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讨壳聚糖和卵磷脂对果胶凝胶球的改性作用,以酮洛芬(KTP)为药物模型,对比不同交联剂(Ca2+和Zn2+)形成的果胶-壳聚糖-卵磷脂复合凝胶球的性能。通过改变处方的壳聚糖浓度、卵磷脂浓度、交联剂p H值等进行单因素试验,考察各因素对凝胶球粒径、粒重、载药量、包封率和体外释药的影响。结果表明,壳聚糖的加入对钙体系和锌体系的凝胶球载药量影响不大;随着卵磷脂的加入,2种凝胶球的载药量都呈现降低趋势;2种凝胶球的包封率都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壳聚糖和卵磷脂浓度的增加而升高。载KTP的钙体系果胶-壳聚糖-卵磷脂复合凝胶球在模拟小肠(SIF)阶段释药90%以上,达不到结肠给药的目的 ;锌体系果胶-壳聚糖-卵磷脂复合凝胶球在SIF阶段释药10%,在模拟结肠液(SCF)阶段释药83.21%,提示壳聚糖、卵磷脂共同改性的果胶锌凝胶球有一定的结肠给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