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娥到底哪里冤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xiaodeai1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窦娥冤》从元代流传至今,早已是脍炙人口的古典悲剧之一。此剧中,窦娥的冤屈是最大的亮点,因为蒙受了冤屈而无力自证清白,窦娥只能借助超自然的力量实现自己临死前许下誓愿以洗清自己的冤屈。
  关键词:窦娥;冤屈;张驴儿
  作者简介:吴晓婷(1995-),女,汉族,广东省汕头市人,华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J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0--01
  《窦娥冤》是元代关汉卿的元杂剧作品,窦娥被她的父亲窦天章卖到蔡婆婆家当童养媳,从此待蔡婆婆孝顺仁爱,可是却被无赖的张驴儿陷害逼迫至死。窦娥对黑暗丑恶的现实毫无招架之力,只能在临死前发出“血染白绫、天降大雪、大旱三年”[1]的哀吼。尽管,最后窦娥的父亲窦天章为其平反,为她洗清了冤屈,
  全剧的结尾几乎是皆大欢喜的,坏人得以惩治,好人得以安息。可是,世人依旧给《窦娥冤》冠上深刻的悲剧之名。窦娥到底哪里冤?什么冤屈让她必须许下三桩誓愿并被证明清白之后才安息?什么冤屈造就了此剧的浓烈悲剧性色彩?
  一、张驴儿的诬陷——贞洁之冤
  在剧中,窦娥十分重视贞洁,这不仅体现在自己宁愿赴死也不愿改嫁张驴儿,还体现在窦娥劝说蔡婆婆不可改嫁给张驴儿的父亲。当她知道蔡婆婆竟然轻而易举改嫁张驴儿之父,她满怀苦心地劝阻“满望你鳏寡孤独,无捱无靠,母子每到白头。公公也,则落得干生受!”[1]
  《窦娥冤》中,窦娥被父亲卖给蔡婆婆做童养媳,可结婚才两年,窦娥的丈夫就死了。此时的窦娥虽是寡妇,但仍年轻貌美,勤快伶俐。张驴儿来到窦娥家中,动了淫欲想将窦娥占为己有。然而,窦娥始终不肯改嫁张驴儿。窦娥拒绝张驴儿的原因是贞洁,自己已是寡妇,不可再嫁他人,更何况是张驴儿这种无赖。
  在张驴儿的父亲被毒死之际,他曾想以此要挟窦娥,若窦娥肯嫁与他,则不报官,可一心只愿守着自己的贞洁的窦娥没有片刻的犹豫便拒绝了他“我一马难将两鞍鞴。想男儿在日,曾两年匹配,却教我改嫁别人,其实做不得。”[1]
  為了守住自己的贞洁,窦娥不愿委身于张驴儿,求妻不成的张驴儿诬陷窦娥毒死了张驴儿之父,贞洁将窦娥送上了死亡之路,这是窦娥所冤之处。
  二、桃杌的误判——人心之冤
  在《窦娥冤》中,窦娥被冤死的直接原因可谓是无赖张驴儿的陷害,可真正将窦娥推向死亡的却是昏官桃杌的误判。
  张驴儿以报官来威胁窦娥从了他之时,可窦娥依旧不愿失节从了无耻小人。“我又不曾药死你老子,情愿和你见官去来。”[1]她对人心充满了信心,她坚信人心的清澈与公正。
  窦娥将事情原委明明白白告与太守桃杌,从蔡婆婆向赛卢医讨钱到张氏父子住进家里并逼婚,事无巨细,皆清楚呈现。相比窦娥的严谨与正义,油嘴滑舌的张驴儿只说了几句污蔑窦娥的话“这媳妇年纪儿虽小,极是个赖骨顽皮,不怕打的。”[1]昏聩的桃杌丝毫不信窦娥的辩词,他没有犹豫便令下人鞭打窦娥,直到窦娥招了为止。
  窦娥对人心充满了向往与信心,人心却给了窦娥一记重重的反击,这是窦娥所经受的第二层冤屈。桃杌的误判挫伤了窦娥对人心的向往与信仰,也给了窦娥带来最大、最痛的冤屈。
  三、保全蔡婆婆——屈打成招之冤
  面对昏庸桃杌的误判与严刑逼供,窦娥不曾屈服。
  “打的我肉都飞,血淋漓,腹中冤枉有谁知!”[1]窦娥拼命宣泄心中的冤。
  眼看窦娥不会主动承认自己的罪行,昏聩的桃杌这刻反而脑袋瓜机灵了起来,他选择对付蔡婆婆“既然不是你,与我打那婆子。”[1]孝顺的窦娥不忍心看着已年迈的蔡婆婆受刑,“住住住,休打我婆婆,情愿我招了罢。是我药死公公来。”[1]窦娥最后还是招了,被扣上了子虚乌有的罪名,心理防线也被击溃了。
  为了保全蔡婆婆,窦娥面对这惨绝人寰的严刑逼供,最终屈打成招,承认自己毒死了张驴儿的父亲,这是窦娥所经受的第三层冤,本已心似昭雪,甘愿在乱棍之下惨死,也不愿承认这莫须有的罪名。
  四、蔡婆婆的软弱——孝顺之冤
  为了守贞洁而被张驴儿诬陷,相信人心的公正却被太守桃杌误判,保全蔡婆婆只能屈打成招,窦娥已受三重冤屈。蔡婆婆的软弱更是将窦娥推向了孝顺之冤。
  窦娥向来是十分孝顺的,将蔡婆婆当做自己亲娘一般对待。在太守桃杌要对蔡婆婆用刑之时,窦娥挺身而出而被迫承认罪名;甚至在窦娥已化作孤魂野鬼之时,她也要求她的父亲窦天章多照看蔡婆婆。
  面对张氏父子的逼婚,蔡婆婆不但没有恪守妇道而试图改嫁张驴儿之父,她甚至跟着张驴儿一起逼婚,试图劝说窦娥嫁与她,这颇有几分“串通”的意味。在朝堂上,蔡婆婆始终不敢为窦娥解说半句,甚至在窦娥已屈打成招之际,她也只会恸哭,不曾替窦娥求过情。
  窦娥待蔡婆婆如此孝顺,甘愿用生命去守护她,却只能换来蔡婆婆的软弱与旁观,这亦是窦娥所受的第四层冤屈。
  窦娥到底哪里冤?她经受了贞洁之冤、人心之冤、屈打成招之冤、孝顺之冤四重冤屈,正是这四重冤屈给《窦娥冤》营造出了令人悲恸的悲剧氛围。王国维先生曾高度评价此剧的悲剧性:“其最有悲剧之性质者,则如关汉卿之《窦娥冤》……”。[2]张驴儿、桃杌、蔡婆婆等人都是此剧中给窦娥带来冤屈的主要因素,多重冤屈积压在窦娥身上,才使得窦娥发出“血染白绫、天降大雪、大旱三年”三大誓愿。
  由此,窦娥的确很冤。
  参考文献:
  [1]关汉卿:窦娥冤[M].长春出版社,2013年1月.
  [2]王国维:宋元戏曲史[M],中国书籍出版社,2006年9月.
其他文献
[目的] 通过动物实验,确定软骨素酶以及软骨素酶联合纤维蛋白溶解酶在兔眼中产生玻璃体后脱离的时间和程度,并评价其安全性。 [方法] 将18只白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均为6只白
摘 要: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向观众展示了历史长河中广大女性在封建男权深重压迫下的生存之苦。导演张艺谋通过对悲剧环境中意象的刻画:“灯笼”意象的暗示、颂莲服饰的变化以及严密的封建男权社会空间烘托出主人公颂莲命运的悲剧性。  关键词:封建男权;悲剧环境;意象  作者简介:倪婧雯(1993-),女,汉族,陕西西安市人,哲学硕士,长安大学文学艺术与传播学院美学专业,研究方向:影视美学。  [中图分类号]
摘 要:《捷克列车员》是根据小说《Alois Nebel》改编的一部黑白影像的捷克动画电影,该电影以黑白画风的强烈线条感,低沉忧郁的悲伤氛围,主人公模糊复杂的性格刻画,迷离隐约的故事情节,鲜明体现了表现主义风格的特点。  关键词:表现主义;影像;情节;人物  作者简介:邵鸣晓(1992.1-),女,汉族,河南省新安县人,长春理工大学外国语言文学专业,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J9
眼眶是位于颜面部正前方的一个解剖部位,双侧眼眶对称,眼球突出度存在于一个正常范围内。临床上常见由于眼眶肿瘤摘除或眼外伤造成眶内容减少、眶容积增大引起眼球内陷,或由于眼
摘 要:杨德昌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台湾“新电影运动”的旗手,被誉为九十年代最具影响力的台湾电影导演之一。他用自己准确的镜头记录了台湾近代社会的历史变迁。这种变迁中包含着社会的复杂性和日殖后的殖民记忆,在本土与他者、传统与现代之间,殖民文化潜移默化中对台湾电影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杨德昌电影;后殖民主义;文化霸权  作者简介:王倩(1992.8-),女,汉族,山东省日照市人,现就读于河北大学艺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