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在社区针对冠心病人群开展心脏康复健康教育,探讨该教育模式对改善冠心病人群心脏康复相关信息的知晓状况、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以及最终消除冠心病危险因素的作用,从而确立该社区心脏康复健康教育模式的有效性,为在社区全面开展心脏康复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选择保定市乐凯社区一区的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冠心病人群为研究对象,将居住在东、西两院的研究对象分为教育组和对照组,教育组41人,对照组39人。两组人群除接受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的保健服务外,教育组还接受了主题系列心脏康复健康教育方案,包括五次活动:“知识我先知”、“饮食庄园有原则”、“药物不滥用”、“运动我先行”、“我的生活我做主”,教育形式为家访、大讲座、小组讨论、运动指导、专家义诊指导等,同时配合自行编制的《冠心病患者心脏康复健康教育手册》。干预前后对两组人群进行相关指标的测评,主观指标有心脏康复相关信息知晓状况和冠心病自我管理行为指数,客观指标有血压、血糖、体质指数、腰臀比、血脂、糖化血红蛋白。应用Excel建立数据库,SPSS16.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来表示,组间或组内比较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2检验。结果:1.干预前,两组人群在人口社会学资料和疾病相关资料等方面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心脏康复相关信息知晓状况、冠心病自我管理行为、血糖、血压、血脂、体质指数及腰臀比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2.心脏康复相关信息知晓状况:干预后教育组得分为74.88±5.38,对照组得分为28.03±7.28,教育组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自身比较时教育组得分明显高于干预前(P<0.01),而对照组得分无显著变化。3.自我管理行为指数:干预后教育组得分为96.68±6.01,对照组得分为58.87±5.67,教育组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自身比较时教育组得分高于干预前(P<0.01),而对照组得分无显著变化。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量表的三个部分——日常生活管理部分、疾病医学管理部分、情绪认知管理部分干预后教育组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自身前后比较,教育组均有明显提高(P<0.01),而对照组均无显著性变化。4.干预后教育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为1.77?0.30,对照组为1.40?0.30,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两组患者在血糖、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可见好转的趋势,但尚未见统计学意义,其他各指标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体质指数、腰臀比等,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本研究采纳的主题系列心脏康复健康教育活动,内容结合了最新心脏康复专家共识,结合了多种教育形式,保证了冠心病患者定期接受心脏康复教育和指导,有效地改善了患者对心脏康复相关信息的知晓率,提高其心脏康复自我管理能力;对于反映心血管危险因素的一些客观指标,除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发生了显著改善外,其他指标由于干预时间较短,尚未见显著差异,还需要继续保持对患者的督导,或给予进一步干预,以期达到显著改善,这也将是本方向今后重点研究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