对比两者表达效果有何不同。④联系所学的《春》,比较分析,说说两者在写法上有何异同点,通过对比加深理解。⑤假设你是一位导游,冬季带领游客来济南,追随老舍的足迹,请设计一段导游词。在课堂上,学生可相互评价,然后教师加以点评。这样,将学生由知识层次逐步引入理解运用、综合评价层次,深化理解,强化记忆。
  此外,教师还需关注问题串的着力点。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问题串”既要紧扣教学内容、贴近学生实际、具有层次性,同时也需要注意提问的着力点,以突出重难点,让学生把握核心知识点,获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因此,笔者在设计问题串时,兼顾反论与正论。同时,在向学生提问时,有时可“穷追猛打”,有时则需温和引导。而当同学们陷入思维障碍无话可说之时,教师可适时提示、点拨,产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效。
  如在学习《济南的冬天》一文时,分析文本语言也是教学重点之一,教师可引导学生感受本文优美的语言,分析其精妙之处,把握分析语言的方法,学生可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法仔细揣摩、品味,语文教师适时点拨与补充,如:①本文中,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分析这些修辞手法的作用,同时模仿举例;②你认为好的语言应具备哪些特征,我们应怎样揣摩语言的精妙之处?在文字表达上又该注意什么?这样,可为学生指出思考的方向,帮助学生打开思路。
其他文献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近年来,我校英语教研组在教学推行了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本人在教学过程中认识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并根据自己在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断总结反思,探索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一、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所谓合作学习,就是学生通过分工合作共同达成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能在课堂上积极交往的机会,对于学生形成
期刊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最基本的要素。教会学生从阅读中汲取知识、提升能力、升华情感,是一个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在教学中,构建阅读的基本过程,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具有促进其终身发展的深远意义。学生掌握了阅读技巧,如同获得了一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解答阅读题就会事半功倍。  可是,很多语文老师会为试题中出现的阅读理解题出自课外而感到苦恼。笔者研究分析了几年来出现的中考阅读题型,总结
应用题早已成为学生和教师感到困难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块,针对学生们在解答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种种问题,教师完全有必要掌握基本的教学方法。本文先来叙述教学方法,并对此提出可行性的对策。  一、初中数学应用题的教学方法  1. 变革落后的教学方式,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  为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与水准,一般情况下,数学应用题均建立在实际场景的基础上,然而,因各种客观因素的制约,教学的过程几乎
杨纳(女)艺术简历1982年生于重庆,1998年考入四川美术学院附中,2002年考入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2006年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本科毕业,获学士学位。2007年考取四川美术学院油画
期刊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教学水平的日益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不同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存在着不同的问题,教师针对学生的个性化,应该给予相应的指导。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影响着学生的自信心、写作兴趣。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由于基础和能力不同,所写出来的文章也表现出不同的水平。在这之中,教师的评语对学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教师要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的建议,鼓励学生,以激发学生的
纵观历年的数学中考题,师生们普遍感到一些试题“似曾相识”。这是因为数学试题多数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这就给了我们如下启示:课本中的例题,具有典型性和示范性,正确对例题展开一些探究,适当引申拓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  一、一题多解,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一题多解,就是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进行思考,并找出多种解法中的共同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