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型教学法在理工科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ha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理工科课堂教学,任务驱动型教学法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本文从传统的讲授法与任务型教学法相结合的角度,初步讨论了任务型教学法在理工科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模式,并以《河流动力学》为例,具体探索了该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实例。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法;理工科课程教学;应用模式;河流动力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4-0113-02
  一、任务型教学法的内涵及特点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它将传统的讲授法转变为以完成任务为主的互动式教学理念,要求教学过程中具有目标性明确的任务,使学生带着任务在探索中学习。所谓任务驱动,也就是指学生在学习知识过程中,紧紧围绕多个共同的任务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教师的引导产生的学习实践活动。
  国外早期的研究中,比较有影响的学者如Jane Willis(1996)等大体勾划了一个组织教学的模型结构,将任务驱动教学法分为三个阶段:前任务阶段,介绍课程主题并布置任务;任务周期,以课堂讨论等方式完成相关任务;语言聚焦阶段,分析完成结果并再练习。实践中,任务驱动教学法大多应用于语言类教学(吕京,2010;李征,2011;王鑫,2011),因为它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主张围绕各个任务中心,以讨论的形式展开课堂教学,显然针对语言类教学课堂更易实现,因为课堂中的讨论过程本身就是语言的习得过程。在其他理工科类课堂中,任务驱动教学法也有大量尝试,如在计算机教学中(佟玉洁,2013)、工程管理教学中(谢鹏,2013),他们大都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讨论为辅,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展开任务驱动型课堂教学的。
  当今世界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网络带来的不仅仅是观念的变化,而且是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根本性转变,学生接受知识的途径多元化,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学习显得越来越频繁和重要,学生本身就是特殊的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因此,有必要对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根本性的变革,使学生在任务驱动下,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过程,在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也提升了课堂的教学效果和质量。
  作者通过在《河流动力学》、《水力学》等课程的教学实践中,通过结合传统的讲授法与任务型教学法发现,采用任务布置-内容讲授-任务完成-及时点评的方式可显著提高学生的知识获取能力。因此,本文主要从任务型教学法与传统的讲授法相结合的方式,结合《河流动力学》的实践教学,来讨论任务驱动型教学法在理工科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模式。
  二、对理工科课堂中传统讲授法的思考
  在语言类教学课堂中,会更加注重学生的直接参与,因为让学生在课堂上开口说话,锻炼其语言能力是这类课堂最主要的目标。然而,在理工科课堂中,目前主要采用的还是传统的讲授法,因为这类课堂的讲授中,一般会伴随着大量的逻辑推理或是公式推导,因此学生最主要的任务便是集中注意力,仔细在大脑中演绎逻辑推导中的过程。对应的,学生参与部分一般都会放在课堂的最后或是每一个知识点的最后,参与方式是对本知识点还存有的疑问进行提问,教师逐一解答的方式。对此,我们认为有以下几点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的。
  1.在对知识点进行逻辑推理或者推导的过程中,如果在逻辑推导结束后,学生才反应过来进行提问,而不是在推导的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将大大降低课堂的讲课效率。
  2.针对比较复杂的知识点,若学生在推导过程中一旦跟不上思维节奏,则很难继续集中注意力听讲,最终难以跟上教师讲授的节奏。
  3.在每节课的时间段内,学生一般前半部分能集中注意力听讲,而后半部分时间内常常出现思维上的疲倦,大脑的逻辑推理能力随之下降,难以达到应有的效果。
  4.在理工科的课堂中,由于每一章的内容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而且临近章节之间的内容也有较强的逻辑关联。因此,课后作业只能在每一章的内容结束之后再布置,再等到作业点评的时候,时间更加滞后,很难起到及时点评,对知识查漏补缺的效果。
  三、任务型教学法在理工科课堂的应用模式
  针对以上这些现象,本研究认为可以在理工科课堂中试行任务型教学法。但由于逻辑推理和公式推导是理工科课堂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因此需结合讲授法同时开展。其应用的基本模式可归纳为:课前布置任务,课内讲授并及时完成任务,课后点评。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步骤上操作:
  首先,授课教师在备课阶段便针对每次课的内容给学生布置多个不同的任务,这些任务需基本反映当堂课的重要内容。任务的目的是让学生首先了解当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们带着问题学习,通过这些问题来驱动学习的积极性。
  然后,在上课开始阶段,课程内容讲授之前,把内容布置给所有同学,让大家明白本节课的学习目的。
  接下来是授课教师的讲授时间,讲解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这和传统的教学方式基本一致。在课程讲授过程中,可有意无意地提起课前的任务,但不必直接给出任务的答案,只需引起学生的注意力,采用引导的方式跟学生们一起互动,探讨学习。
  紧接着,在每次课结束前预留约十分钟,让学生们完成之前制定的任务。由于课堂时间有限,不宜每个同学都完成所有任务,可进行随机选择,让每个同学只完成其中的一到两个任务,并随堂提交。在这段时间里,也是学生们提问的时间段,学生可自行分配时间。
  最后,教师课后批阅,并统计其中的易发问题,以便下次课评讲的时候重点讲解,对知识点及时进行查漏补缺。
  四、应用实例
  本研究拟选取《河流动力学》课程为例,以其中第一章第三节《泥沙的几何特性》为例,具体演示如何设定任务并在课堂上实施。本节内容是《河流动力学》第一章的重点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泥沙粒径的测量方法、泥沙粒径分布的描述方法和泥沙粒径的特征值和不均匀度。其知识量基本满足一次课(90分钟)的讲授内容。针对这些内容,可设置如下四个任务:(1)泥沙颗粒大小的测量方法有哪些?他们分别针对什么特征的泥沙?(2)常用哪些方法来描述泥沙粒径的分布特征?各自有何特点?(3)如何表示泥沙粒径的平均大小以及不均匀程度?(4)如何确定泥沙的中值粒径?   通过第一个任务的设置,在讲解第一个知识点的时候,学生除了要了解各种测量方法的依据、步骤等,还要思考方法之间的联系,对于不同大小的泥沙,如何选择具体的测量方法。通过第二个任务的设置,在讲解第二个知识点的时候,学生除了要了解各种描述方法的特点,还有额外留意每一种描述方法所最能表现的泥沙特征是什么。通过第三个任务的设置,在讲解第三个知识点的时候,学生就能提前了解本知识点的重要任务就是了解如何去衡量泥沙粒径的平均值及不均匀度。本次课中,中值粒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以后会经常用到,因此作为一个单独的问题提出。
  这四个任务可由授课教师在上课前写在黑板的一个角落,或是打印下来分发给大家,同学们可随时注意到。并告诉同学们带着这些任务去听课,课程结束时以作业的形式交上来。由于课内时间有限,因此不必要每个同学都要完成所有的任务,至于各位同学需要完成哪一项任务,事先不必公布。接下来是教师授课的时间,并在课程结束前预留约10分钟让同学们完成这些任务。每个学生需要完成的任务可设置为:学号尾数为1,4,7的同学,为2,5,8的同学和为3,6,9的同学分别完成第1,2,3个任务,第4个任务由于非常重要,所有同学都需要完成。
  本学期(2015春季学期),通过任务型教学法在我校《河流动力学》课堂中的实施,发现如下几个明显的进步:(1)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能力明显增强,在后续章节中涉及到前面章节的内容时,学生们的反应更加迅速,而不至于出现知识上的脱节。(2)课堂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延长,课堂上与授课老师的互动程度,以及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时参与度也明显增强。(3)由于学生每次课都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课堂作业,而且每个同学所要完成的作业还不一样,发现学生的出席率也明显提高。
  五、关于本教学法的几点注意事项
  首先,针对课前布置的任务,难度应把握适中,否则可能使学生丧失自信心,或是达不到带着任务学习的目的。其次,在很多理工科课程中,会涉及大量的计算题目,而且计算过程比较复杂,是10分钟所不能完成的。针对这类课程,在布置课内任务时,任务中可仅涉及基本知识点,而计算题等较复杂的作业可跟传统一致,留于课后完成。最后,针对所布置的任务,也可让学生组成团队协作完成。
  参考文献:
  [1]Jane Wills.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Harlow:Longman.1996.
  [2]李征.浅谈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J].教育教学论坛,2011,(1):150-153.
  [3]吕京.英语任务型教学法的有效实施[J].中国教育学刊,2010,(6):53-55.
  [4]佟玉洁.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职《Photoshop》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5]王鑫.任务型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31(8):61-62.
  [6]谢鹏.基于项目导向的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工程项目管理》教学中的应用[J].高教高职研究,2013,(39):171-173.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高等学校人才培养面临新的挑战。此外,山东省“名校建设工程”亦对立项建设单位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结合济南大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开展相关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探讨提出了“多渠道、多层次、多模式”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关键词:名校建设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
摘要:本研究针对不同企业的不同需求,探索了几种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有效途径;建立了通过提升自身服务能力谋求校企深度合作长效机制;建立了校企双栖双管双向发展师资队伍建设机制;构建了“3台3化”能力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凸显了“职业能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并重的育人特色;创新了校政企共建实训基地机制;进行了“双融、三基于”推进项目化课程改革。  关键词:产教融合;实训途径;专业建设;“3台3化”模式 
摘要:采用叙事研究的方法,以一位新手教师为例,通过对其专业发展之情感、生活等相关情况的描述,试图找到新手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为其专业发展提供借鉴和帮助。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影响因素;叙事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2-0027-02  新手型教师任教的最初几年,是他们走向社会,进入学校,开始真正教学工作的时期。这一阶段是新手型教
摘要:本文分析了跨学科知识型核应急人才培养的重要性,通过归纳现有培养模式的局限性,认为仅依赖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和机构培训模式均难以培养核应急管理所需的跨学科知识复合型人才,进而提出纵横结合的跨学科知识型核应急人才培养思路。  关键词:核应急;跨学科;知识型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1-0114-02  一、跨学科知识型核应急人才培养的必要
(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上海 201306)  摘要:通过对传统教学方案及“互联网 ”时代新型教学方案基本特征的对比分析,本文对目前高校教学改革工作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传统教学方案;案例研究型学习;互联网 ;慕课;  中图分类号:U45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52-0131-02  一、以课堂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案及近年来的新变化  (一)传统教
摘要:工科院校内的外语类专业学生工作,面临着专业思想不够稳定、生源质量不高、学生自我管理意识薄弱、就业问题严峻、出国交流比例不高、男女失调、学生干部薄弱等诸多问题。作为学生工作者,我们要深入了解情况,摸清工作困难,理顺工作思路;要建章立制,规范管理;要努力稳定专业思想,增强学生信心;要开拓思路,争取经费,使活动提档升级;要走出校门,加大招生宣传力度;要鼓舞学生士气,多角度推进就业工作;要建设学生干
摘要:实验教学是组织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模块化教学模式中,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统一使实验教学作用凸显,延伸了组织学的学习。在实践中我们对教学进度、教学方法、考核方法等方面进行探索,以适应模块教学的需要和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人才的需要。  关键词:模块化教学;组织学;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R32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5-020
摘要:幼儿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幼儿教育的良好与否对儿童的发展具有直接影响。但是,近年来违背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的小学化倾向日益严峻,危害到幼儿的成长和幼儿教育的健康发展。本论文旨在反映当前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状,探寻其成因,分析其危害,进而提出改善对策。  关键词:幼儿教育;小学化;对策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0-0277-
摘要:大一新生由高中进入大学学习,所处的生活及学习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转变,有部分学生出现不明显的不适应,新生能否尽快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学习方法和人际关系,是社会、学校、班主任、家长极度关注的问题。正确、及时指导新生适应大学生活,不仅能帮助学生顺利度过转折点,还能为以后的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从新生出现的问题、面临的问题、产生问题的原因和提出相应对策等几方面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大一新生;适应
摘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专业人才的供给必须遵循人才需求的市场规律。目前,社会对保险及农业保险人才的需求量大,但在学科领域方面,农业保险还处于空白。本文以山西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为例,对在高等农业院校设置农业保险专业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农业保险专业;必要性;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7-026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