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体育教学中,体能训练、竞技训练与道德培养是密不可分的。一个合格的体育人才必须要具备坚强的意志品质和良好的道德素质。本文主要探讨高校体育教学中道德品质教育的任务及其方法,从多个角度阐述体育教育中道德培养的途径。
关键词:体育教育;道德培养;培养因素;融合;途径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4-0059-02
高校的体育教育要培养的是体质卓越、品德良好、智力达标的全面体育人才,如何加强体育教学中的道德教育已经开始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广泛的重视。体育教学实际上是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教育因素的,只要教师能够充分发掘,学生能够积极配合,道德教育将取得优异的成果。
一、高校体育教学的道德教育任务
道德是人内心深处的德行准则,是依靠人们的自觉以及黑社会的舆论来调整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它对于人的行为具有普遍的约束力。高等学校的体育工作任务是:“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使学生掌握体育基础理论知识和运动技术水平,向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教育,树立良好的体育道德风尚。”从此不难看出,体育教学的任务不只是要学习体育知识和技术,更要进行道德品质教育。具体而言,高校体育教学的道德教育应该着重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体育教学的教学任务是通过各种运动竞赛和健身活动来完成的,通过常规教学以及各种活动中严格的组织纪律,可以让学生养成遵守秩序、服从指挥的良好习惯。在运动训练中,我们应该始终将道德教育贯穿其中,做到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例如,在长跑训练中要培养学生坚持到底的勇气和坚忍不拔的耐力;在体操比赛中要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相互保护的意识;在球类运动中则要培养学生个人能力发挥与团队能力协调的处理能力。在比赛中要有效地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培养其不畏困难、迎难而上的信心。这样的道德情操会让学生终生受用。
2.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鉴于体育学科与其他学科不同的一些独特特点,例如教学环境相对宽广,以身体训练而非智力训练为主,教学、学练同时进行等,师生得以进行十分频繁的接触和交往,而在体育教学中学生流露出来的情感也是最真实、最充分的,各类思想问题也很容易暴露,因此,体育教学的过程是老师进行思想教育的良好时机。例如,针对部分女同学参加体育锻炼积极性不高的问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思想教育,使学生明白,只有通过体育锻炼才能够保证体质健壮、身心健康,为完成各项学习任务提供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高校体育教学中蕴含的思想道德教育因素
在体育课程中蕴含着广泛的思想道德培养因素,只要在体育教学中充分发掘,便可以取得显著的成果。体育教学中蕴含的思想道德教育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体育课程本身的思想道德因素。在体育课程中包含着许多的体育项目内容,如田径、球类、健美、武术等等,在这些课程中无不蕴含着广泛的思想道德教育内容,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能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比如武术课程中会贯穿着武德教育,而武德则是中国几千年武术精神的精髓,它可以使学生具备包容、坚强、自信等优点,这是其它教育所不能的。此外,在武术训练的过程中所承受的苦难对学生的品质磨练也十分重要。困境是磨练人的最好刀锋,在训练过程中学生获得的思想道德提升是文本教学无法企及的。
2.体育竞赛中蕴含的思想道德因素体育竞赛是文明
的竞赛,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为保留祖先的勇武精神而进行的一项文明传承活动。在体育竞赛中,越是艰难的比赛越能锻炼学生永不服输的精神,而无论结果胜败,学生也均可以从中获得道德的提升。体育俨然已经成为了一套成体系的精神。胜者戒骄戒躁,不狂妄自大,尊重对手,看重精神;败者不馁不颓,继续顽强拼搏,冷静学习对手的长处。可以说文明的体育竞争为体育教学中的思想道德培养提供了绝佳的平台。
3.体育明星带来的道德因素传播效应。随着我国对体育事业的重视以及传媒的发展,体育明星在我国的民众尤其是学生人群中的影响越来越大,其行为、思想更是如此。尤其在高校中,学生有着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接触自己喜爱的体育明星的相关消息,在生活中便有意无意地进行效仿。此外,在班级中、年级中也不乏运动狂人,其散发出的体育魅力以及道德魅力对于普通学生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榜样的力量是卓越的,是道德教育重要推进的重要力量。
三、如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融入思想道德教育
如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融入思想道德教育,笔者认为靠的是直接与间接的影响,主观与客观的协调。具体而言,首先应该让学生感受到体育训练中的道德美,使其深入其中如临其境。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可以采用暗示法、示范法、竞赛训练法、情绪感染法等诸多教学技巧。比如,暗示法即通过肢体语言、口头语言等传递信息,或者使用简单字眼暗示,提示学生注意言行举止,启发学生进行积极的、正面的思维活动,避免恶性竞争。而示范法则是要求老师起到足够的榜样带动作用。在进行体育训练的过程中,学生的身体和内心都是激烈运动着的,这个时候学生可以轻易地完成由理智向暴躁的转变,也可以轻易地完成由狂躁向理智的转变,这样的转变哪怕发生一次,对学生后续的体育训练影响也是很深刻的。在这个时候,教师的示范作用、引领作用要到位、要正确。其余方法不——赘述,但是本着道德教育的目的进行体育训练,目的就可以比较准确的达到。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充分利用体育课程的内容,发掘思想教育素材实施思想道德教育,并运用有效的组织教法、学法,进行思想道德教育。选择合理、科学的组织教法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径。例如,在跨栏跑教学中,教师要依据教材特点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法,耐心讲解、亲自示范,由易到难地引导学生逐渐掌握动作,培养学生克服困难,敢于跨栏,勇于参与,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从而切实有效地将思想道德教育融入到体育教学中。
思想教育对于学生今后的人生发展影响深远,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要充分利用体育课程,体育竞赛等方法,发掘思想教育素材,有效组织、切实执行,把思想道德教育融入体育教学中,从而在提升学生体质素质的同时健全学生的人格品格,将我国传统的道德与尚武精神传承开来。
参考文献:
[1]郝子平.浅析体育教学中的道德教育[J].内蒙古电力大学学刊,2005,(10):83-84.
[2]周道华,等.试论学校体育与德育间的内在联系[J].湖北教育,2007,(10):14-16.
[3]杨昌南,王恩惠,等.论体育教学过程中的思想道德教育的特点[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
[4]熊文,张建永.学校体育中道德教育的多维审视[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6,(5).
[5]陶志翔,等.网球[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0.
[6]指导中心健身私人教练培训管理工作规定[Z].2000.
[7]杜熙茹,等.京沪粤三地部分健身俱乐部私人教练现状调查与分析[J].2005,29(4):32-35.
关键词:体育教育;道德培养;培养因素;融合;途径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4-0059-02
高校的体育教育要培养的是体质卓越、品德良好、智力达标的全面体育人才,如何加强体育教学中的道德教育已经开始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广泛的重视。体育教学实际上是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教育因素的,只要教师能够充分发掘,学生能够积极配合,道德教育将取得优异的成果。
一、高校体育教学的道德教育任务
道德是人内心深处的德行准则,是依靠人们的自觉以及黑社会的舆论来调整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它对于人的行为具有普遍的约束力。高等学校的体育工作任务是:“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使学生掌握体育基础理论知识和运动技术水平,向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教育,树立良好的体育道德风尚。”从此不难看出,体育教学的任务不只是要学习体育知识和技术,更要进行道德品质教育。具体而言,高校体育教学的道德教育应该着重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体育教学的教学任务是通过各种运动竞赛和健身活动来完成的,通过常规教学以及各种活动中严格的组织纪律,可以让学生养成遵守秩序、服从指挥的良好习惯。在运动训练中,我们应该始终将道德教育贯穿其中,做到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例如,在长跑训练中要培养学生坚持到底的勇气和坚忍不拔的耐力;在体操比赛中要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相互保护的意识;在球类运动中则要培养学生个人能力发挥与团队能力协调的处理能力。在比赛中要有效地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培养其不畏困难、迎难而上的信心。这样的道德情操会让学生终生受用。
2.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鉴于体育学科与其他学科不同的一些独特特点,例如教学环境相对宽广,以身体训练而非智力训练为主,教学、学练同时进行等,师生得以进行十分频繁的接触和交往,而在体育教学中学生流露出来的情感也是最真实、最充分的,各类思想问题也很容易暴露,因此,体育教学的过程是老师进行思想教育的良好时机。例如,针对部分女同学参加体育锻炼积极性不高的问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思想教育,使学生明白,只有通过体育锻炼才能够保证体质健壮、身心健康,为完成各项学习任务提供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高校体育教学中蕴含的思想道德教育因素
在体育课程中蕴含着广泛的思想道德培养因素,只要在体育教学中充分发掘,便可以取得显著的成果。体育教学中蕴含的思想道德教育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体育课程本身的思想道德因素。在体育课程中包含着许多的体育项目内容,如田径、球类、健美、武术等等,在这些课程中无不蕴含着广泛的思想道德教育内容,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能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比如武术课程中会贯穿着武德教育,而武德则是中国几千年武术精神的精髓,它可以使学生具备包容、坚强、自信等优点,这是其它教育所不能的。此外,在武术训练的过程中所承受的苦难对学生的品质磨练也十分重要。困境是磨练人的最好刀锋,在训练过程中学生获得的思想道德提升是文本教学无法企及的。
2.体育竞赛中蕴含的思想道德因素体育竞赛是文明
的竞赛,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为保留祖先的勇武精神而进行的一项文明传承活动。在体育竞赛中,越是艰难的比赛越能锻炼学生永不服输的精神,而无论结果胜败,学生也均可以从中获得道德的提升。体育俨然已经成为了一套成体系的精神。胜者戒骄戒躁,不狂妄自大,尊重对手,看重精神;败者不馁不颓,继续顽强拼搏,冷静学习对手的长处。可以说文明的体育竞争为体育教学中的思想道德培养提供了绝佳的平台。
3.体育明星带来的道德因素传播效应。随着我国对体育事业的重视以及传媒的发展,体育明星在我国的民众尤其是学生人群中的影响越来越大,其行为、思想更是如此。尤其在高校中,学生有着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接触自己喜爱的体育明星的相关消息,在生活中便有意无意地进行效仿。此外,在班级中、年级中也不乏运动狂人,其散发出的体育魅力以及道德魅力对于普通学生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榜样的力量是卓越的,是道德教育重要推进的重要力量。
三、如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融入思想道德教育
如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融入思想道德教育,笔者认为靠的是直接与间接的影响,主观与客观的协调。具体而言,首先应该让学生感受到体育训练中的道德美,使其深入其中如临其境。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可以采用暗示法、示范法、竞赛训练法、情绪感染法等诸多教学技巧。比如,暗示法即通过肢体语言、口头语言等传递信息,或者使用简单字眼暗示,提示学生注意言行举止,启发学生进行积极的、正面的思维活动,避免恶性竞争。而示范法则是要求老师起到足够的榜样带动作用。在进行体育训练的过程中,学生的身体和内心都是激烈运动着的,这个时候学生可以轻易地完成由理智向暴躁的转变,也可以轻易地完成由狂躁向理智的转变,这样的转变哪怕发生一次,对学生后续的体育训练影响也是很深刻的。在这个时候,教师的示范作用、引领作用要到位、要正确。其余方法不——赘述,但是本着道德教育的目的进行体育训练,目的就可以比较准确的达到。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充分利用体育课程的内容,发掘思想教育素材实施思想道德教育,并运用有效的组织教法、学法,进行思想道德教育。选择合理、科学的组织教法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径。例如,在跨栏跑教学中,教师要依据教材特点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法,耐心讲解、亲自示范,由易到难地引导学生逐渐掌握动作,培养学生克服困难,敢于跨栏,勇于参与,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从而切实有效地将思想道德教育融入到体育教学中。
思想教育对于学生今后的人生发展影响深远,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要充分利用体育课程,体育竞赛等方法,发掘思想教育素材,有效组织、切实执行,把思想道德教育融入体育教学中,从而在提升学生体质素质的同时健全学生的人格品格,将我国传统的道德与尚武精神传承开来。
参考文献:
[1]郝子平.浅析体育教学中的道德教育[J].内蒙古电力大学学刊,2005,(10):83-84.
[2]周道华,等.试论学校体育与德育间的内在联系[J].湖北教育,2007,(10):14-16.
[3]杨昌南,王恩惠,等.论体育教学过程中的思想道德教育的特点[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
[4]熊文,张建永.学校体育中道德教育的多维审视[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6,(5).
[5]陶志翔,等.网球[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0.
[6]指导中心健身私人教练培训管理工作规定[Z].2000.
[7]杜熙茹,等.京沪粤三地部分健身俱乐部私人教练现状调查与分析[J].2005,29(4):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