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确立学生主体地位的方法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kj00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确立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思想政治教学走进新课程的呼唤,也是教育改革特别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在以往及现阶段的教学实际中,存在与此要求不相适应的许多情况。教师要分析原因并找出一些行之有效的确立学生主体地位的方法。
  关键词: 思想政治课教学主体地位教学方法
  
  一
  确立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新课改对思想政治教师的要求,是教育改革特别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在以往及现阶段的教学实际中,尚存在以下不相适应之现象。
  (一)只见“教材”不见“学材”,课堂“教”的能量消耗远大于“学”。
  人们习惯于把课本称为“教材”,没有人把它称为“学材”,这说明课本只是教师的“教材”,却成不了学生的“学材”,离开了听教师讲,学生很少自学、探究,只有当教师讲的时候,学生才在教师的引导下翻翻书,课本只是学生的“看材”。因此在课堂教学上,往往看到台上教师或声音嘶哑,或口干舌燥,或汗流浃背,台下很多学生却仿佛在听老和尚念经,昏昏欲睡,一副事不关己的模样;或自顾自看书,根本不听老师的。这就要求我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在课堂上,真正流汗的、能量消耗大的应该是谁,是学生还是教师?
  (二)相对封闭式的教学。
  1.教学形式“唯一”。每节课都是差不多千篇一律的教学,丝毫无新鲜感可言。
  2.教学内容“唯书”。书上怎么写怎么做,教参上怎么列怎么搬,小心翼翼,在结合社会实际、学生实际生活方面做得很不够。
  3.教学计划“唯序”。在教学计划上,按部就班,课本以什么顺序编排就以什么顺序教,你说一框上一节我就一框上一节,缺少灵活变通。
  (三)师生双方关系不平等。
  很多教师至今还这样认为,教学中存在一群被叫做“学生”的年少者和一些被称为“老师”的年长者,他们的关系就是受教者和施教者的关系,此外别无其他关系。在这种关系中,教师并不是把学生看做活生生的“人”,对他缺乏应有的尊重,总是带着社会赋予自己的与职业俱来的“特权”凌驾于学生之上,不鼓励学生创新和发表不同意见,剥夺学生的主动权。
  以上情况都说明,思想政治有新教材但还欠缺新思想、新行为,还没有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那么,原因何在?笔者认为,除个别教师还没有实现观念上的转变外,更多的教师是苦于找不到系统的、行之有效的确立学生主体地位的方法。这样造成的后果是学生的思考力不能充分发挥出来,学生的聪明才智受到抑制。
  二
  笔者从教育家们的以上谈话中得到启迪,针对目前困扰教学的这一大难题,在教学中进行了实践性的探索,并认为以下几种方法效果较好。
  (一)加强学法指导,促使“教材”向“学材”转换。
  1.指导学生掌握阅读自学的方法。阅读自学是获得知识的主要手段,要求学生做到:
  “看”——学生能自觉地自学教材内容。
  “思”——学生要把看到的信息经过大脑加工,自己获得知识。
  “述”——学生能把自己认为重要的或疑难的问题说出来。
  然后学生之间进行总结、讨论、辩论等,谋求同教学目标的逐步接轨。
  2.指导学生在联系实际中认识问题的方法。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的生命和灵魂,要教会学生使用好猎枪,用科学理论之“矢”去射实际生活之“的”。当前采用的普通高中新课程教材是对以往老教材的巨大改进,贴近实际,贴近社会生活,教师更要善于做好引导工作。
  3.指导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例如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相同之处是二者都是私有制经济,不同之处是私营经济存在雇佣劳动关系。
  4.指导学生学会用图表整理知识的方法。
  (二)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课堂教学做到“六让”。
  1.让学生明确目标。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提出目标应根据不同教材,不同学生应采取不同的形式和方法。
  2.让学生去发现新知。迁移理论告诉我们,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对后继学习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以上所提及的一些自学方法去发现新问题,探求新知识。
  3.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在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如善用角色换位,对于一些适宜学生讲解的内容,让学生做好课前准备,上课时充当小老师,把它讲解出来;或对难点、疑点问题的讨论、辩论;或学生的课堂演讲等参与形式都是必不可少的。
  4.让学生去归纳学法。这和我们刚才所讲的“加强学法指导”并不矛盾。“授之以渔”是重要的,但学生要结合自己不同知识的实际,真正理解以致运用适合自己的学法,并学会自己归纳学法。
  5.让学生总结课堂内容。如问:“这堂课你学到了什么?”学生通过回顾总结概要作出答复,既能及时反馈信息,又能活跃课堂气氛。
  6.让学生评判教学效果。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老师的教是否适应学生的学?学生心中要有一杆秤。教師要注意广泛征求学生的意见。为此,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有必要通过书面或口头的形式要求学生谈老师教学的得与失,并对今后的教学提出建议。这样既能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又有利于教师改进教学,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以上“六让”要有目的有选择地进行。总之,教师的最大能量消耗应在备课,学生的最大能量消耗应在课堂。
  (三)课堂教学的延伸——拓展第二课堂。
  著名的语言学家吕叔湘曾说:“每个人都有大致相同的经验,课外学到的东西比课内多些。”在重视课堂教学的同时还要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做到“课内引路,课外走”,让学生把课内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广泛运用到课外,并从课外知识中汲取营养,从而形成知识的渗透与互补。
  1.让学生参与社会调查。社会是一个大课堂,它为我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知识。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新事物、新现象层出不穷,如何认识研究它们?这就要求学生搞一些调查研究。如在学“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部分内容时,可以布置学生调查附近一些“私营企业”或“合资企业”或“外资企业”,让他们分析思考这些经济成分出现的原因,其性质、作用如何,它们的存在是否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状况,符合社会主义本质等诸多问题。
  2.指导学生自办小报。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与概括能力。小报可以开设这么几个专栏:“热点追踪”、“瞭望台”、“新闻集锦”、“风云人物录”、“名人名言”、“传统德育故事”、“资料窗”、“调查与思考”、“学生心理保健”、“案例透视”等。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设置一些新颖别致的小栏目。
  3.让学生撰写政治小论文和社会调查报告,要求做到“新、广、深、实”。
  “新”:就是注意引导学生观察、了解、分析新事物、新情况、新问题,撰写出具有新意的政治论文和社会调查报告。
  “广”:就是指学生参加撰写小论文和社会调查报告的范围要广。
  “深”:要求学生对所论述的问题的分析有一定的深度。
  “实”:要求学生撰写有现实教育意义的题材。
  以上是笔者的一些尝试,归纳于此,和各位教师一起探讨。在这个问题上,只要我们总结经验,不断尝试,循序渐进,相信终有成功的一天。
  
  参考文献:
  [1]张焕庭.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2]刘新科.国外教育发展史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3]凡喆,一芬.中国古今教育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2.
其他文献
摘要: 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落实素质教育,提倡终身体育的今天,体育教师与其他学科的教师一样,除了必须具备精湛的专业基本功以外,还要做到与时俱进,具备体育教师所应必备的素质。  关键词: 中学体育教学体育教师必备素质    知识储备、智力及专业能力,是体育教师素质的基础,而体育教师的性格、亲和力及对待体育课的态度则是教师的内在表现,二者对教师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教师的特点对学生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教
摘要: 近年来,双手头上掷实心球作为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项目和高考体育特长专业测试项目,已越来越受到广大学生和体育工作者的重视。作者通过最近几年对全市各学校学生体质抽测及重点中学体育特长生招生考试发现,投掷实心球成绩普遍不太理想。究其原因,不仅仅是学生身体力量素质差,很大原因在于投掷实心球动作不太合理,从而严重影响了投掷效果。作者结合多年训练队员的亲身实践,谈谈怎样掷得远。  关键词: 体育教学掷
对高一新生来讲,各方面都是新的,新环境、新同学、新教师、新教材、新集体,等等,他们必须经历一个由陌生到熟悉的适应过程。另外,一些学生经过紧张的中考复习,考上了理想的高中,产生了松口气的想法。也有些学生产生畏惧心理,他们在入学前就耳闻高中数学很难学。高中数学一开始的确有些难理解的抽象概念,如集合、映射、函数(抽象定义及多种函数的出现)等,并且这些知识中有的与初中知识没有任何联系,有些问题理解起来难度
摘要: 本文简述了软件体系结构的定义,探讨了Mary shaw和Daviad Garlan所提出的五种风格,即数据流风格、调用/返同风格、独立组件风格、独立组件风格、虚拟机风格、仓库风格软件体系结构。  关键词: 软件体系结构定义风格类型    一、什么是软件体系结构  在所有对于软件体系结构的定义中,我认为最有代表性的就是Hayes Roth所提出的:“认为软件体系结构是一个抽象的系统规范,主要
学习兴趣的培养是初中体育教学的先导和关键,是不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的前提和保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最直接的学习动力。如果在体育教学中,过于压抑学生的情绪,一直采用单调的教学方式,则不仅不能让学生体验到体育的乐趣,反而会抑制他们自主性的发挥,使学生逐渐丧失学习体育的欲望,甚至会使学生讨厌和害怕上体育课。因此,兴趣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在当前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