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大工程观视野下的高校师资队伍建设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er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工程观教育理念是当前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科学指导。师资队伍建设是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关键保障。新型教育理念下高等工程人才的培养对高校教师的工程素养提出了较高要求。在大工程观理念的关照下,通过调整师资队伍结构、加大培训力度以及强化政策激励来促进教师队伍转型,以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工程教育师资队伍。
  关键词:大工程观;高等工程教育;師资队伍
  作者简介:艾芫(1963-),女,湖南宁远人,中国民航大学人事处,助理研究员;李翠屏(1984-),女,山东潍坊人,中国民航大学人事处,助理研究员。(天津 300300)
  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国民航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大工程观教育理念下的青年专业教师队伍的选拔与培养”(课题编号:B05)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6-0165-02
  一、关于大工程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才需求不断变化,世界高等工程教育在适应变化的过程中不断推进模式变革,从技术模式演变为科学模式,再演变为工程模式。20世纪90年代以后,以美国为代表开始研讨工程教育的新模式,出现了以“回归工程运动”为导向的工程教育改革思潮。“回归工程运动”的核心内容就是要改革“过度工程科学化”的工程教育体系,重构工程教育。在肯定工程科学的同时,更加重视工程实际以及工程教育本身的系统性和完整性。①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工学院院长乔尔·莫西斯在1993年提出“大工程观”。他指出“大工程观的术语是为工程实际服务的工程教育的一种回归,而与研究导向的工程科学观相对立”。他所倡导的大工程观就是要求工程教育要为学生提供综合的知识背景,强调工程的实践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大工程观”是“回归工程运动”的结果,是在工程教育改革实践中形成的一套指导工程教育改革实践的教育教学理念,具有实践性、可操作性,其本质是:将科学、技术、非技术、工程实践融为一体的,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创新性的“工程模式”教育理念体系。②
  2010年以来,教育部开展了新一轮高等工程教育改革。要求加快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和发展,进一步强化主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行业企业需求,牢固确立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创新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机制,改革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构建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类型多样、特色鲜明、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现代高等工程教育体系,加快我国向工程教育强国迈进。
  大工程观教育理念强调在工程科学基础上回归工程实际,强调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强调科学教育、人文教育和工程专业教育的紧密融合,重视对学生工程能力、人文素养、社会责任、团队协作、环境意识的综合培养,正符合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和需要。以大工程观理念为指导,培养高素质的工程技术人才成为当前高等工程教育教学改革的迫切要求。
  二、大工程观理念对教师素能的要求
  教育以学生为本,办学以教师为本。作为高等工程教育主体的工科教师的素质是工程教育的关键。它决定了所培养的工程技术人才质量的高低,关系到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成败。大工程观教育理念下,从事高等工程教育的教师尤其要具备三个方面的能力和素养。
  1.全面的知识体系和良好的综合素养
  大工程观教育理念强调科学教育、人文教育和工程专业教育的紧密融合。学科交融也是现代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就要求工程专业教师一方面要有扎实的专业素养,切实掌握和精通所讲授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本学科最新的科学成就和发展前沿;另一方面还要有宽厚的科学基础,具有多学科的视野和较宽的知识面,具备广博的相关学科的知识和一些新兴、交叉学科的知识。与此同时还应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具备经济与管理、环境与发展等背景知识,以引导学生实现知识的融合,树立科学的经济管理与环保等观念。
  2.先进的工程教学能力
  教师不仅要自身具有广博的知识和科研头脑,还要有高超的育人本领来教授和培养学生。面对不断发展变化的工程领域,高校工程专业教师要不断改进、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具备大工程的教育教学能力,适应工程教育改革的需要。
  从事高等工程教育的教师要具备一定的课程整合能力、课程设计能力和课程开发能力。在面向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遵循工程的实践、集成与创新的特征,重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以突出工程能力培养为重点,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能力,促进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能力相结合,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提高素质为一体。
  引入“以项目(课题)为基础”的新型教学模式,以工程项目专题或问题案例为主线,把教师参与科学研究和工程项目的最新理论成果、实践经验带入课堂,实现教学与科研互动。按照工程问题、工程案例和工程项目组织教学内容,着力推行基于问题的探究式学习、基于案例的讨论式学习、基于项目的参与式学习等多种研究性学习方法,重视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综合利用相关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化学生工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训练和养成。
  3.较高的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
  工程实践是高等工程教育的灵魂。工程素质是从事高等工程教育的专业教师应具有的特殊素质,是工程意识、工程背景、工程综合能力和工程教育方法的综合体现。大工程观理念强调工程的实践性,强调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想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教师首先要具有较高的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才能指导学生。这就要求从事工程教育的教师集工程师和教师的素质于一身,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尽可能多地获得工程实践训练和工程思维的养成,培养学生良好的工程素质和工程视野,为其毕业离校后顺利进入工程界、工业企业界提供尽可能充分的准备。   三、工程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要想培养出适应未来需求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必须有一支素质全面、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如何建立一支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历、满足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要求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是提高高等工程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开展工程教育师资培养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提高具有工程實践经历教师的比例
  注重人才引进的针对性,大力引进具有丰富工程经历的教师。除了一般教师要具有工程实践经历外,其中部分教师还要具备一定年限的职业工程工作经历。要求本科阶段的教师队伍能够满足在4年内达到每一届学生有5门专业课是由具备5年以上工程经历的教师讲授。③利用产学研结合的有利条件,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选聘实践经验丰富的高水平工程专家和管理人员到学校任教或兼职,承担专业课程教学任务,指导学生的工程实践训练,或担任本科生、研究生的联合导师,承担培养学生、指导毕业设计等任务。
  2.开展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与培训
  目前许多从事工程教育的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普遍缺乏工程实践经验。高校工程专业任课教师虽然学历高,专业理论知识丰富,但大多没有真正接触过实际工程开发,没有经历过工程实践项目的训练,缺乏必要的工程经验和工程背景。要加强专业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与培训,使其树立大工程观的教育教学理念,提高其工程实践的素养与能力,适应高等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需要。
  (1)大工程观理念的培养。转变高等工程教育观念,树立面向工程、突出能力的大工程观教育理念,是提高教师工程素养、打造高水平工程教育师资队伍的思想前提。这种观念上的转变可以从思想上使从事工程教育的教师对提高个人工程实践能力的必要性、紧迫性有清醒的认识。通过岗前培训、专题讲座、教学研讨会等多种形式在全校范围内宣传贯彻大工程观教育理念,增强广大教师的现代工程意识,使参加工程实践锻炼、提高工程实践素养成为每一个教师的自觉行为和长期行为。
  (2)工程实践能力的培训。健全工程教师企业培训制度。根据各专业及学科任课教师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建立体系化、个性化、刚性化的培训机制。对于没有工程经历的教师,安排他们到企业去工作 1~2年,参与企业的实际工程项目或研发项目,以获得比较丰富的工程实践经历,提高工程实践能力。对于过去具有工程经历的教师,实行到企业轮训的形式,有计划地定期安排他们到企业工作,以更新工程知识,掌握新的实践技能,丰富工程实践经验,并不断强化工程实践能力。③
  鼓励工程教师与企业联合开展科研活动。学校要创造条件支持教师到合作单位参加攻关项目,在促进科研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等方面开展合作,从而使教师获得实际的工程训练。工程教师在科学研究过程中要重视应用型和工程型科研课题的研究,特别是参与重大工程和技改项目,发现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及时了解行业、企业的前沿信息、新技术和新工艺。
  安排工程教师参与校内外实验实习基地建设。要求相关专业教师必须参加实验实习基地建设,承担实验实践教学任务,提升实验项目开发能力;尤其是年轻教师要更多地参与实验实习基地建设,参与指导学生的实践实训,尽快把书本上的知识通过实验实践转化为实际知识,提高自身的工程教育教学能力。
  3.强化工程教育的政策激励与导向
  调整工程教育教师的评聘和考核办法。高校对工科教师的评聘与考核要从过去的侧重评价理论研究成果和发表学术论文为主转向侧重评价教师在工程项目的设计与研发、专利申请、产学合作和技术服务等方面的能力、成果。在聘任条件、岗位职责、教学要求与教学标准、项目开发要求等诸方面突出强调教师的工程实践经历和工程科研成果。在评奖评优、科研立项以及出国研修项目名额的分配方面优先考虑教师的工程实践背景。建立合理的激励竞争机制,突出工程教学业绩评价,引导教师主动投身工程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实践,不断提高工程教学能力和教学成果。
  修改完善相应的职称评审制度。在现有的职称评定制度下,制订对工程教育专业教师相应的激励政策。在职称评审过程中,将工程实践经历、工程科研成果和工程教学业绩纳入职称评聘的条件。对工科教师技术职务的晋升提出明确的工程经历要求。一般要求工科教师晋升高级职称前应具备至少2年的工程经历。③
  注释:
  ①王雪峰,曹荣.大工程观与高等工程教育[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4):19.
  ②谢笑珍.“大工程观”的涵义、本质特征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3):36.
  ③林健.谈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引发的若干变革[J].中国高等教育,2010,(17):31-32.
  参考文献:
  [1]赵韩强,赵树凯,刘莉萍.试论高等工程教育师资队伍建设[J].理工高教研究,2006,(12).
  [2]刘建强.德国应用科学大学模式对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10,(6).
  [3]张来斌.大工程观视野下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9,(8).
  [4]李培根.工程教育需要大工程观[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3).
  [5]张大良.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加快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和发展[J].中国高教研究,2011,(12).
  (责任编辑:王祝萍)
其他文献
我的朋友小丁是一名厨师,也是我见过的最奇怪的厨师。我和小丁从小玩到大,可是自从他开始学厨艺之后,我就发现他有了不小的变化,常常会有一些怪异的举动。  那年夏天,天气格外闷热,大地像被扣在了蒸笼里一样。我和小丁坐在屋子里闲聊,我一边和他聊天,一边漫不经心地用遥控器选着频道。  突然,小丁大喊一声:“就看这个台!”我被他这突如其来的一声吼吓了一大跳,手里的遥控器差点儿掉到地上。小丁连忙笑着解释道:“不
2016年的寒假你打算怎么过?  像我们一样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游学吧!  我们去了阳光之城布里斯班。这儿的天空蓝得醉人,空气也那么新鲜,到处阳光明媚。对于常年生活在空气指数爆表环境下的人来说,真是清新的不敢相信!你会发现这里的一切都是那么有秩序,排队买爆米花的行人,MOVIE WORLD里井然有序观看表演的游客,甚至是大马路上的汽车都自觉排得像列队一样,简直让我们目瞪口呆!这个文化长在骨子里的国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