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风险与尿白蛋白排泄率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ss_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ACR)的检测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

方法

病例对照研究。2013年1至12月在天津市人民医院选取127例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病例组,选取150名年龄、性别构成比与病例组相似无脑卒中的查体者作为对照组,病例组中按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及无上述3种疾病把患者分为病例A1、B1、C1和D1亚组,相应地将对照组分为A2、B2、C2和D2亚组。收集晨尿,用散射免疫比浊法检测尿白蛋白浓度,酶法检测尿肌酐,计算ACR(≥ 30 mg/g为临界值),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ACR水平差异,用ROC曲线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白蛋白尿临界值,并用logistic二元回归分析各因素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风险。

结果

病例组中49例(38.58%)检测出白蛋白尿;将ACR经自然对数ln转换后,根据协方差分析,调整性别、年龄、心血管病、糖尿病、高血压等因素后,病例组lnACR(3.18 mg/g)明显高于对照组(2.78 mg/g,t=2.13,P=0.03);特别是病例D1亚组lnACR(3.01 mg/g)显著高于对照D2亚组(2.51 mg/g,t=5.56,P=0.009)。若以ROC曲线分析得出的19.82 mg/g为界限,判断白蛋白尿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8.5%和61.7%。经logistic二元回归分析,ACR>19.82 mg/g患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是<19.82 mg/g的1.75倍(95% CI 1.13 ~3.48,P<0.05),而在病例D1亚组和对照D2亚组中,OR值则为2.43(95% CI 1.86 ~3.54,P<0.05)。

结论

尿白蛋白排泄率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独立风险因素,尿白蛋白的升高对无糖尿病、高血压及心血管疾病者患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有重要的预测价值。(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5, 38:457-460)

其他文献
大肠癌的早期诊断相当重要,常规的检查方法均难以达到此目的.基因诊断技术为大肠癌早期诊断提供了可能性.分子生物学研究显示:大肠癌的发生涉及多种癌基因的激活及抑癌基因的失活,在肿瘤克隆形成过程中,基因改变早于形态改变,对这些基因及其产物进行检查,将有助于早期诊断.本文概括了近年来人们从分子水平诊断大肠癌的多种尝试,主要包括常见的癌基因、抑癌基因和细胞周期产物、端粒和端粒酶,DNA损伤修复系统等方面的研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治疗后血浆肿瘤坏死因子-a(TNF—a)的动态变化并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48例发病6小时内的AMI患者进行溶栓治疗,用放免法测定患者溶栓前、后0.5、1、2、4、12、48小时及1周血浆TNF—a及肌酸磷酸激酶(CPK)的浓度.结果 48例患者中36例再通,12例未通溶栓前两组TNF—a浓度都大于正常值3倍.溶栓后TNF—a于未通组48小时出现峰值(258
期刊
细胞膜   细胞表面的细胞膜,又称质膜(Plasma Membrane)使细胞与周围环境隔开,维持相对稳定的细胞内部环境,细胞膜主要是由一层磷脂和蛋白质构成.细胞与周围环境不断地交换与运输物质,和信息传递的通道主要在细胞膜进行,细胞膜是一个复合的结构和多功能系统.细胞膜的主动转输特点是选择性地吸收的物质从浓度较低的一侧,通过细胞膜运输到浓度高较的一侧,细胞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细胞膜的类脂质很容易
期刊
目的 探讨防止留置针血液溢出的操作方法.方法对50例病人用自身配对的方法,采用三种不同的退针法后.观察留置针血液外溢情况.结果采用退出针芯后,左手食指按压在留置针外套管近端,中指按压在留置针外套管口顶端,双重阻断血流的改良方法,能明显减少血液溢出(p<0.05).结论改进退针法,是防止留置针血液溢出的更佳操作方法.
期刊
目的 研究结肠癌细胞LS174T转染正义和反义的α2,6唾液酸转移酶(ST6GalⅠ)cDNA对结肠癌细胞表面唾液酸化及肿瘤细胞粘附功能的影响.方法 结肠癌细胞株LS174T转染正义ST6GalⅠcDNA或反义ST6GalⅠcDNA的部分序列的表达载体pcDNA3.1,以RT—PCR检测转染子ST6GalⅠmRNA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α2,6唾液酸含量.结果 转染正义ST6GalⅠcDN
期刊
目的 探讨经颈椎前路减压、椎间隙植骨融合术的术中护理配合和体会.方法对10例经颈椎前路减压、椎间隙植骨融合术的病人进行整体术前、术中护理.结果 10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并发症,手术效果满意.结论手术器械准备充足,熟识手术步骤,配合默契,并在术前术中实施心理护理,是手术配合成功的关键。
表观遗传信息、表现遗传调控和疾病组织功能的分化需要一些特定基因表达,DNA甲基化对特定类型细胞的表达谱设定和维持起关键作用.这种表观遗传信息(Epigenetic information)和基因表达的联系,属于表观遗传调控(Epigenetie Control)的范畴,说明了表观遗传调控在决定基因活性中的作用.染色体修饰与siRNA有关.DNA甲基化作用和相关修饰作用会导致致病基因表达的变化,而表
期刊
可溶性ST2(sST2)是存在于血液中的白介素1(IL-1)受体的家族成员蛋白,已被确认有诱导捕获IL-33的能力,从而抑制IL-33/ST2信号传导,在机械性超负荷的心肌细胞中显著升高。因此,在心力衰竭发作或慢性心力衰竭恶化时、或者由于心梗产生瘢痕导致心肌不能很好的伸缩时,都可以在血液中检测到可溶性ST2。sST2作为一个新的心血管疾病发生早期的标志物在心脏疾病上发挥一定作用。2013年ACCF
脂质、脂蛋白和脂代谢相关指标的检测对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风险评估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意识到现有的脂质检测指标和检测方法还存在缺陷,还需不断改进和优化。此外,随着其他脂类相关风险标志物不断问世,ASCVD的风险评估有望得到进一步完善。(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5, 38: 445-447)
Lp-PLA2是近年来得到广泛关注的炎症标志物,它作为血管炎症因子在动脉粥样硬化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与斑块稳定性相关,与其他炎症因子相比特异性更高,能够独立预测冠心病风险。其特异性抑制剂Darapladib,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动物模型中能够有效改善其粥样硬化症状、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近年来也成为了临床心血管药物研究的热点。两项围绕Darapladib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国、多试验中心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