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模型思想的认识与探讨

来源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ght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教小学数学以来,我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模型思想,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应用意识,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加强对数学模型思想的研究,在数学教学中也是越来越受关注。本文在充分认识数学模型思想的基础上,探讨将数学模型思想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意义、作用以及实现策略。数学模型和数学模型思想是什么呢?数学模型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意义和作用体现在哪里呢?如何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模型思想呢?下面带着这些问题来进行探讨。
  一、数学模型和数学模型
  思想数学模型是用数学语言概括地或近似地描述现实世界事物的特征、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种数学结构。从广义角度讲数学的概念、定理、规律、法则、公式、性质、数量关系式、图形、图表、程序等都是数学模型。数学模型思想是一般化的思想方法,数学模型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数学符号表达式、图形和图表,因而它与符号化思想有很多相通之处。在小学阶段,更多的是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用数学符号表示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利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生活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意识。
  二、小学数学中数学模型思想的意义和作用
  数学模型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意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创设生活化的数学问题情境,并构建数学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通过对数学模型思想的认识与理解,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有关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数学模型思想对落实其他核心概念的教学具有支撑作用。模型思想与符号意识、数据分析观念、应用意识等核心概念密切相关,渗透模型思想能更好地落实这些核心概念的教学。
  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模型思想的实现策略
  1. 创设生活化数学模型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很多数学问题都是相通的,如“植树问题”“敲钟问题”“站队问题”等。为提高同类型数学问题的解决效率,人们归纳出了一系列的数学模型应用到经济、农业、社会生产等领域。但数学模型一般比较抽象,对学生的要求比较高。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应尽量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创设生活化的数学模型。
  例:小华和妈妈到超市购进苹果和梨各2箱。苹果每箱42元,梨每箱38元。小华和妈妈购进这些水果一共要花多少钱?
  解法一:先求出1箱苹果和1箱梨的钱数,再求总钱数。
  列式(42+38)×2=80×2=160(元)
  解法二:先求2箱苹果的钱数,再求2箱梨的钱数,最后求总钱数。
  列式42×2+38×2=84+76=160(元)
  从上面的解答过程来看,两种算法解决的是同一个问题,计算结果也相同,两个算式相等,即(42+38)×2=42×2+38×2。最后总结出一个模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教师通过创设学生熟悉、感兴趣和贴近生活的问题情境,构建生活化数学模型,可在增加学生认识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学习乘法分配律的兴趣。
  2. 鼓励学生参与数学模型建立的过程为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数学模型的理解和掌握,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参与到模型构建活动中,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结合老师的提示抽象出数学模型。
  例:园林叔叔在全长200m的小路一旁植树,每隔10m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要栽多少棵树?
  分析:学生开始可能得出错误的答案,200÷10=20(棵)。这时可以引导学生想办法检验这个结果是否正确?让学生在经历分析、思考的过程中初步感受到,解决问题时,可以先猜测,后列举简单的事例来验证猜测是否正确并从中发现规律,最后应用规律来解决原来的问题。接着,要重点培养学生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引导学生用画线段图的方法帮助思考,初步总结出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之后,让学生在30m、40m上加以验证,从而建立起一条线段两端都栽这类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棵数=间隔数+1。
  小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留下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动脑思考并参与到数学模型的构建活动中。学生参与数学模型的建立,有助于培养自身良好的数学模型思想为更深层次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3. 运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目的在于利用模型高效地解决实际问题,否则构建数学模型就显得毫无意义。为此,小学教学实践中,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掌握构建数学模型的方法,更重要的是鼓励学生学以致用。
  例:王大爷准备用长100米的篱笆设计一个面积最大的养鸡场为,了能够使养鸡场的面积最大,应该围成什么形状呢?
  分析:养鸡场设计要尽可能的“面积最大”,学生在这一问题的驱动下,不断激活已经掌握的“圆的面积”、“圆的周长”以及其它平面几何图形的知识,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积极主动地进行实践探索活动,并探索出一个模型,在周长相等的前提下,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中,圆的面积最大。然后运用这一模型帮助王大爷设计出圆形养鸡场,使得养鸡场的面积最大。经过这样理论结合实际的训练,使学生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感受到了数学模型的有用之处,从而增强利用数学模型解决问题的意识。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模型思想是可行而且必要的。为此,教师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创设生活化数学模型,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数学模型的构建活动中,并强调学以致用,以培养其构建数学模型的习惯,为学生后期数学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其他文献
公正执法是政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本文结合我国司法机关在民事经济执法活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加强公正执法的措施提出自己初浅的看法.
从提高高中生主动学习能力的角度出发,提出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开发学生思维等措施,让学生在得到更多表现自我机会的同时,综合素养得到更加充分的培养
进入小学四年级以后,学生对科学课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求知欲和参与科学活动的愿望明显增强,因此从四年级开始进入了培养学生科学素养至关重要的时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习科学的主要方式。科学教材中安排了许许多多的活动,其中就有许多的科学探究实验,科学课的学习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参加这一系列的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所以实验教学可以说是小学科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知识跨度很大的学科,又十分注重实际应用。新理念下的地理教学,要让学生真正地学好它,一方面需要不断向学生强调地理学科重要性的教育,引导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寓教于乐;另一方面需要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创造良好的地理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要求教师置身于整体的地理教学情境中,多钻研,找出更适合学生学习的方法。地理对于高中
199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合同法〉)已正式施行,《合同法》与原有法律、法规相比,有了较大的发展与变化.《合同法》对我们的生活产生积极影响,同时也对
拼音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第一道难关,也是最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之一。从儿童的心理分析,一年级新生正处于从幼儿向儿童时期过渡。这一时期的儿童理解能力差,记忆与思考不够完善,他们擅长于记忆形象、具体的材料,而对抽象的概念与思维的空间较为陌生。另外,一年级新生的记忆效果与他们的情绪也有着极大的联系,即在他们高兴时记忆效果良好,反之则较差。有鉴于此,利用多媒体直观、形象的教学效应,融入到原本枯燥、抽象的拼音教学
元杂剧的结构向来有固定模式.本文以臧懋循<元曲选>为例,介绍元杂剧中各处破例之处,以显示元剧的丰富多彩及文人创新的努力.
通过对美国高中主流理科教材《生物&#183;生命的动力》和人教版高中《生物&#183;必修1&#183;分子与细胞》关于“色素的分离”这一内容进行比较,分析两种教材的内容组织及呈现
测交是高中生物遗传模块非常重要的一种交配类型,准确理解测交实验是解决许多遗传问题的关键。从测交的提出、引中和实质等方面对测交进行了解读,并通过例题总结了对于“异常”
“遗传与进化”是高中生物学新课程中的重要知识点,通过这一模块的学习,学生会对生命的形成过程产生更加深入的了解。笔者将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对“遗传与进化”模块的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