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诗润泽童心提升言语智慧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ji1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儿童诗;表达;言语智慧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09-0054-05
  【设计理念】
  1.立足儿童视角,注重课程资源的合理开发。
  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当基于儿童的需要。儿童诗是小学低年段发展儿童语言的重要教学资源之一。基于课标要求与学生实际,教师自主开发教材,选择了著名儿童作家陈伯吹的《春天在哪里》(湘教版第四册)、常福生的《春天是一本书》及自编儿童诗《春天的歌》。三首诗歌节奏明快,想象丰富,富有童趣,从不同角度表现了春天万物复苏的特点,有利于主题阅读、整合教学,以彰显儿童诗性,提升阅读品质。
  2.紧扣文本特征,注重言语训练的有效落实。
  依据儿童诗音乐性、情感性、想象性的文体特征,教师将三首关于“春天”主题的儿童诗整合在一起,进行主题阅读。由“春天”这一关联点,延展出一条群文的阅读线,直指语文核心素养的习得。
  3.关注言语形式,注重文本奥秘的多元解读。
  教师从诗歌独具价值的词语运用、形式结构和修辞手法等维度入手,从精准的动词、生动的拟人句来捕捉诗歌的画面美;从朗朗上口的拟声词、叠词,体会诗歌的音律美;从一问一答的句式、反复的修辞手法感悟诗歌的形式美。引导学生关注言语形式,感受儿童诗独有的文体特点,逐步走进文本的言语内核,在多元解读中揭开儿童诗言语形式的内在密码。
  【教学目标】
  (1)读“春天”的诗组,感受童诗的韵律及优美的语言。(2)边读边想象,感受春天的美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3)激活学生的思维,尝试自主创作,学会创造性地表达。
  【课堂实录】
  一、创设情境,寻找春的足迹
  师:同学们,上课前我们来猜个谜语吧!小小姑娘穿花衣,带着剪刀天上飞。它是谁呢?
  生:小燕子。
  师:一下子就猜对了。(板画小燕子)白衬衣,黑外套,尾巴尖尖像剪刀。天气渐渐暖了,小燕子也从南方飞回来了,它在告诉我们——
  生:春天来了。
  师:燕子是报春的使者,燕子飞来,春天也就来了(板书:春天)。春天来了,大自然有哪些变化呢?
  生1:小河里的冰融化了,河水哗啦啦地唱起了歌儿。
  生2:小草绿了,柳树也长出了新芽。
  生3:公园里,粉红的桃花张开了笑脸。
  …………
  师:春姑娘迈着轻盈的脚步,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春天到底在哪里呢?(板书:在哪里)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几首優美的儿童诗去寻找春天的足迹吧!
  通过猜谜激趣,将阅读焦点指向了“春天”,从铺垫情趣基调入手,举“春天之象”,入“童诗之境”,唤起学生对儿童诗的阅读期待,做好学习准备。
  二、主题阅读,奏响春的序曲
  1.想象画面,体验情感。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文,听老师读第一首诗,边听边思考:春天到底在什么地方?(教师范读《春天在哪里》)
  师:听明白了吗?春天在哪里呢?(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画:枝头、草原、竹林、田野)
  师(指板画):谁能看着黑板连起来说一说?
  生:春天在枝头、在草原、在竹林、在田野。
  师:你真棒,只用一句话就说清楚了,这就是概括。
  师:那你们喜欢哪里的春天呢?请同学们也学着老师的样子去读一读这首小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展开想象,看谁能透过小诗看到丰富的画面。(生自由读)
  师:谁来说说你喜欢哪里的春天,透过文字你又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呢?
  预设:枝头
  生1:我喜欢枝头的春天。柳树姑娘在风中梳头发呢,桃花儿也张开了笑脸。
  师:在你眼里,柳条儿和桃花儿都成了爱美的小姑娘呢!
  生2:粉红的桃花就像一片灿烂的朝霞。
  师:多有诗意的语言!请你来美美地读一读。 师:春天的风轻轻的,暖暖的,吹绿了柳树(板画柳条)。吹红了桃花(板画桃花)。那粉红的桃花一朵挨着一朵,挤满了整个枝头。
  师:想象一下,春天的枝头还有什么呢?
  …………
  预设:草原
  师:其他小朋友呢?你最喜欢哪里的春天?你在草原上看到了些什么?
  生: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生生的,绿油油的。
  师:春天的草原满眼绿色,生机勃勃,难怪你喜欢。那绿油油的小草(板画小草)有着顽强的生命力。白居易还写过一首诗呢,离离原上草——
  生齐: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师:这可是草原独特的风景。一碧千里的草原上,骏马奔驰,牛羊漫步,好一幅美丽的草原风光图!谁来读出自己的感受。
  预设:竹林
  生:竹林里的小竹笋们都从地里钻了出来。
  师:一声春雷,唤醒了春笋,它们冲破泥土,掀翻石块,一个一个从地里探出头来。(板画竹笋)哎呀,一个“探”字,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小春笋呀?
  生1:我看到了可爱的笋娃娃。
  生2:我看到了调皮的笋娃娃。
  师:(板画春雨)一阵春雨过后,笋娃娃们都从地下探出头来,多神气呀!男孩子一起读。
  …………
  预设:田野
  生:我觉得春天的田野很热闹,绿油油的麦苗,还有金黄的油菜花。
  师:麦苗返青,一望无边,那金灿灿的油菜花还引来了勤劳的小蜜蜂呢。(板画麦苗、油菜花)
  师:一望无际的田野除了有麦苗、油菜花,还有忙碌着的人呢。你看到了谁?他们在干什么?   生:农民伯伯正在忙着耕地、播种。
  师:春天可是他们忙碌的时候,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春天的田野带给人们的是无限的希望,你能把田野的热闹用朗读表现出来吗?指名两生读第四小节。(真是希望的田野!)
  诗歌因为跳跃的结构、凝练的语言、生动的意象,所以具有广阔的想象空间。此环节在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诗歌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教师板画,创设具体可感的春天的情境,帮助儿童凭“境”想象,依“象”思考,从一行行诗句和一个个语词开始,寻找想象的生长点,想象描绘春天的画面,将抽象的文字符号还原成色彩斑斓的画面。同时关注一问一答的句式,感悟诗歌的形式美。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在诵读中品味儿童诗凝练而富有音乐性的语言,感受丰富而优美的意境。当学生渐入诗境,生发诗情,情感体验也变得深刻。
  2.聆听声响,感受韵律。
  师:春天不光有美丽的景色,还有美妙的声音呢,你听,春天还在唱歌呢!请小朋友们自由读一读第二首诗《春天的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如果能读出节奏,那就更棒了!(生自由读) 师:谁来读一读?(你读得很流利,还注意了节奏呢)你听到了春天的哪些声音呢?
  生:我听到了“叮咚叮咚、淅沥淅沥、叽叽喳喳、嗡嗡嗡嗡、嘻嘻哈哈”的声音。
  师:你是个善于发现美的孩子。看来,加上这些表示声音的词,这首诗读起来就更有趣味儿和韵味儿了,就更能表现出春天是一首“欢快的歌”了。(板书:一首歌)来,男女生分小节轮流读一读这首诗,注意读好春天的各种声音。
  …………
  诗歌节奏鲜明,读来朗朗上口,抑扬顿挫,富有音乐美。这样的美感只有动之以口,诵之以声,才能领会于心。通过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比较,体会拟声词、叠词的表达效果,感受诗歌的音律美。用心聆听春天的声音,从“视、听”的角度激发儿童的想象力,也为接下来的创编打下基础。
  3.合作创编,迁移表达。
  师:春天不仅是一首歌,还是一本书呢(板书:一本书)这是一本怎样的书呢?第三首小诗告诉了我们,可是不完整呢,同学们能把它补充完整吗?请大家在组长的带领下,先读一读这首小诗《春天是一本书》,再任选其中一个小节进行小组创作(小组讨论后先说一说,待会儿推荐一名代表来汇报)。我们来比一比,看哪一组同学具有小诗人的潜质。(生小组合作创编)
  师:哪一组先来展示一下你们补充的小诗?
  生1:春天是一本彩色的书。金灿灿的迎春花,粉嘟嘟的桃花,绿油油的柳叶,白茫茫的梨花。
  生2:春天是一本会唱的书。春雷轰隆轰隆,春雨滴答滴答,燕子叽喳叽喳,青蛙咕呱咕呱。
  师:把同学们的创作连起来就变成一首优美的儿童诗了,题目就是《春天是一本书》。想知道作家常福生爷爷是怎么写的吗?谁来给大家读一读?……
  在学习完两首诗,充分感知诗歌语言内在特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建构“内心视像”填补第三首诗留下的空白,诗意地表达《春天是一本书》。激活学生言语表达的“密码”,将童诗语言进一步内化、拓展为儿童自己的语言,在运用中展现言语智慧,享受詩歌创作带来的乐趣。这不仅能促进儿童语言、情感、思维的协同发展,还有助于他们文学鉴赏能力及写作与思维能力的同步提升。将学生创编的诗歌与原诗进行对照比较,极具冲击力,学生更能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感受作者奇特的想象,领悟作者巧妙的修辞,发现写诗的秘密,习得写作的方法。
  三、课外延伸,走进春的怀抱
  师:春天在哪里呢?只要我们用心去寻找,它的踪迹无处不在。同学们可以在课后去大自然中找一找美丽的春天,去背一背你喜欢的“春天的诗”,也可以像老师这样画一幅春天的画,再配上一首春天的诗(出示诗配画)……
  课内得法,课外获益。作业布置在此表现为一种无痕的点化、无形的熏习。儿童的天性是诗性的、童真的,让学生拥有一颗“诗心”,学会用诗心去观察、思考、想象,并从中学会诗意地表达,让课堂之旅归于童诗之途。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本届江苏省“杏坛杯”苏派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展评的主题是“涵养基本素质,提升课堂品质”,教学中限制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因此,教者精心选择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都应回归儿童本身。基于此,本节课在设计时紧扣儿童诗的文体特点,聚焦童诗润泽童心,引导学生在诵读、想象、表达中感受儿童诗的语言魅力,享受阅读的快乐,让儿童的“诗心”和“童心”交织融合,激活思维,创新表达,从而提升学生的言语智慧。
  1.诵读感悟,生发言语智慧。
  培养学生的言语智慧,首先要激发、捕捉、放大学生对文本有敏感度,通过梯度训练形成语感,最终才能发展成为言语智慧。诵读是儿童诗教学的重要方式,教学《春天在哪里》,通过教师范读、想象画面读、师生合作读,感受诗歌的画面美、复沓美;《春天的歌》中拟声词较多,通过有节奏地读、去掉拟声词对比读、男女生读,感受诗歌的音韵美、情趣美;引导学生诵读《春天是一本书》并合作创编,感受诗歌的结构美、诗韵美。通过多种方式的反复诵读,品味儿童诗凝练而富有音乐性的语言,感受丰富而优美的意境,为深入感悟诗歌内蕴打下基础。
  2.想象品味,激活言语智慧。
  教师要为童诗阅读创设生动活泼、具体可感的情境,帮助儿童凭“境”想象,依“象”思考。课堂上,引导学生透过文字想象画面,枝头、草原、竹林、田野,将一个个意象连缀成画面,激活言语智慧,进行诗意表达。
  童诗阅读要沉潜于诗行之间,咀嚼那些有意思又有意味的词句。教学中,抓精准巧妙的动词,学生透过“探”字看到了可爱、调皮、顽强的笋娃娃,还原了诗歌画面;抓发音强烈的拟声词,引导学生想象:在这首春天的歌里,还听到了哪些声音,让阅读变成声音的游戏;关注朗朗上口的叠词,体会语言的韵律感;关注一问一答的句式,感悟形式之美;关注生动形象的拟人句,感受童诗的趣味性,从而彰显语言文字的神奇魅力,实现用语文的方式学语文。
  3.创作表达,展现言语智慧。
  文本语言是灵动的,只有让学生披文入境,方能情思共振。儿童是天生的诗人。在充分感知诗歌语言特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合作创编,诗意地表达《春天是一本书》,有了前面两首诗的基础,学生便能活用叠词、拟声词,“粉嘟嘟的桃花,粉红粉红的桃花……”不同形式的叠词同样展现了春天的色彩斑斓,“咕呱咕呱、滴答滴答”押韵的拟声词读起来朗朗上口,孩子们将春天这本书表现得有声有色、有情有趣。此时,童诗语言便进一步内化、同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不仅催生了语言、情感、思维的生长,还提升了文学鉴赏力,促进了儿童“诗歌言语品质”的发展,为儿童的阅读与写作打下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掘港小学)
其他文献
理所应当地,已然忘记什么时候学会奔跑,大概是学会走路之后。常有人拿“还没学会走路就学会跑了”来讽刺一个人眼高手低。这的确够讽刺,因为我着实不理解为什么先学会跑是件坏事。只能说明被讽之人天赋极强,而受辱于庸人之口了。  很小的时候便渴望让身体动起来,好动是每个孩子的生理本能,对一个孩子说“不许动”简直是一种犯罪。然而一个叫“学校”的家伙犯了罪,他规定孩子们45分钟都不许动,手必须像烙饼一样整齐地叠在
郁闷的小熊猫  新学期第一天,小熊猫从学校回来,郁闷地对妈妈说:“现在班上的女生都不理我了。”  熊猫妈妈不解地问:“为什么呢,她们不是老夸你的‘墨镜’酷吗?”   小熊猫说:“今年流行红色的隐形眼镜,她们全都追小白那兔崽子去了。”    近视眼  眼镜蛇在网上认识了大象网友,约好在公园相见。初次约会客套一番后,眼镜蛇对大象的鼻子说:“来就来呗,还牵头猪来,你太客气了!”    我容易吗  一个马
·主持人语·  语文课改实施以来,教学的理念与方法有了显著的变化,但应试教育的局面依旧严峻,就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来说,很多教师仍然坚持灌输式的陈旧教学理念。2016年初,盐城市在全市中小学开展“让学引思”课堂教学改革行动。随着此次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与深入,改变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关系,同时也促使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不断反思。如何从观念走向行动,将理论话语转化为语文教学的实践话语?如何探索一条具有区
1    也许是受鲁迅的影响,我对孔老夫子一向缺少必要的尊重。《论语》虽读过若干遍,但只是当作一部普通的历史文献来读,并时刻想从中发现“历史局限”。然而读久了,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生前总不得志,死后却做了“大成至圣文宣王”的孔子形象却清晰地浮现出来。  毫无疑问,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大文化名人。然而孔子之为“至圣”,究竟依靠的是什么呢?从思想上看,与他同时代的先秦诸子各有一套人生哲学和治国方略:老子
【关键词】审美化视点结构教学;模式;变式;深度学习  “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与人文素养”,不仅涉及音乐、美术等艺术美育的教学改革,还包括广义的学校美育,即通过各科教学的审美化改造,提高学生的学科审美能力,同时提高学科的教与学质量。  如果说课程是用知识(内容)铺设的指向学生发展(目标)的跑道,那么,教学就是教师教会学生在这条跑道上正确、有效、自主并富有美感地奔跑的过程。为了找到达成目的、取得
有个商人坐在餐厅的角落里,独自喝着闷酒。  一位热心人走上前去,问道:“您有什么难题吗?不妨说出来,看我能否帮上忙。”  商人看了他一眼,冷冷地说:“我的问题太多了,没有人能帮我的忙。”  这位热心人要商人明天到他的办公室去一趟。  第二天,商人如约前往。热心人开车带商人来到荒郊野地。两人下了车,热心人指着坟场对商人说:“你看看吧,只有躺在这里的人才是没有问题的。”  商人恍然大悟。  尽管人生使
2005年中国发生了一件了不起的大事,那就是神舟六号飞船的升空。“神六”的成功不仅是中国的骄傲,而且是全世界华人的骄傲。同时,“神六”的成功也再一次证明了基础研究的重要性。如果没有上一世纪科学发展的积累,没有狭义相对论,没有量子力学,要成就今天类似“神六”等一大批科技成果,是难以想像的。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20世纪的科学革命、科技发明是从哪里来的。  一百多年前,科学最大的谜是太阳能的来源。20世
1    苏宁坐在院子里的台阶上,把玩着一根狗尾巴草,感觉有点烦。平凡的外表,平凡的成绩,自己怎么就没有一个出众的地方。  进高中也有半个月了,可是苏宁总觉得自己生活在阴影里。别人能说会道,别人能歌善舞,别人成绩好得没道理……而自己呢?除了偶尔摆弄几下相机之外,就如同一堆落叶里沾满灰尘的那一片。  在苏宁叹气时,一些圆圆的小种子散落在周围。他百无聊赖地拾起一颗,却被种子壳上不起眼的小刺扎了一下,生
【一、为什么不直接叫帅哥】  “你好,我叫沈俊弟。”抬头一看,说这话的是个一米八几的帅哥。  我憋红了脸,努力做到表里不一:“你为什么不直接叫帅哥?”  “不叫帅哥,难道就看不出来了吗?”那家伙一本正经地说。  这下我再也憋不住了,趴在课桌上笑得死去活来。可很快我就笑不出来了,因为班主任安排他坐在了我的旁边。我比同班同学晚报到了几天,一直独霸一桌,如今他又比我晚报到几天,于是这位名叫“俊弟”的帅哥
【摘 要】在古诗词教学中,高质量的涵泳诵读是一条引领学生“入境”欣赏的有效路径。在统编语文教材五上《长相思》的教学解读中,教师通过一读初相见,二读问心情,三读共情境,四读赏妙笔的层层推进,帮助学生渐入佳境,抵达深度阅读,更好地理解词人的心境及词的意蕴。  【关键词】语文教学;涵泳诵读;《长相思》;追问引导;入境共情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