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文言文教学中,我们应该灵活运用激励方法,比如目标激励、环境激励、竞争激励、榜样激励,充分激发学生的潜力和兴趣,变教师的“要我学”为学生的“我要学”,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真正主人,从而使文言文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关键词 文言教学 激励教育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在文言文教学中,我们应该灵活运用激励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潜力和兴趣,变教师的“要我学”为学生的“我要学”,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真正主人,从而使文言文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文言文是我国五千年文化的积淀,是大浪淘沙后的精品,它们有着恒久的生命力,焕发着勃勃生机,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但是在当前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着种种困境。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应当运用激励机制的原理进行文言文教学,因为学生只有受到正确而充分的激励,他们对文言文学习的潜能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我们也才能培养出一种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学习氛围。
一、目标激励
这里所说的目标有两层含义:⑴学习文言文的目的(即意义);⑵明确而适度的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文言文的意义,使他们知道学习文言文能够提升自我修养,可以说话简捷明了、富有诗意,能够增加自身的学问。文言文是了解历史非常重要的工具,一般优秀古典书籍都是古文写成,阅读原文的优点非常明显,毕竟翻译的文章加上了翻译者自己的主观见解。
教师及时给学生提出明确而适度的目标,就可以产生激励效应。这里目标的适度是关键,如果目标过高,比如在45分钟的早读课内,要求学生完成《送东阳马生序》的全文背诵并会默写、背诵注解、背诵翻译……任务太重,难度太大,学生会感到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无论自己如何努力也不可能实现,容易产生一种焦虑情绪,甚至有的基础差的学生会产生绝望、自暴自弃的情绪,如果引导不好,他们从此就会厌恶、畏惧文言文学习,也就不可能产生积极的激励效应。相反,如果目标过低,学生不用花费太大力气就可以轻易达到,也不会达到激励效果。
二、环境激励
环境与一个人的成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古时“孟母三迁”的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一个良好的环境能够促使一个人健康成长。人与环境总是在不断地相互作用,这个相互作用的过程就是人学习的过程。
创设良好的文言文学习环境,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爱好,可以在教室里布置一些诗文书法作品,或者古人名句,营造学习文言文的氛围。比如:孔子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诸葛亮的“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苏轼的“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王阳明的“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这些和谐、诗意的学习氛围,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培育学生对学习文言文的执着精神和坚强毅力,在学习上增强信心,从消极的学习状态转变为积极的学习状态。
三、赏识激励
“赏识学生”是一种教育理念,是一种科学的教书育人的方法,更是一种具有实效的教育实践活动。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漂亮的孩子人人喜爱,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赏识的本质就是爱,学会赏识学生,就是学会爱学生。赏识学生是一种修养,教师需要有宽容的胸怀。为了激励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教师可以灵活运用表扬法、奖励法、鼓励法等,也可以举办“班级文言文学习进步之星”、“文言文学习新秀”、“文言文学习天才”、“文言文学习优胜者”的评选,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四、竞争激励
苏联教育家斯拉斯捷宁认为:“企盼参加健康的竞争,取得优胜地位和领先地位,渴求自我肯定,是儿童、少年和青年所固有的最大特点。”公平的竞争会使学生产生一种向上的动力。有竞争才会有发展,才能有所提高。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让他们在竞争中寻找彼此之间的差距,寻找自己的优势,确立新的标准,明确努力方向,这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激励方式。竞争激励中最常见的方式就是评比法。教师通过检查评定、比较学生个人或者团队之间的学习状况来评出优胜者,以激励全体学生。
五、榜样激励
人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好的榜样,就是最好的宣传、最好的激励。所谓“榜样”,就是典型。在中学文言文教学过程中,用典型激励学生,既要用名人的事迹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楷模,例如可以通过宋廉的《送东阳马生序》来激励学生认真学习,也要善于从学生身边寻找、培养、树立活生生的先进典型来现身说法教育学生,这样不仅可以带动其他学生积极学习文言文,对于榜样本身,由于受到表彰,让他在满足精神需要的同时,也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因而使其在今后更加严格要求自己,更好地发挥榜样的激励作用。采用榜样激励方式,可以形成一种后进追赶先进的“比、赶、帮、超”的学习氛围。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运用激励机制,可以挖掘学生的潜能,扫除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心理障碍,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全面提升文言文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程永花.激励策略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当代教育科学,2003(19).
[2]李祖超.教育激励理论探讨[J].教育评论,2001(5).
(作者单位: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徐州机电工程分院)
关键词 文言教学 激励教育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在文言文教学中,我们应该灵活运用激励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潜力和兴趣,变教师的“要我学”为学生的“我要学”,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真正主人,从而使文言文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文言文是我国五千年文化的积淀,是大浪淘沙后的精品,它们有着恒久的生命力,焕发着勃勃生机,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但是在当前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着种种困境。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应当运用激励机制的原理进行文言文教学,因为学生只有受到正确而充分的激励,他们对文言文学习的潜能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我们也才能培养出一种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学习氛围。
一、目标激励
这里所说的目标有两层含义:⑴学习文言文的目的(即意义);⑵明确而适度的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文言文的意义,使他们知道学习文言文能够提升自我修养,可以说话简捷明了、富有诗意,能够增加自身的学问。文言文是了解历史非常重要的工具,一般优秀古典书籍都是古文写成,阅读原文的优点非常明显,毕竟翻译的文章加上了翻译者自己的主观见解。
教师及时给学生提出明确而适度的目标,就可以产生激励效应。这里目标的适度是关键,如果目标过高,比如在45分钟的早读课内,要求学生完成《送东阳马生序》的全文背诵并会默写、背诵注解、背诵翻译……任务太重,难度太大,学生会感到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无论自己如何努力也不可能实现,容易产生一种焦虑情绪,甚至有的基础差的学生会产生绝望、自暴自弃的情绪,如果引导不好,他们从此就会厌恶、畏惧文言文学习,也就不可能产生积极的激励效应。相反,如果目标过低,学生不用花费太大力气就可以轻易达到,也不会达到激励效果。
二、环境激励
环境与一个人的成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古时“孟母三迁”的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一个良好的环境能够促使一个人健康成长。人与环境总是在不断地相互作用,这个相互作用的过程就是人学习的过程。
创设良好的文言文学习环境,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爱好,可以在教室里布置一些诗文书法作品,或者古人名句,营造学习文言文的氛围。比如:孔子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诸葛亮的“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苏轼的“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王阳明的“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这些和谐、诗意的学习氛围,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培育学生对学习文言文的执着精神和坚强毅力,在学习上增强信心,从消极的学习状态转变为积极的学习状态。
三、赏识激励
“赏识学生”是一种教育理念,是一种科学的教书育人的方法,更是一种具有实效的教育实践活动。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漂亮的孩子人人喜爱,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赏识的本质就是爱,学会赏识学生,就是学会爱学生。赏识学生是一种修养,教师需要有宽容的胸怀。为了激励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教师可以灵活运用表扬法、奖励法、鼓励法等,也可以举办“班级文言文学习进步之星”、“文言文学习新秀”、“文言文学习天才”、“文言文学习优胜者”的评选,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四、竞争激励
苏联教育家斯拉斯捷宁认为:“企盼参加健康的竞争,取得优胜地位和领先地位,渴求自我肯定,是儿童、少年和青年所固有的最大特点。”公平的竞争会使学生产生一种向上的动力。有竞争才会有发展,才能有所提高。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让他们在竞争中寻找彼此之间的差距,寻找自己的优势,确立新的标准,明确努力方向,这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激励方式。竞争激励中最常见的方式就是评比法。教师通过检查评定、比较学生个人或者团队之间的学习状况来评出优胜者,以激励全体学生。
五、榜样激励
人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好的榜样,就是最好的宣传、最好的激励。所谓“榜样”,就是典型。在中学文言文教学过程中,用典型激励学生,既要用名人的事迹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楷模,例如可以通过宋廉的《送东阳马生序》来激励学生认真学习,也要善于从学生身边寻找、培养、树立活生生的先进典型来现身说法教育学生,这样不仅可以带动其他学生积极学习文言文,对于榜样本身,由于受到表彰,让他在满足精神需要的同时,也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因而使其在今后更加严格要求自己,更好地发挥榜样的激励作用。采用榜样激励方式,可以形成一种后进追赶先进的“比、赶、帮、超”的学习氛围。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运用激励机制,可以挖掘学生的潜能,扫除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心理障碍,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全面提升文言文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程永花.激励策略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当代教育科学,2003(19).
[2]李祖超.教育激励理论探讨[J].教育评论,2001(5).
(作者单位: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徐州机电工程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