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页制作是《高中信息技术基础》教材中第六章的内容,新课程标准对这部分内容的要求是:通过对一个网站网页的分析,让学生具体了解构成网页的各种要素、基本结构,掌握并收集整理素材,学会用最基本的网页制作工具,最终完成一个主题网站的制作,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复习课的目的在于教师引导学生梳理知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通过强化训练,培养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运用、分析与综合的能力。而复习课中,教师任务的引出、任务设计梯度、密度以及实施过程将直接影响教师教学的有效性,从而直接影响复习课目标的达成度。
为此,我在听练时亚老师的这节网页制作复习课时,选取了“任务的设计与实施”这个课堂教学观察维度。
练老师这节课通过观察主页存在的缺陷,让学生在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过程中引出本节课的教学目的:网页制作复习。采用先导后练的方法引出任务,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完善有缺陷的主页和相关的子页,最后对学生完成的作品进行评价,整节课紧凑有序。接下来我就从练老师的任务的引出、任务设计梯度和密度以及任务的实施过程等几个方面来谈谈这节复习课的教学有效性。
创设情境任务,体现教学效益
练老师创设的情境贴近于学生的生活——花卉展示,制作花卉网站。练老师通过对有缺陷的主页的展示,引导学生去发现网页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同时进行分析,从而引出本节课的教学目的:网页制作复习。先是在师生共同努力下完成对缺陷主页的完善,然后给出分组任务,每个小组成员完成一个网页的完善,这让学生觉得很有挑战性。
层层深入的任务梯度,凸现教学目标
练老师这节课在设置修改内容时,涉及的知识点层层深入,任务的难度步步加深,充分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这是本节课的一个亮点。修改内容二中要求学生进行单元格的合并并输入文字,然后对各个页面设置超级链接以及修改内容三和修改内容四中的有关图片的插入,这些是构成网页的最基本的三要素(文字、图形图像、超级链接),是网页制作中最基本的知识和最基本的操作。这样的任务设计体现了关注全体学生的课程理念。修改内容中的图像环绕样式的设置及修改内容五中有关目标框架的设置是本节课知识的升华、能力的提升,让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和操作能力有了突破性的提高,再一次凸现了复习课的目的:培养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运用、分析与综合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操作能力。
适中的任务密度,尽显教学效率
练老师对这节课的任务的量把握得很好,比如对师生共同完成的主页完善这个任务,基本包含了这节复习课的内容,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完成任务的时间较少;而分组任务的布置,则是加深对刚才主页完善过程相关知识的进一步复习,学生所花的时间也少了,任务完成得非常紧凑;充分体现了这节课的教学效率之高。
以学生为主体、任务为主线的任务实施,尽显教学效果
在师生共同完成主页的修改后,练老师就给出任务,对任务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分割,并把近20分钟的时间交给学生去完成任务(修改相应内容),同时探索任务中存在的困难。学生在互帮互助的合作学习中完成了给定的任务,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和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也真正体现了信息技术这门学科的特点:以操作为主。这是本节课的另一个亮点。同时,练老师适时有效的评价,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课堂中学生完成任务后,练老师对学生的竞争性评价,让学生很有成就感。
总之,练老师这节课是以“目标——策略——评价”为主线安排教学进程的,基本体现了教学目标,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学生也基本完成了任务。但是我觉得作为复习课,教师主要的作用在于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通过强化训练,培养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运用、分析与综合的能力。但是练老师忽视了这一点,影响了教学效果,如果在课堂接近尾声时,能再现一下知识点,我想效果会更好。因此,对这节课我觉得还有几个问题值得商榷。
首先,任务的设计应该关注学生的起点能力。练老师让学生分析主页中存在的缺陷,在学生进行修改时,叫了两个学生,都不会操作;作为复习课,这时候练老师如果呈现网页制作中涉及的相关知识点,和学生一起回顾一下所学的知识,我想学生可能就回答出来了,对相关的操作也会做了。希望练老师能关注一下学生的起点能力,先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这样效果可能会更好。
其次,任务实施过程中应该关注生成的教学资源。一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每堂课都会有“预设和生成”之间的矛盾,也就是会产生一些没有预计到的教学资源,如果能充分利用起来,能对课堂教学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可是练老师忽视了这一点。比如练老师在演示E-mail的超级链接时,选中E-mail地址后单击右键,没有出现超级链接这个选项,这时练老师没有分析原因;这其实都是一个很好的教学资源,可是练老师没有利用起来。
以上是我从任务的设计与实施这个观察维度来谈的关于练老师这节课的教学有效性的一些个人看法,如有不妥之处,敬请谅解。
复习课的目的在于教师引导学生梳理知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通过强化训练,培养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运用、分析与综合的能力。而复习课中,教师任务的引出、任务设计梯度、密度以及实施过程将直接影响教师教学的有效性,从而直接影响复习课目标的达成度。
为此,我在听练时亚老师的这节网页制作复习课时,选取了“任务的设计与实施”这个课堂教学观察维度。
练老师这节课通过观察主页存在的缺陷,让学生在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过程中引出本节课的教学目的:网页制作复习。采用先导后练的方法引出任务,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完善有缺陷的主页和相关的子页,最后对学生完成的作品进行评价,整节课紧凑有序。接下来我就从练老师的任务的引出、任务设计梯度和密度以及任务的实施过程等几个方面来谈谈这节复习课的教学有效性。
创设情境任务,体现教学效益
练老师创设的情境贴近于学生的生活——花卉展示,制作花卉网站。练老师通过对有缺陷的主页的展示,引导学生去发现网页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同时进行分析,从而引出本节课的教学目的:网页制作复习。先是在师生共同努力下完成对缺陷主页的完善,然后给出分组任务,每个小组成员完成一个网页的完善,这让学生觉得很有挑战性。
层层深入的任务梯度,凸现教学目标
练老师这节课在设置修改内容时,涉及的知识点层层深入,任务的难度步步加深,充分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这是本节课的一个亮点。修改内容二中要求学生进行单元格的合并并输入文字,然后对各个页面设置超级链接以及修改内容三和修改内容四中的有关图片的插入,这些是构成网页的最基本的三要素(文字、图形图像、超级链接),是网页制作中最基本的知识和最基本的操作。这样的任务设计体现了关注全体学生的课程理念。修改内容中的图像环绕样式的设置及修改内容五中有关目标框架的设置是本节课知识的升华、能力的提升,让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和操作能力有了突破性的提高,再一次凸现了复习课的目的:培养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运用、分析与综合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操作能力。
适中的任务密度,尽显教学效率
练老师对这节课的任务的量把握得很好,比如对师生共同完成的主页完善这个任务,基本包含了这节复习课的内容,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完成任务的时间较少;而分组任务的布置,则是加深对刚才主页完善过程相关知识的进一步复习,学生所花的时间也少了,任务完成得非常紧凑;充分体现了这节课的教学效率之高。
以学生为主体、任务为主线的任务实施,尽显教学效果
在师生共同完成主页的修改后,练老师就给出任务,对任务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分割,并把近20分钟的时间交给学生去完成任务(修改相应内容),同时探索任务中存在的困难。学生在互帮互助的合作学习中完成了给定的任务,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和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也真正体现了信息技术这门学科的特点:以操作为主。这是本节课的另一个亮点。同时,练老师适时有效的评价,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课堂中学生完成任务后,练老师对学生的竞争性评价,让学生很有成就感。
总之,练老师这节课是以“目标——策略——评价”为主线安排教学进程的,基本体现了教学目标,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学生也基本完成了任务。但是我觉得作为复习课,教师主要的作用在于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通过强化训练,培养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运用、分析与综合的能力。但是练老师忽视了这一点,影响了教学效果,如果在课堂接近尾声时,能再现一下知识点,我想效果会更好。因此,对这节课我觉得还有几个问题值得商榷。
首先,任务的设计应该关注学生的起点能力。练老师让学生分析主页中存在的缺陷,在学生进行修改时,叫了两个学生,都不会操作;作为复习课,这时候练老师如果呈现网页制作中涉及的相关知识点,和学生一起回顾一下所学的知识,我想学生可能就回答出来了,对相关的操作也会做了。希望练老师能关注一下学生的起点能力,先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这样效果可能会更好。
其次,任务实施过程中应该关注生成的教学资源。一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每堂课都会有“预设和生成”之间的矛盾,也就是会产生一些没有预计到的教学资源,如果能充分利用起来,能对课堂教学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可是练老师忽视了这一点。比如练老师在演示E-mail的超级链接时,选中E-mail地址后单击右键,没有出现超级链接这个选项,这时练老师没有分析原因;这其实都是一个很好的教学资源,可是练老师没有利用起来。
以上是我从任务的设计与实施这个观察维度来谈的关于练老师这节课的教学有效性的一些个人看法,如有不妥之处,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