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落实全国教育督导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做好今年全省教育督导工作,起点高,要求更高;机遇多,挑战更多。必须深化认识、“三思而行”,务实推进、“六神有主”,进而全面提升我省教育督导工作水平,为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深化认识,“三思而行”
教育学家布鲁纳曾说过:“每个学科都有一个结构,这个结构提供了有关事物的潜在的简约性。要辨析清楚知识中的最简单结构,需要的是最深刻的思维。”教育督导也不例外,若要真正地把握教育督导“潜在的简约性”,就必须深化认识,“三思而行”。
一思“何谓教育督导”,有“情”而行。教育督导是“政府行为”,具有全局性,必须对国家负责,对人民尽责,经得起实践检验、历史评判,保证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得到有效贯彻,保证各项教育法规得到切实执行。教育督导是“自上而下”的,具有权威性,必须政令畅通、步调一致、各司其职,强化政府主导办教的责任感,增强社会大力支教的光荣感,提升教师乐于从教的自豪感。教育督导是“依法遵规”的,具有强制性,必须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维护教育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其崇高使命,保护人民受教育的合法权益是其历史担当。教育督导是“服从服务”,具有从属性,必须科学定位,明确职责,创新方法,善为教育发展添砖加瓦,乐为教育改革排忧解难,能为教育和谐献计增彩。
二思“为何加强教育督导”,有“义”而行。首先,教育转型发展需要教育督导保驾。教育转型的实质是由“面向现代化”走向“实现现代化”,教育“实现现代化”的实质就是不断提升教育“现代性”,提升教育“现代性”就是“自由、创新、快乐”等核心价值不断深入人心、见于行动的过程。教育督导的“引领性”功能为教育转型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其次,教育创新发展需要教育督导护航。教育创新发展旨在解决长期存在的社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和培养单一化、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需求旺盛和供给相对不足、提升教育自身活力和现有体制机制约束的三大矛盾。教育督导的“强制性”功能为教育创新发展提供政策支撑。再次,教育特色发展需要教育督导给力。教育的特色发展重在突破基础教育在高普及率基础上保持高巩固率难度极大、在高成本基础上保持高投入约束极多、在高期待基础上保持高满意度任务极重的严峻现实。教育督导的“服务性”功能为教育特色发展提供多样化支持。
三思“怎样加强教育督导”,有“效”而行。一是依法督导,知法懂规,防止“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督”必依法,否则就“无法无天”;“导”必遵规,否则就“不成方圆”。二是科学督导,外圆内方,坚持守住底线、有所作为。督导作为一门科学,必须自觉遵循督导自身特有的规律、教育教学规律、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防止情况不明、是非不清、上下不通。督导作为一门艺术,必须不断增强导向力、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防止简单迎合、无病呻吟、不着边际。三是人本督导,情理交融,善于换位思考、纠偏导正。督导的权威来自于对督导规律的深刻认识、对相关政策法规的深度把握、对教育教学本质的深层理解、对工作对象的深切关怀。督导既不是居高临下、盛气凌人,也不是“你打我通、你说我干”,更不是板着面孔、指手画脚。教育督导工作者应既是县长和局长的诤友,也是校长和教师的挚友,还是学生和家长的益友;应既是善于走进县长、局长、校长、教师心灵的能人,也是善于释认识之疑、解实践之难、破操作之困的高手,还是善于引导教育发展、指导学校改革、辅导师生成长的巧匠。
二、务实推进,“六神有主”
当前,我省各级党委和政府对教育督导的重视程度、教育发展对教育督导的依赖程度、人民群众对教育督导的期待程度、教育督导工作者对教育督导的自觉程度均是前所未有的。因此,我们必须抓住机遇,顺势而上,做到务实推进,“六神有主”。
(一)胸怀“主心骨”
教育督导工作必须胸有“主心骨”,自觉做到坚持信仰不迷茫,坚守信念不动摇,坚定信心不气馁。教育督导的信仰在于坚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不动摇,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督导发展之路不犹豫。教育督导的信念在于让政府放心、让人民满意、让学校欢迎、让师生受益、让社会认可。教育督导的信心在于服务教育、服务学校、服务师生,功在当代;服务国家、服务发展、服务未来,利在长远。因此,教育督导有信仰就“真”,有信念就“善”,有信心就“美”。
(二)唱响“主旋律”
教育督导的主旋律就是既要“举重若轻”,又要“举轻若重”,轻重得当,举放和谐。因此,唱响教育督导的“主旋律”,必须坚持监督与引导并重。既不能只督不导,也不能重督轻导,更不能不督不导。有督无导则“空”,有导无督则“松”,不督不导则“崩”。必须坚持督政与督学并重。督政重在落实政府优先发展教育的责任,重在落实“三个增长”的足额到位,重在落实办好每一所学校的政策保障措施。督学重在规范办学行为,重在推进素质教育,重在切实有效减负。必须坚持科学监测与客观评价并重。按照《教育督导条例》精神,推动教育评价模式改革,探索建立各级各类教育科学发展的质量评价体系。充分发挥督导质量监测的预测和预警作用,服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服务区域教育科学发展,服务江苏建设教育强省的伟大实践。
(三)畅通“主渠道”
首先,畅通信息主渠道,做到“一条线,不断线”。“喜则通,忧则塞”是督导系统信息不畅的症结所在。个别地方迷信“一俊遮百丑”,守住“家丑不外扬”,习惯“报喜不报忧”,对出现的违法违规行为,采取藏着、掖着、裹着的办法,既不主动上报,也不积极查处,结果既误事业发展,也误个人进步;既难出成绩,也难出干部。因此,必须从统一思想认识入手,采取有力措施,保证督导系统上下“目清耳灵”。其次,畅通工作主渠道,做到“一盘棋,不散盘”。健全督导工作体系,加强督导机构建设,落实人员经费。尽快完善上下同步的定期督导、专项督导和随机督导制度。健全并创新教育督导报告制度、公示制度、约谈制度、奖惩制度、限期整改制度、复查制度,主动回应社会关注的教育热点和难点问题。再次,畅通交流主渠道,做到“一家亲,不设防”。通过加强督学责任区建设,建立健全督学责任区管理体系与工作机制,互帮互学,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完善监测指标体系和监测工具,研究制定质量监测标准与评价办法,隔年发布我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质量监测报告。 (四)突出“主抓手”
一抓《教育督导条例》的宣传贯彻。宣传贯彻《教育督导条例》是当前教育督导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落实《教育督导条例》规定,推动全省教育督导体制改革。通过组织《教育督导条例》培训,提高教育督导队伍建设水平。二抓教育部对我省第一批申报“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的国家认定的各项准备工作。针对差异系数的系统性变化、县级政府教育责任落实的差距、群众满意度调查中所反映的问题、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达标的情况,有侧重、有步骤地进行整改,落实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结合、重在提高的要求。三抓第三轮县级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考核。完善政府教育督导工作考核制度,规范县级自评、市级复核、省级抽查的程序,继续把教育督导工作纳入政府政绩考核和问责机制之中,并适当提高其权重。四抓督学责任区建设。召开教育督学责任区建设经验交流会议,全面落实全省各级督学责任区规范办学行为、推进素质教育、切实有效减负、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有关责任。五抓重点督导项目的落实。集中力量,完成省级学前教育督导评估;开展素质教育省级督导考核试点工作;推进素质教育示范学校评选工作;落实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任务;分类型、有侧重地开展县域中小学技术装备专项督导;加强中小学规范办学行为举报受理和专项督导,依法查处严重违法违规案件。
(五)打好“主动仗”
首先,打好学习主动仗,观念先行。教育督导工作者应是“先生的先生”,教育督导引领教育发展的关键是观念先行。蔡元培在就职北大校长的演讲中,把“学术自由”发展为“思想自由”,不久欧洲人就评价说“中国虽无世界一流大学,但已有世界一流的大学校长”。这就启发并要求我们教育督导工作者,必须观念先行。而观念先行的前提是必须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让学习成为饥则进食、寒则添衣的自然需求,保持快乐学习的心态,提升善于学习的智慧,心存淡定学习的追求,加强创新学习的修炼。其次,打好实践主动仗,问题先行。“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加强督导的过程,就是正视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解决问题的办法存在于实践之中。只有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才能发现真问题。敏于发现真问题是督导工作者的水平,勇于直面真问题是督导工作者的胆识,善于解决真问题是督导工作者的智慧。再次,打好“结合”主动仗,本领先行。“督”与“导”有机结合,既是要求,也是本领。只有“督”得准,才能“导”有力。这就要求督导工作者真正读懂教育,走出教育“无所不能”的认识误区,坚持因材施教与因需培养相结合;真正读懂学校,卸下学校“无限责任”的沉重包袱,坚持课堂教学与实践锻炼相结合;读懂校长,营造校长“无为而治”的良好氛围,坚持教育家办学与政治家办学相结合;读懂老师,减轻老师“无往不返”的无形压力,坚持以生为本与教书育人相结合。
(六)增强“主动性”
督导工作千头万绪,错综复杂。做好不易,创优更难。主动去为,常为常新;被动去干,越干越厌。主动性体现在对个人、部门和局部利益的超越之中,体现在想干、能干、苦干和巧干之中。增强督导工作的主动性,须有“主见”。督导工作政策性强,社会关注度高。没有“主见”,人云亦云,事倍功半;有了“主见”,锲而不舍,事半功倍。歌德曾说:“有想象力而没有鉴别力是世上最可怕的事。”“主见”源于责任、基于规律、始于实践、成于智慧,不是急躁冒进、随心所欲、固执蛮干,不是事前拍脑门、事中拍胸脯、事后拍屁股。须能“主创”。“主创”旨在“自主创新”。近年来,教育督导之所以能取得较大的成绩,是因为教育督导“成在合于时,功在顺于势”,善于在变局中变招,在危局中破局,在争先中领先。教育督导如果固守原有的思路,不善于超越,不善于创新,不善于引领,注定难有作为;唯有创新思路,为人不敢为,为人不善为,为人不能为,方能大有作为。须善“主导”。善“主导”,重在坚定信念。墨子曾说:“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督导应是督导人永恒不变的追求。贵在抓住机遇。“好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教育发展,在与时间赛跑;教育改革,正同挑战交锋。教育督导如同攀岩,越往上难度越大。抓住机遇,就可使督导由“边缘”变“前沿”,由“后卫”变“前锋”,由“跟跑”变“领跑”。这既要沉下心打基础,又要跳起来摘桃子。能在攻坚克难。教育督导“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思改革、谋发展,解困惑、破难题,“吾将上下而求索”。有难不知难,就会盲目乐观;有难不识难,就会畏缩不前;有难不破难,就会贻误时机。教育督导若要“走得对”,必须强化宗旨意识;若要“走得快”,必须强化改革精神;若要“走得稳”,必须强化务实作风。只有这样,教育督导的明天才会更加美好。
(作者系中共江苏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本文系作者2013年3月1日在全省教育督导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一、深化认识,“三思而行”
教育学家布鲁纳曾说过:“每个学科都有一个结构,这个结构提供了有关事物的潜在的简约性。要辨析清楚知识中的最简单结构,需要的是最深刻的思维。”教育督导也不例外,若要真正地把握教育督导“潜在的简约性”,就必须深化认识,“三思而行”。
一思“何谓教育督导”,有“情”而行。教育督导是“政府行为”,具有全局性,必须对国家负责,对人民尽责,经得起实践检验、历史评判,保证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得到有效贯彻,保证各项教育法规得到切实执行。教育督导是“自上而下”的,具有权威性,必须政令畅通、步调一致、各司其职,强化政府主导办教的责任感,增强社会大力支教的光荣感,提升教师乐于从教的自豪感。教育督导是“依法遵规”的,具有强制性,必须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维护教育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其崇高使命,保护人民受教育的合法权益是其历史担当。教育督导是“服从服务”,具有从属性,必须科学定位,明确职责,创新方法,善为教育发展添砖加瓦,乐为教育改革排忧解难,能为教育和谐献计增彩。
二思“为何加强教育督导”,有“义”而行。首先,教育转型发展需要教育督导保驾。教育转型的实质是由“面向现代化”走向“实现现代化”,教育“实现现代化”的实质就是不断提升教育“现代性”,提升教育“现代性”就是“自由、创新、快乐”等核心价值不断深入人心、见于行动的过程。教育督导的“引领性”功能为教育转型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其次,教育创新发展需要教育督导护航。教育创新发展旨在解决长期存在的社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和培养单一化、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需求旺盛和供给相对不足、提升教育自身活力和现有体制机制约束的三大矛盾。教育督导的“强制性”功能为教育创新发展提供政策支撑。再次,教育特色发展需要教育督导给力。教育的特色发展重在突破基础教育在高普及率基础上保持高巩固率难度极大、在高成本基础上保持高投入约束极多、在高期待基础上保持高满意度任务极重的严峻现实。教育督导的“服务性”功能为教育特色发展提供多样化支持。
三思“怎样加强教育督导”,有“效”而行。一是依法督导,知法懂规,防止“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督”必依法,否则就“无法无天”;“导”必遵规,否则就“不成方圆”。二是科学督导,外圆内方,坚持守住底线、有所作为。督导作为一门科学,必须自觉遵循督导自身特有的规律、教育教学规律、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防止情况不明、是非不清、上下不通。督导作为一门艺术,必须不断增强导向力、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防止简单迎合、无病呻吟、不着边际。三是人本督导,情理交融,善于换位思考、纠偏导正。督导的权威来自于对督导规律的深刻认识、对相关政策法规的深度把握、对教育教学本质的深层理解、对工作对象的深切关怀。督导既不是居高临下、盛气凌人,也不是“你打我通、你说我干”,更不是板着面孔、指手画脚。教育督导工作者应既是县长和局长的诤友,也是校长和教师的挚友,还是学生和家长的益友;应既是善于走进县长、局长、校长、教师心灵的能人,也是善于释认识之疑、解实践之难、破操作之困的高手,还是善于引导教育发展、指导学校改革、辅导师生成长的巧匠。
二、务实推进,“六神有主”
当前,我省各级党委和政府对教育督导的重视程度、教育发展对教育督导的依赖程度、人民群众对教育督导的期待程度、教育督导工作者对教育督导的自觉程度均是前所未有的。因此,我们必须抓住机遇,顺势而上,做到务实推进,“六神有主”。
(一)胸怀“主心骨”
教育督导工作必须胸有“主心骨”,自觉做到坚持信仰不迷茫,坚守信念不动摇,坚定信心不气馁。教育督导的信仰在于坚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不动摇,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督导发展之路不犹豫。教育督导的信念在于让政府放心、让人民满意、让学校欢迎、让师生受益、让社会认可。教育督导的信心在于服务教育、服务学校、服务师生,功在当代;服务国家、服务发展、服务未来,利在长远。因此,教育督导有信仰就“真”,有信念就“善”,有信心就“美”。
(二)唱响“主旋律”
教育督导的主旋律就是既要“举重若轻”,又要“举轻若重”,轻重得当,举放和谐。因此,唱响教育督导的“主旋律”,必须坚持监督与引导并重。既不能只督不导,也不能重督轻导,更不能不督不导。有督无导则“空”,有导无督则“松”,不督不导则“崩”。必须坚持督政与督学并重。督政重在落实政府优先发展教育的责任,重在落实“三个增长”的足额到位,重在落实办好每一所学校的政策保障措施。督学重在规范办学行为,重在推进素质教育,重在切实有效减负。必须坚持科学监测与客观评价并重。按照《教育督导条例》精神,推动教育评价模式改革,探索建立各级各类教育科学发展的质量评价体系。充分发挥督导质量监测的预测和预警作用,服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服务区域教育科学发展,服务江苏建设教育强省的伟大实践。
(三)畅通“主渠道”
首先,畅通信息主渠道,做到“一条线,不断线”。“喜则通,忧则塞”是督导系统信息不畅的症结所在。个别地方迷信“一俊遮百丑”,守住“家丑不外扬”,习惯“报喜不报忧”,对出现的违法违规行为,采取藏着、掖着、裹着的办法,既不主动上报,也不积极查处,结果既误事业发展,也误个人进步;既难出成绩,也难出干部。因此,必须从统一思想认识入手,采取有力措施,保证督导系统上下“目清耳灵”。其次,畅通工作主渠道,做到“一盘棋,不散盘”。健全督导工作体系,加强督导机构建设,落实人员经费。尽快完善上下同步的定期督导、专项督导和随机督导制度。健全并创新教育督导报告制度、公示制度、约谈制度、奖惩制度、限期整改制度、复查制度,主动回应社会关注的教育热点和难点问题。再次,畅通交流主渠道,做到“一家亲,不设防”。通过加强督学责任区建设,建立健全督学责任区管理体系与工作机制,互帮互学,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完善监测指标体系和监测工具,研究制定质量监测标准与评价办法,隔年发布我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质量监测报告。 (四)突出“主抓手”
一抓《教育督导条例》的宣传贯彻。宣传贯彻《教育督导条例》是当前教育督导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落实《教育督导条例》规定,推动全省教育督导体制改革。通过组织《教育督导条例》培训,提高教育督导队伍建设水平。二抓教育部对我省第一批申报“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的国家认定的各项准备工作。针对差异系数的系统性变化、县级政府教育责任落实的差距、群众满意度调查中所反映的问题、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达标的情况,有侧重、有步骤地进行整改,落实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结合、重在提高的要求。三抓第三轮县级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考核。完善政府教育督导工作考核制度,规范县级自评、市级复核、省级抽查的程序,继续把教育督导工作纳入政府政绩考核和问责机制之中,并适当提高其权重。四抓督学责任区建设。召开教育督学责任区建设经验交流会议,全面落实全省各级督学责任区规范办学行为、推进素质教育、切实有效减负、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有关责任。五抓重点督导项目的落实。集中力量,完成省级学前教育督导评估;开展素质教育省级督导考核试点工作;推进素质教育示范学校评选工作;落实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任务;分类型、有侧重地开展县域中小学技术装备专项督导;加强中小学规范办学行为举报受理和专项督导,依法查处严重违法违规案件。
(五)打好“主动仗”
首先,打好学习主动仗,观念先行。教育督导工作者应是“先生的先生”,教育督导引领教育发展的关键是观念先行。蔡元培在就职北大校长的演讲中,把“学术自由”发展为“思想自由”,不久欧洲人就评价说“中国虽无世界一流大学,但已有世界一流的大学校长”。这就启发并要求我们教育督导工作者,必须观念先行。而观念先行的前提是必须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让学习成为饥则进食、寒则添衣的自然需求,保持快乐学习的心态,提升善于学习的智慧,心存淡定学习的追求,加强创新学习的修炼。其次,打好实践主动仗,问题先行。“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加强督导的过程,就是正视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解决问题的办法存在于实践之中。只有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才能发现真问题。敏于发现真问题是督导工作者的水平,勇于直面真问题是督导工作者的胆识,善于解决真问题是督导工作者的智慧。再次,打好“结合”主动仗,本领先行。“督”与“导”有机结合,既是要求,也是本领。只有“督”得准,才能“导”有力。这就要求督导工作者真正读懂教育,走出教育“无所不能”的认识误区,坚持因材施教与因需培养相结合;真正读懂学校,卸下学校“无限责任”的沉重包袱,坚持课堂教学与实践锻炼相结合;读懂校长,营造校长“无为而治”的良好氛围,坚持教育家办学与政治家办学相结合;读懂老师,减轻老师“无往不返”的无形压力,坚持以生为本与教书育人相结合。
(六)增强“主动性”
督导工作千头万绪,错综复杂。做好不易,创优更难。主动去为,常为常新;被动去干,越干越厌。主动性体现在对个人、部门和局部利益的超越之中,体现在想干、能干、苦干和巧干之中。增强督导工作的主动性,须有“主见”。督导工作政策性强,社会关注度高。没有“主见”,人云亦云,事倍功半;有了“主见”,锲而不舍,事半功倍。歌德曾说:“有想象力而没有鉴别力是世上最可怕的事。”“主见”源于责任、基于规律、始于实践、成于智慧,不是急躁冒进、随心所欲、固执蛮干,不是事前拍脑门、事中拍胸脯、事后拍屁股。须能“主创”。“主创”旨在“自主创新”。近年来,教育督导之所以能取得较大的成绩,是因为教育督导“成在合于时,功在顺于势”,善于在变局中变招,在危局中破局,在争先中领先。教育督导如果固守原有的思路,不善于超越,不善于创新,不善于引领,注定难有作为;唯有创新思路,为人不敢为,为人不善为,为人不能为,方能大有作为。须善“主导”。善“主导”,重在坚定信念。墨子曾说:“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督导应是督导人永恒不变的追求。贵在抓住机遇。“好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教育发展,在与时间赛跑;教育改革,正同挑战交锋。教育督导如同攀岩,越往上难度越大。抓住机遇,就可使督导由“边缘”变“前沿”,由“后卫”变“前锋”,由“跟跑”变“领跑”。这既要沉下心打基础,又要跳起来摘桃子。能在攻坚克难。教育督导“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思改革、谋发展,解困惑、破难题,“吾将上下而求索”。有难不知难,就会盲目乐观;有难不识难,就会畏缩不前;有难不破难,就会贻误时机。教育督导若要“走得对”,必须强化宗旨意识;若要“走得快”,必须强化改革精神;若要“走得稳”,必须强化务实作风。只有这样,教育督导的明天才会更加美好。
(作者系中共江苏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本文系作者2013年3月1日在全省教育督导工作会议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