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领域中的艰难对话——重读鲁迅小说《孔乙己》

来源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ritney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的不平等、对存在差异,性的否定、对存在的不完全性和片面性的否认导致了孔乙己与别人在公共领域中对话的艰难.小说<孔乙己>特别体现了鲁迅对人的平等、人的话语权、一元论思维模式和国民性弱点的关注.
其他文献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神圣使命和奋斗目标.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伟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
文章从历史角度出发,简要探讨了下列三个问题:(1)人本主义的理论来源;(2)人本主义的理论框架;(3)人本主义管理的具体体现.研究发现,人本主义在中、西方教育管理中各有其存在
语文课程的实质在于它是在学校教育中以教学科目形式出现的关于中华民族通用语的教育,它既是汉民族的母语,同时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发展的源流。因此,语文课程的价值怎样评价都不为过分。      一、人的发展价值    语文是人的生命活动,语文课程是生命的课程。语文教育对促进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它首先是语言、书和活生生的人与人的关系。”①这是他对教育,特别是对母语教育本质的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