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JNK1/AQP5通路研究杞参方颗粒对高渗诱导的角膜上皮细胞的效应机制

来源 :国际眼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y62594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基于JNK1/AQP5通路观察杞参方颗粒对高渗诱导的角膜上皮细胞(HCECs)保护作用,阐明其治疗干眼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500mOsm/L浓度渗透压作用于HCECs制造干眼细胞模型.空白组:正常条件培养的角膜上皮细胞;模型组:模型细胞加入10%空白血清;西药组:模型细胞加入0.3%玻璃酸钠滴眼液;杞参方高剂量组:模型细胞加入15%杞参方高剂量含药血清;杞参方中剂量组:模型细胞加入15%杞参方中剂量含药血清:杞参方低剂量组:模型细胞加入15%杞参方低剂量含药血清.CCK-8法检测不同药物干预对HCECs存活率的影响;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外液炎性因子TNF-α、IL-6的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各组HCECs凋亡因子caspase-1与AQP5的蛋白表达变化;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HCECs的JNK1、p-JNK1、AQP5表达情况.结果:与空白组相比,各组HCECs存活率均显著减少(均P<0.01),各组细胞外液炎症因子TNF-α、IL-6及HCECs中caspase-1、p-JNK1、AQP5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增高(均P<0.01);与模型组相比,各用药组HCECs存活率均显著增加(均P<0.01),各用药组的细胞外液中TNF-α、IL-6及HCECs中AQP5、p-JNK1蛋白表达水平及西药组及杞参方高中剂量组caspase-1、AQP5蛋白表达均减少(均P<0.05);与西药组相比,杞参方高剂量组HCECs存活率显著增加(P<0.01),杞参方各剂量组的TNF-α、IL-6表达水平均减少(均P<0.05),杞参方高剂量组caspase-1及杞参方高、中剂量组的AQP5蛋白表达水平减少(均P0.05).结论:杞参方颗粒可降低高渗诱导HCECs的JNK1的磷酸化和AQP5的蛋白表达,降低细胞外液炎症因子TNF-α、IL-6和HCECs凋亡因子caspase-1的表达,最终有效抑制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
其他文献
目的 探究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Gamma-Ⅲ钉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AFHR)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4月—2017年10月收治的88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PFNA组31例、Gamma-Ⅲ钉组30例和AFHR组27例.比较3组围术期指标、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PFNA组手术时间短于Gamma-Ⅲ钉组及AFHR组,下地负重时间及住院时间长于Gamma-Ⅲ钉组及AFHR组,且Gamma-Ⅲ钉组上述指标均长于AFHR组(P<0
眼瘢痕性类天疱疮(ocular cicatricial pemphigoid,OCP)是黏膜类天疱疮(mucous membrane pemphigoid,MMP)在眼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目前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由抗原抗体反应、炎细胞浸润、细胞因子作用、钙离子水平升高、易感基因等多种因素导致.病变早期表现为慢性进行性的结膜纤维化性炎症,晚期可见角膜混浊及新生血管形成,最终导致视力严重丧失.因此,及时对OCP患者进行规范的临床治疗尤为重要.例如氨苯砜、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
肥厚型玻璃膜疣见于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CV)、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肥厚型脉络膜视网膜色素上皮病变(PPE)、肥厚型脉络膜新生血管病变(PNV)等肥厚型脉络膜病变患眼内.这类疾病的共同特征是脉络膜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伴脉络膜厚度增加及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异常.本文概括了肥厚型玻璃膜疣这一新近命名的玻璃膜疣类型的临床表现、流行病学、遗传学及组织病理学研究,以期为肥厚型玻璃膜疣的诊断和相关疾病的治疗进展提供方向.
目的 分析血清降钙素原(PCT)、淀粉样蛋白A(SAA)及白细胞介素-6(IL-6)联合检测对肝硬化腹水合并腹腔感染的诊断和预后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4月—2020年12月收治的85例肝硬化腹水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腹腔感染分为观察组(合并腹腔感染)40例和对照组(未合并腹腔感染)45例;并随访观察组预后情况,根据预后分为好转组25例和恶化组15例.检测研究对象血清PCT、SAA及IL-6水平,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三者对肝硬化腹水合并腹腔感染的诊断和预后评估价值.结果 观察组血
目的: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研究累及中心凹的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患者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或阿柏西普后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的变化.方法:纳入本院确诊累及中心凹的DME患者17例,其中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0.5mg/0.05mL患者9例,玻璃体腔内注射阿柏西普2mg/0.05mL患者8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每月1次,共3次治疗.使用增强深度成像-光学相干层析成像(EDI-OCT)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mo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视力和视网膜中央厚度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通过3次玻璃体腔注射抗
目的 探究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磁共振液体衰减反转恢复(MRI FLAIR)序列远端高信号血管征(HVS)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1月—2020年6月128例ICVD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存在MRI FLAIR序列远端HVS分为HVS阳性组(存在远端HVS)61例及HVS阴性组(存在近端HVS或无HVS)67例,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及出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Rankin评分(mRS)差异.根据远端HVS分级将HVS阳性组分为Ⅱ级组35例、Ⅲ级组26例,比较
干眼的发病率逐年升高,目前已成为最常见的眼部疾病之一.干眼的症状主要为眼部的干涩感、异物感、烧灼感、痒、分泌物等,这些不适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干眼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心理健康和身体功能.干眼是一种多因素眼病,其特征是泪膜稳态的丧失,泪液的高渗透压、眼表炎性反应和损伤以及神经感觉异常等参与了干眼的发生发展,同时,干眼患者眼部会出现组织结构及眼表微环境的改变.由于干眼是一种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严重影响人们的视觉质量和生活质量,因此,研究干眼的病理生理对开展高效的诊断、更具针对性的治疗及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目的:探讨低、中、高度近视患者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后正常眼压(IOP)波动范围的变化,探索术后眼压(IOP post)校正的新方法.方法:前瞻性病例研究.纳入2018-03/2019-09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接受SMILE治疗的近视患者79例158眼,分为低度近视(A)、中度近视(B)和高度近视(C)组.24h眼压采用非接触式眼压计(NCT)和Goldmann眼压计(GAT)测量.记录术前3d和术后6mo等效球差(SE)、中央角膜厚度(CCT)、角膜横径(WTW)、角膜曲率、角膜体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是一个眼部组织的创伤修复和纤维化过程,其特征性改变是在玻璃体腔和(或)视网膜表面形成由细胞外基质(ECM)和各种类型的细胞组成的视网膜前膜(ERM),ERM收缩形成视网膜皱褶,并牵拉视网膜引起视网膜脱离(RD).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发生上皮-间质转化(EMT)和ECM累积是ERM形成的重要病理机制.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等诱导RPE细胞发生EMT,细胞失去上皮表型、细胞间黏附减弱和表达间充质表型.由间充质细胞分化而成的成纤维细胞样细胞分泌ECM等成分,与神经
小胶质细胞活化是引起视网膜神经炎性反应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近年来随着视网膜影像学的发展,OCT影像学上视网膜内高反射点(HRF)作为视网膜神经炎性反应的生物标志物受到广泛关注.目前研究认为HRF主要是来源于视网膜内活化的小胶质细胞或血液中单核-巨噬细胞的聚合体,在OCT影像中表现为散在分布、边界清晰的在视网膜和脉络膜内最大直径为20~50μm的高反射点状病灶.在病理状态下,HRF数量明显增多,可能与某些视网膜疾病病变程度有关,但目前对其来源、功能等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主要对HRF的一般特征及在不同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