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低温停循环时不同脑保护方法对海马区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来源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boy02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海马区神经元的损伤情况,探讨深低温停循环(DHCA)时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机制及其保护方法.方法北京农业大学实验用小型猪16头,体重22~25 kg.鼻咽温降至18℃时分别给予如下处理90 min:DHCA(I组),顺行脑灌注(ACP,II组),逆行脑灌注(RCP,III组),RCP+尼莫地平(IV组).复温120 min至鼻咽温36℃.取左侧海马头部制备细胞悬液,AnnexinV-FITC染色,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凋亡情况.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正常细胞百分比I组明显低于其他3组,II组明显高于III组,II组、III组与IV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早期凋亡细胞百分比I组明显高于其他3组,II组明显低于III组,II组、III组与IV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坏死细胞百分比I组明显高于其他3组,而其他3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死亡细胞百分比I组明显高于其他3组,而其他3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显著性界值P=0.05).结论 DHCA后神经元发生凋亡、坏死和死亡,是术后神经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ACP使细胞凋亡和死亡减少,神经元保护作用最佳;RCP亦能使细胞凋亡和死亡减少,但神经元保护作用次于ACP;尼莫地平部分抑制了Ca2+内流,脑保护效果一般.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肝癌复发病人再次手术切除的可行性和疗效. 方法总结我院从1995年1月至1998年12月间肝癌手术后复发而再次手术的18例共27例次手术治疗前后的情况. 结果本组18例病人第1次手术和第2次手术的平均间隔为(39±14)个月,9例行第3次手术的病人,第3次手术与第2次手术的平均间隔为(21±4)个月(P<0.01),目前18例病人仍存活11例,已死亡的7例均为已进行第3次手术的病人,死亡时
目的探讨Ross手术主动脉根部置换技术,总结临床经验.方法 1994年10月至2002年5月为7例主动脉瓣病变者行Ross手术.右室流出道重建均采用同种异体肺动脉.其中男4例,女3例;年龄11~44岁,平均(28±10)岁.7例均有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伴有中度狭窄2例,二瓣畸形和房、室间隔缺损各1例;7例肺动脉瓣均正常.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随访3~78个月,1例3年后因感染性心内膜炎二次手术
目的探讨温血诱导心脏停跳及复跳前再灌注对缺氧未成熟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构建缺氧幼兔模型,观察比较温血诱导心脏停跳及复跳前再灌注(实验组)与冷晶体停跳液灌注(对照组),心肌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三磷酸腺苷(ATP)含量,心肌含水量和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缺氧幼兔出现发绀,低氧血症和右室/(左室+室间隔)比值[RV/(LV+S)]增高等改变,与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的病理生理改
目的表达、分离、纯化重组人Ⅱ型胶原250-270多肽(recombinant human collagen type Ⅱ peptide 250-270,rhCⅡ250-270)并研究其对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和关节滑液单个核细胞(SFMC)中特异性T细胞的活化作用. 方法利用DNA合成、聚合酶链式反应、重组DNA等基因工程
目的:检测TFP对培养的豚鼠RPE细胞cAMP浓度和PKA活性的影响.探讨CaM被抑制时,与cAMP-PKA信号系统相关性及在RPE细胞增殖调控中的作用.从信号传导角度探讨TFP抑制RPE细胞迁移和增殖的机制.方法:1.应用125I-cAMP试剂盒,采用放免法测定10umol/L TFP作用不同时间RPE细胞内cAMP浓度的变化.2.应用液闪法测定10umol/L TFP作用不同时间后,RPE细胞
目的探讨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肠道内雌、孕激素受体阳性细胞和肥大细胞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经结肠镜钳取24名正常人和59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回肠末端、盲肠和降结肠黏膜,分别采用抗人肥大细胞类胰酶抗体标识肥大细胞和抗人雌、孕激素受体抗体标识肠黏膜上雌、孕激素受体;同时应用免疫组化双染(DAB和BCIP/NBT染色)检测肥大细胞上雌激素受体的存在.结果雌激素受体阳性细胞与肥大细胞显著相关,相关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