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化公益价值共创:概念意涵与内在逻辑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q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益正在由窄众走向大众、由单一走向多元、从线下走到线上,公益价值共创思维成为趋势,但是关于社会化公益中不同主体如何互动以实现价值共创仍然处于探索阶段.为此,从价值、共创两个基本概念出发,提炼归纳了社会化公益价值共创的意涵和理论基础;同时,从相关主体之间资源的“供给-诉求”关系出发,基于价值共创三阶段模型,对社会化公益价值共创逻辑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在用户连接阶段和用户接触阶段,价值创造遵循的是用户主导逻辑下的价值共创;在用户分离阶段,供应方主导逻辑下的价值共创成为了核心的产生价值方式.
其他文献
当前全球正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时期.税收作为国家治理与行政运转的重要工具,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发挥着基础性、支柱性及保障性的作用.基于国内国外两个大局的历史定位,从我国税务传播工作的历史实践中寻找依据,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方法,分别从表述性话语、价值性话语、引领性话语三大话语类型出发,论证了我国税务话语体系的概念体系、研究现状及构建路径.从作为文本的表述性话语出发,分析了税务话语的制度基础、媒介思维及受众效果,提出作为话语实践的价值性话语要明确话语主体价值、增强话语认
数字视觉传播时代的广告创意,自然需要进行视觉修辞.视觉修辞是人们有意识的传播行为,旨在通过视觉元素的选择、加工和传播以实现语义交流,取得预期的传播效果.视觉图像的外在形式可以激发人们的“美学反应”,其内在含义(修辞论辩)可以激发人们的“修辞反应”.广告中运用视觉修辞的目的,不是影响人们对于广告的“感性的认识”,而是影响人们对于广告的“知性的认识”.进行视觉修辞,不是运用视觉元素就够了,视觉图像还需要具有“象征意义”,这个象征意义就是广告传者和受者沟通的信息.广告视觉修辞既包括视觉修辞表达的过程,也包括视觉
2021年《行政处罚法》确立了“首违不罚”制度,优化了行政执法方式,推动行政执法理念的变革,但该制度在规范理解、行为认定和适用程序等方面需要逐步完善.为充分发挥“首违不罚”的价值功能,对其适用范围需要特别限定;在规范理解上,对“首违不罚”的核心概念应明确界定;在认定标准上,分领域细化“不罚”行为的裁量基准;在过程约束上,建立“条件审查-当场处理”的执法流程;在事后控制上,建立“首违不罚”事后纠错机制,对执法机关裁量行为进行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