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高校精准家访体现了“三全育人”的内在要求,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指引下育人工作的具体创新与实践.高校精准家访作为精准思政的一种形式,有利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利于拓展高校“三全育人”的载体,有利于实现双向互动多方受益.作为高校“三全育人”新载体,做好精准家访,需要构建全员参与机制、全程管理机制、全方位落实机制,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做在日常、做到个人.
【机 构】
:
西安医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2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精准家访体现了“三全育人”的内在要求,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指引下育人工作的具体创新与实践.高校精准家访作为精准思政的一种形式,有利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利于拓展高校“三全育人”的载体,有利于实现双向互动多方受益.作为高校“三全育人”新载体,做好精准家访,需要构建全员参与机制、全程管理机制、全方位落实机制,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做在日常、做到个人.
其他文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目标在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现阶段表现为培育时代新人,而时代新人的重要标准在于堪当民族复兴大任.新时代青年大学生要成长为时代新人,应具备的核心素养是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这就要求高校在培养时代新人时必须加强责任教育.责任教育是教育者运用理论教育、实践锻炼、榜样示范等教育途径和方式,促使责任主体以知责明责为起点,在“情”“意”“信”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守责尽责,最后转化为履责践责的实际行动的过程.
“西迁精神”在新中国战略布局中孕育生发,在“西迁人”数十载奋斗中发展延续,在新时代复兴征程中提炼升华,形成了爱国、奋斗、创新、奉献的精神内核,对于教育引导大学生厚植家国情怀、坚定理想信念、增强进取意识、锤炼担当品格具有深刻的价值意蕴.应立足价值引领,将“西迁精神”纳入课堂教学主渠道;坚持知行合一,将“西迁精神”引入实践教学全过程;拓宽传播载体,将“西迁精神”融入网络教学新平台;弘扬特色文化,将“西迁精神”导入校园文化大工程,从而推动“西迁精神”全方位、立体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亿万中国人民推动中国社会不断发展的巨大精神支柱,是广大青年学子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力量源泉.高校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阵地,要从学校、教师、实践“三个维度”出发,始终把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贯穿立德树人全过程,充分发挥教师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的关键作用,融合统一“知、情、意、行”引领学生爱国,切实增强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
党史教育一直以来都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党史教育有利于坚定理想信念,弘扬革命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砥砺爱国情怀.以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结合、知识性与实践性相结合为原则,注重学习教育的系统性,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用活网络新媒体平台,提升文化艺术体育活动涵育效果,拓宽实践研学路径,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有效提升党史教育实效.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不仅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也给人的精神世界带来一定影响.在应对此次重大疫情中,思想政治工作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思想引领、心理援助、行为引导这紧密相连的三方面为着力点,坚持舆论引导与宣传教育同向共进,坚持心理疏导与心理干预全程贯穿,坚持正面示范与反面警示双面发力,竭力解决重大疫情给人民群众带来的不良影响,为夺取全国抗疫斗争重大战略成果作出了应有贡献,为奋力夺取抗疫斗争全面胜利和处置重大突发性事件积累了宝贵经验,提供了重要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