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经济带干线流域旅游产业系统环境脆弱性演变及障碍因子识别

来源 :经济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wang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长江经济带干线流域为研究单元,基于旅游产业系统环境脆弱性概念界定和“敏感性—应对能力”框架构建指标体系,运用脆弱性和障碍度模型,探讨了区域旅游产业系统环境脆弱性时空演变特征,并对障碍因子进行诊断识别,研究发现:①时间维度,流域旅游产业系统环境敏感性与应对能力呈“并驾齐驱”式同步增长态势,整体脆弱性表现为“震荡起伏”式有序下降,且时序分异特征鲜明.②空间维度,流域旅游产业系统环境脆弱性具有显著的动态演替性,下游环境高风险区呈现空间集群特性,但区段脆弱性程度不断下降,中游脆弱性呈“先降后升”演变走势,上游脆弱性具有较强的稳定性,指数值波动变化幅度相对较小.③长江经济带旅游产业系统环境脆弱性时空变迁是流域多重人为扰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城镇化与工业化、投资与消费激增和大规模旅游开发活动是引致流域旅游产业系统环境敏感性增加的主要因素,而制约旅游产业系统环境应对能力提升的主要障碍因素则表现为公共交通与生态建设、科技与教育水平及区域经济发展实力等.
其他文献
解构中国与周边国家盐业和盐化工业贸易网络变化与驱动机制对稳定贸易结构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中国与周边国家盐业和盐化工贸易数据,利用社会网络方法、可视化分析工具以及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研究中国与周边国家盐业和盐化工业贸易网络时空演化特征与驱动机制.结果表明:①2000-2018年各国间贸易网络结构凝聚力不断提升、网络效率逐步提高.②贸易网络呈现多等级轴—辐结构;子群格局地理集聚特征明显,中国在子群内部保持绝对核心地位,但地位优势和关联程度均呈下降趋势;度中心性稳定增长,各国贸易多样化发展.③经济规模、工
以2000-2018年中国25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浓度数据为样本,系统考察雾霾污染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并以空气流动系数和政府环境治理政策作为雾霾污染的内生工具变量,利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估计雾霾污染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研究表明:①雾霾污染显著负向影响粮食生产,且两者之间不存在脱钩关系;②雾霾污染对东中西部粮食生产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对粮食主产区和非主产区的影响存在异质性;③我国约有超过3/4的粮食生产区域受到雾霾污染的影响,这无疑会加剧我国农产品充足供给的挑战性;④雾霾污染在扩散效应和转移效应作
随着经济全球化、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等战略的深入推进,城乡关系迈入城乡融合发展新阶段.不同于传统城乡关系,城乡融合发展将城市与乡村两个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强调多层次、多领域、全方位的渗透融合,城乡地域系统日益成为地理学领域的重要研究对象.国内外地理学者致力于城乡融合发展理论构建,并基于“格局一过程—机制—效应—调控”的地理学逻辑围绕城乡融合发展评价与测度、城乡融合发展驱动因素及机制、城乡融合发展影响效应、城乡融合发展实现路径等进行了较为充分的理论探讨和实证分析,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但仍存在城乡融合发展
数字技术创新是数字经济的发展核心驱动力,深入探讨数字技术创新的区域分布格局及其形成机制有助于推动地区数字经济布局及其高质量发展.基于数字经济与专利国际分类号的对应关系获取了2003-2018年数字经济的专利产出数据,并分析了长三角地区数字技术创新发展时空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数字技术创新规模和活力呈现明显空间分异特征,在上海市、江苏南部、浙江东北部、安徽中部形成集聚分布的格局,集聚程度呈降低趋势.②莫兰指数及空间计量的结果均显示长三角地区的数字技术创新规模和活力具有较为显著空间溢出效应.③结果证实
持续、稳定地提高农户收入是“后搬迁”时期巩固易地搬迁脱贫成果,防止搬迁农户返贫、返迁的关键.利用陕南三市1 712个农户实地调查数据,基于收入结构的视角,构建易地搬迁影响农户收入的直接和间接作用机制,并使用PSM方法和中介效应分析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①搬迁具有明显的农户“自选择”特征,在消除选择性偏差之后,搬迁显著提高了农户的总收入,从分项收入来看,搬迁显著降低了农户种植业收入、林业收入和养殖业收入,显著提高了务工收入,但搬迁对资产性收入和非农自营收入的影响并不明显.②在搬迁对非农收入影响中,非农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作为跨区域大型交通工程,自1992年首次提出即得到各方重视,并开展了近30年持续研究.以中国知网数据库为基础数据,综合运用CiteSpace、ArcGIS等软件对近30年来渤海通道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全方位总结了近30年渤海通道研究的相关进展.结果表明:①渤海通道研究经历了四个阶段,即提出—启动研究阶段(1992-2000年)、基础理论研究阶段(2001-2007年)、战略规划研究阶段(2008-2014年)和项目论证研究阶段(2015年至今);②渤海通道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地学、工程学、
新时期实施人才强省战略要求河北海外引智有新作为.文章围绕海外引智人才强省的战略目标,研究如何通过提升河北省干部队伍国际传播能力,推动海外引智工作,通过建设“一个中心”,构建“四个机制”,打造“五大阵地”,强化“六项工作”,做好全省干部队伍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系统规划和对策建议,提升国际传播效果,塑造河北良好国际形象,构建全省海外引智工作一盘棋的新发展格局,吸引更多海外优质智力资源落户河北,助推河北省“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经济社会对新业态就业的关注度不断提高,新业态为当前经济环境下就业提供了新的增长点.2021年7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应加强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关于促进新业态就业的宏观经济政策也密集出台,但也存在具体政策目标缺乏针对性和新业态主体适用性不足等问题.通过对新业态下的就业问题与促进就业财税优惠政策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发现当前我国促进就业的财税政策在针对性与落实度、税收优惠同财政支出间的预算平衡性以及职业培训政策的供给度和瞄准度等方面还有待改进,
推进和完善成渝地区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合作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对川战略使命开好局、护好航的制度保障要求.当前成渝地区知识产权协同立法工作、执法协作、司法协作及信息互通机制有待进一步加强,区域知识产权人才多向度、常态化交流机制尚未健全,知识产权服务平台和服务机构系统性建设等亟待完善.建议以成都设立知识产权法院作为完善成渝知识产权法治保障协同机制的突破口,强化知识产权领域跨行政区划协同立法、执法和司法实践,建立成渝地区常态化知识产权工作人员交流机制,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打造成渝地区便民利民的知识产权全方位公共服务体系.
森林康养旅游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文章基于EFE和IFE矩阵筛选出影响山西太行山森林康养旅游建设的主要战略因素,并构建了 SWOT模型;采用层次分析法分析了山西太行山森林康养旅游发展的主要优势、劣势、机遇与威胁;运用四象限法确定战略坐标,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结果表明:1)山西太行山森林康养旅游发展机遇较大,优势较强,劣势和威胁相对较小.其中最大优势为气候环境优越;主要劣势为基础设施落后,服务体系匮乏;最大机遇是政策有力支持;最大威胁是生态保护任务艰巨.2)战略坐标P(X,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