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良好习惯;培养;幼儿
有人问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主要的东西呢?”这位科学家耐心地回答说:“是在幼儿园。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情要表示歉意;要仔细观察周围的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这一事例说明良好的习惯很重要,并且是从小培养的。
在当前社会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人们多关注幼儿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孰不知幼儿的文明习惯、劳动习惯、学习习惯、卫生习惯更重要。幼儿期是习惯形成的关键期。
这几年,我接了几届托班、小班的幼儿。这些幼儿刚入幼儿园除了哭闹以外,给教师留下最深的印象就是不守规矩。进了活动室想拿什么就拿什么,想上哪儿就上哪儿……有这样习惯的幼儿可不是一两个。如何使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我做了如下尝试。
一、文明习惯
我国素以礼仪之邦享誉世界。为培养幼儿文明习惯,家长和教师首先要以身作则,注意使用礼貌用语,同时要求幼儿每天上幼儿园要向老师问好,向爸爸(妈妈)说再见。对朋友要热情;不小心碰到小朋友要说:“对不起”;不拿别人的物品,捡到东西要交给老师;爱护公共卫生,不随地扔果皮纸屑,不随地吐痰,学会排队等候,不拥挤等。
此外,在幼儿园区域角《娃娃家》的游戏活动中,让幼儿扮演接待来客的小主人,让看表演的幼儿作评判。如听到敲门声要说“请进”,并主动问好,拿出茶点热情招待,不应显出不高兴的样子或独自吃东西;要主动拿出玩具、食物和别人分享,客人离开时要说“再见”,并欢迎客人下次再来;别人说话不插嘴等。
有一次,有个小朋友来告状说某某拿幼儿园的玩具了。听了这话,我赶紧检查。果然,在某某的手绢里包有玩具!他知道错了,低下了头。我夸奖他知错就改是好孩子。又说:“如果幼儿园的玩具今天你拿一个,明天他拿一个,把咱们班的玩具都拿光了,小朋友来幼儿园就没有玩具玩了,大家要爱护公共财物。”
二、劳动习惯
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给幼儿提供足够多的实践机会,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吃完饭摆椅子、擦桌子、送碗,自己穿鞋穿衣服,自己系鞋带,玩完的玩具放回原位等。幼儿做这些事情时教师要耐心地手把手教,切忌嫌幼儿做不好就包办代替。比如教幼儿接水,教幼儿左手拿缸子,右手开水龙头,当幼儿做好后要给予充分的鼓励。我常夸幼儿:“你们的小手真能干!”“你真棒!不要着急,你一定能学会的。”当个别幼儿接水快溢出来时,我及时提醒他们关水龙头;鞋穿不上时,我会给他们加油鼓劲:“把鞋的‘舌头’拽出来,再使使劲,向前一蹬就能穿上了。”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我班幼儿做到了排队喝水(喝水基本上不洒)、排队洗手、自己穿鞋等习惯。可见,教师和家长为幼儿创造“跳一跳,够的着,做得到的环境”,不仅能促进幼儿大脑的发育和智力的发展,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还能让幼儿在劳动中体验到教师和家长的辛苦。
三、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的培养不仅包括培养学习兴趣,还包括良好的学习秩序、认真的学习态度和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教师要培养幼儿严格遵守纪律,一切行动听指挥的习惯。做到上课不随便说话,不做小动作。还要精心设计一些小故事、小游戏等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循序渐进地提高幼儿控制注意的能力。如讲《小猫钓鱼》的故事,让幼儿从5分钟到10分钟慢慢地延长听讲时间,逐渐训练幼儿专心做事和集中注意力的能力。
四、卫生习惯
卫生习惯很重要,教师应时时传授幼儿“饭前便后要洗手,学会刷牙漱口,不吮手指,瓜果洗净再吃,防止病从口入”等卫生知识。同时,监督、检查、提醒幼儿将卫生常识落实到行动中。在这一过程中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及时鼓励并巩固幼儿的好习惯。
总之,在日常生活中,教师首先要以身作则,从我做起,给幼儿树立一个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的榜样;然后处处留意,从小事入手,抓住生活中一点一滴的教育契机培养幼儿的好习惯。幼儿的良好习惯是渐渐形成的,教师要及时鼓励、及时强化,同时耐心地指导和提醒,不可包办代替,那样会前功尽弃的。(稿件编号:090804005)
(作者单位:河北钢铁集团邯钢第一幼儿园,056000,电邮:hswjping@126.com)
编辑/何 妍 终校/于 洪
有人问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主要的东西呢?”这位科学家耐心地回答说:“是在幼儿园。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情要表示歉意;要仔细观察周围的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这一事例说明良好的习惯很重要,并且是从小培养的。
在当前社会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人们多关注幼儿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孰不知幼儿的文明习惯、劳动习惯、学习习惯、卫生习惯更重要。幼儿期是习惯形成的关键期。
这几年,我接了几届托班、小班的幼儿。这些幼儿刚入幼儿园除了哭闹以外,给教师留下最深的印象就是不守规矩。进了活动室想拿什么就拿什么,想上哪儿就上哪儿……有这样习惯的幼儿可不是一两个。如何使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我做了如下尝试。
一、文明习惯
我国素以礼仪之邦享誉世界。为培养幼儿文明习惯,家长和教师首先要以身作则,注意使用礼貌用语,同时要求幼儿每天上幼儿园要向老师问好,向爸爸(妈妈)说再见。对朋友要热情;不小心碰到小朋友要说:“对不起”;不拿别人的物品,捡到东西要交给老师;爱护公共卫生,不随地扔果皮纸屑,不随地吐痰,学会排队等候,不拥挤等。
此外,在幼儿园区域角《娃娃家》的游戏活动中,让幼儿扮演接待来客的小主人,让看表演的幼儿作评判。如听到敲门声要说“请进”,并主动问好,拿出茶点热情招待,不应显出不高兴的样子或独自吃东西;要主动拿出玩具、食物和别人分享,客人离开时要说“再见”,并欢迎客人下次再来;别人说话不插嘴等。
有一次,有个小朋友来告状说某某拿幼儿园的玩具了。听了这话,我赶紧检查。果然,在某某的手绢里包有玩具!他知道错了,低下了头。我夸奖他知错就改是好孩子。又说:“如果幼儿园的玩具今天你拿一个,明天他拿一个,把咱们班的玩具都拿光了,小朋友来幼儿园就没有玩具玩了,大家要爱护公共财物。”
二、劳动习惯
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给幼儿提供足够多的实践机会,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吃完饭摆椅子、擦桌子、送碗,自己穿鞋穿衣服,自己系鞋带,玩完的玩具放回原位等。幼儿做这些事情时教师要耐心地手把手教,切忌嫌幼儿做不好就包办代替。比如教幼儿接水,教幼儿左手拿缸子,右手开水龙头,当幼儿做好后要给予充分的鼓励。我常夸幼儿:“你们的小手真能干!”“你真棒!不要着急,你一定能学会的。”当个别幼儿接水快溢出来时,我及时提醒他们关水龙头;鞋穿不上时,我会给他们加油鼓劲:“把鞋的‘舌头’拽出来,再使使劲,向前一蹬就能穿上了。”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我班幼儿做到了排队喝水(喝水基本上不洒)、排队洗手、自己穿鞋等习惯。可见,教师和家长为幼儿创造“跳一跳,够的着,做得到的环境”,不仅能促进幼儿大脑的发育和智力的发展,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还能让幼儿在劳动中体验到教师和家长的辛苦。
三、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的培养不仅包括培养学习兴趣,还包括良好的学习秩序、认真的学习态度和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教师要培养幼儿严格遵守纪律,一切行动听指挥的习惯。做到上课不随便说话,不做小动作。还要精心设计一些小故事、小游戏等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循序渐进地提高幼儿控制注意的能力。如讲《小猫钓鱼》的故事,让幼儿从5分钟到10分钟慢慢地延长听讲时间,逐渐训练幼儿专心做事和集中注意力的能力。
四、卫生习惯
卫生习惯很重要,教师应时时传授幼儿“饭前便后要洗手,学会刷牙漱口,不吮手指,瓜果洗净再吃,防止病从口入”等卫生知识。同时,监督、检查、提醒幼儿将卫生常识落实到行动中。在这一过程中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及时鼓励并巩固幼儿的好习惯。
总之,在日常生活中,教师首先要以身作则,从我做起,给幼儿树立一个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的榜样;然后处处留意,从小事入手,抓住生活中一点一滴的教育契机培养幼儿的好习惯。幼儿的良好习惯是渐渐形成的,教师要及时鼓励、及时强化,同时耐心地指导和提醒,不可包办代替,那样会前功尽弃的。(稿件编号:090804005)
(作者单位:河北钢铁集团邯钢第一幼儿园,056000,电邮:hswjping@126.com)
编辑/何 妍 终校/于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