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电影院商业核心价值再思考

来源 :电影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lei4119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冠疫情以来,电影院和网络视频平台与新媒体平台同步放映的现象引发了人们对电影院的消极态度.电影院的历史逻辑与价值成因塑造出了特殊的电影文化和观影仪式感,形成了稳定的电影院商业价值体系,而网络视频平台与新媒体平台使得传统电影产业模式正面临挑战,但电影产业发展的内在需求将推动电影院进行技术升级以维护影院窗口期的商业核心价值,并重塑电影院由文化仪式感与集体观影心理共同组成的“不可替代性”.
其他文献
在教学评价中,课程考核作为高校评价学生获得知识、检验教学任务达成度的重要手段之—,在教学方向和学习行动方面均有着重要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创新课程考核改革和评价体系,利用教育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丰富考核形式和内容,探索学习情况的全程评价.科学的课程考核方式应建立在客观全面的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强调从学习过程、学习成效实践性的角度出发,多方位综合分析评价学生学习成效,促进对学生整体应用能力的全面培养.
百年建党史就是党的百年奋斗史,对激发大学生奋斗精神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挖掘百年建党史的当代价值是实现高校文化传承与创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的时代责任.重点探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爱国主义为导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红色文化为依托,全面提升大学生文化涵养,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提供了生动的教育素材,对大学生弘扬、发展和传承红色文化中的奋斗精神起着重要作用,具有理论与实践的重要意义.
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是数学教学能力基本组成部分.本研究从对数学语言表达的态度、数学语言能力和数学语言转化能力的三个维度,对比、分析高校培养师范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现状.研究表明:(1)师范生对自身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评估与实际水平不符;(2)相比符号语言能力,对文字语言和图形语言能力的培养略有忽视;(3)师范生将文字转化为其他语言的能力有待加强.
21世纪以降,中国艺术电影对于工厂影像的视觉再现往往倾向于加之身体叙事的投射,隐喻化的身体展现使得影片文本规避了以往的宏大叙事而更侧重于个体化的自省.回归身体的叙事,表述了个体化的工人形象在工厂解体的境况中,自我意识的生成与惶惑;搬迁、破败的工厂影像更从一个侧面记录了中国工业城市的生产消费空间与生活消费空间从聚合到离散的进程;但创作者主观视角的渗透仍存在将工厂影像进行符号化消费的风险.
流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深刻影响了电影产业,而新冠疫情无疑加速了这一变革的进程.长期以来处于边缘地位的网络电影乘着流媒体技术的春风逐渐登堂入室.在技术、资本与客观环境的综合作用下,网络电影在题材、叙事和美学特征方面都出现了深刻的变化.自由的在地化创作为多元题材生产提供了机遇,技术创新带来了电影叙事方式的深度变革,而技术和内容的交互作用也使网络电影的美学呈现与感知体验发展出现了新的态势.
工业4.0时代,技术变革语境下院线与影院亟须创新与迭代.目前观众PVOD的观影消费习惯正在形成,在流媒体与院线的博弈中,疫情正加速发行窗口期的解构,“院线+流媒体”的超级院线模式或成发行新趋势.技术革新赋能影院设备升级给观众带来全新的视听体验,AI技术和大数据助力影院带来智慧化消费体验.5 G与VR技术的联姻加速观影方式的迭代,未来“沉浸+交互”式的场景化观影体验将是影院无法取代的优势,影院仍是电影放映业最后的“堡垒”.
中外学界对“奇幻”概念看法不一,本文首先考察和梳理奇幻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提出中国奇幻电影“内取炼体”和“外假控制”的本体论特征,为中国奇幻电影研究提供概念辨析与谱系学考察的理论基础.我国奇幻电影融合神魔小说、民间传奇和游戏动漫的跨媒介性,具有流动性、互渗性等特点,在呈现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基础上实现对现实和未知世界的超越.与此同时,如何塑造圆融自洽的“第二世界”、合理展现民族文化特色仍是中国奇幻电影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党史文献类纪录片作为一种极具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影视作品,在当下传播环境中颇受受众喜爱,收到了破圈传播的良好效果.在建党100周年之际,该类型纪录片以叙事为本,以历史为纲,用丰富多彩的视听元素讲述了中国共产党自强不息的奋斗历史,成为生动鲜活的党史教材.该类型纪录片在文本叙事、影像叙事、人物叙事、场景叙事方面将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与受众的记忆、情感、诉求相结合,对于唤起受众的群体认同、家国情感,实现精神文化的传承,引领主流意识形态起到了重要作用.
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历史上无疑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个时期.在这个时期,与时代、历史交融最为密切的纪录片不可能缺席.因纪录片的形态特质和艺术本质,其在场是必然的一种被选择,带有较为鲜明的历史和时代烙印,甚至成为一种“现象级”的创作.但同时更不能忽视的是,以此生成的电视纪录片作品又反向观照于当时的政治、社会、文化等,甚至是在历经时代变迁的当下,彰显了其独特的文本化功效,体现了其独特的价值.
随着5G网络的不断普及,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端设备上播放的短视频逐渐成为人们主流社交娱乐媒介之一,我国正式进入了“短视频时代”.短视频时代的城市纪录片承载了节奏快、碎片化的艺术创作特征以及镜头高度凝练核心内容的创作优势,以浓缩精华的形式逐步减少传统城市纪录片的拍摄比重.本文对短视频时代城市纪录片的图景创作进行研究,即从图像上的景物构图、光影艺术、色彩、文化内涵等方面出发,旨在分析短视频时代城市纪录片图景创作所运用的手段及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