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任务型教学的研究与运用

来源 :校园英语·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nitt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对初中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采取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益,是广大初中英语教师所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任务型”教学途径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大力提倡任务型教学模式,把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落实在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中,倡导体验、实践、参与、交流和合作的学习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强调学生能用英语做事情。将学习内容真正落实到具体的任务,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新的知识,激发了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了学习英语的成绩,同时又不使任务型教学公式化、形式化,为任务而"任务"。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的关键 精心设置学案 主要步骤和运用模式
  一、有效实施“任务型”教学的关键
  “任务型”教学,就是围绕教学目标,设计各种各样有意义的活动,通过有效地开展这些活动,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使学生尝试使用真实的、有意义的语言。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是行之有效的,而且从平时课堂观察看,学生思维活跃,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堂参与的积极性高,合作意识较强,口语表达能力强,每学期布置的口语测试,学生由以前的紧张不安到现在的积极活跃,而且绝大多数同学都能经过平时的训练,表情自然,声音洪亮,举止自然,语言流利。我认为,这得益于任务型教学的以下几点优势: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有意义的真实任务活动贴近学生的生活、学习经历和社会实际,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并能激发学生的积极参与的欲望,使学生有话可说。一个人只有对某事发生了兴趣,才会主动去寻找解决的办法,才有可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二)以学生为主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任务型教学中,教师是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设计教学活动的,不论是什么内容,教师只给出一些原则上的要求,从形式到内容都由学生自己去构想,去设计。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活动得到充分的解放。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大脑始终处于一种激活状态,他们获得的不仅是语言知识,获得了运用语言的能力,而且通过亲自动手,多次实践,锻炼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了创新精神。
  (三)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结精神
  小组讨论不仅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口头操练的机会,而且是一个相互交流和学习的过程,学生们通过互相配合,培养了团结协作精神,体会到了共同攻克难关,分享快乐的愉悦。这对于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尤其有意处。
  二、立足双基,精心设置学案,有效的运用任务型教学
  首先,他们要把书本上的基础知识学好,奠定知识基础,因为基础知识为思维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可能和基础,即“知识提供的是思维的原始材料”。在英语教学中,我立足于双基教学和训练,力求做到学生学有发展,学得活,学得透。要求学生在联系应用中学知识,要求充分理解而不是死记硬背;把掌握知识的重点放在思考力上,根据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和特点,通过各种渠道把知识结构铺垫成学生思维的方式,通过提问、启发和点拨,引导学生思维,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训练思维方法,用思维方法指导知识学习。
  学生要掌握好基础知识,是与教师的指导分不开的。古语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由于学生在高中起始阶段的自学能力较差,我们备课组全体教师深入开展《建立学生主动学习机制,培养学生自学英语能力》的常州市级课题研究,改革课堂教学结构,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习惯的巩固和自学能力的提高,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针对此课题,我与备课组全体成员一起协商,为学生精心设置学案,对每单元的课文阅读采取“自学”、“精讲”和“练习”的方法。“自学”,是指学生针对学案中的目标和要求进行预习,在预习过程中,我要求他们完成猜词义,长难句分析,段落大意和全文中心思想的归纳,让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了解课文的重点和难点,发现问题。“精讲点拨,寓教于乐”,所谓“精讲”是指精选讲授内容,即精讲重、难、疑点,知识内在联系点;精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而不是面面俱到的讲;其次,是精选教学方法,即通过备课——备透大纲,备透学生,也备透自己,在此基础上,选择最恰当的教学方法,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讲”的功效。在课堂整体教学上,学生“画龙”,教师“点睛”。然后,在“自学”和“精讲”的基础上让学生去“练”,教师精选文中出现的重要字、词、句型、编成练习,让学生进行必要的巩固,使他们把学到的知识转化成能力。
  三、任务型”教学的主要步骤和运用模式
  通过对几年来不断尝试 “任务型”教学的经验总结,笔者认为,任务型”教学的主要步骤和运用模式如下:
  (一)“任务型”教学通常分三个步骤:
  1.任务前(pre-task)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引出任务,明确要求。
  2.任务中(while-task)
  学生分小组完成任务,并选出代表准备展示成果。
  3.任务后(post-task)
  学生展示成果,教师进行评估及练习所学语言要点。
  (二)“任务型”教学模式主要有四个环节:
  1.导入任务
  导入任务主要是为了激活学生相关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减少任务过程中的认知负担,使学生乐于参与,对任务活动有把握、有信心。在这个环节,教师可以引入一些与本节课教学内容相关的新的知识点,目的是让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有初步的感知,对完成下一步的任务进行预热。
  2.理解任务
  理解任务主要是通过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讲解、教学,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主要的知识点、句、篇,为下一步的运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3.操练任务
  操练任务就是在理解任务的基础上,教师把主要的知识点、句、篇,或语法知识置于“任务型”教学的大背景中,合理安排学生对语言形式的操练。目的是使学生更有效地进行真实交际,为真实交际服务,保证语言的流利度、准确度和复杂度的平衡发展。这样的任务主要是对书本内容的模仿。
  4.真实交际任务
  真实交际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一个交换信息、交流观点、沟通情感的自然而真实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这种语言环境里进行真正意义上的语言使用。这个环节,“是任务型”教学的最精华的部分,在这个环节,学生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创造自然而真实的语言环境,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信息的交换、观点的交流和情感的沟通。这种实际的运用,可以不断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自信心,提高运用英语的能力。
  由此可见,“任务型”课堂教学,有一条清晰的脉线,即:“导入”→“理解”→“操练、掌握”→“实际运用”。这条脉线反映出外语教学目标与功能的转变,体现了外语教学从关注教法转变为关注学法,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从注重语言本身转变注重语言习得。
  总之,任务型教学从新课程的精神出发,能使教学过程任务化,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以人为本的思想,突出实践性和体验性原则,着眼于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变知识性的课堂教学为发展性的课堂教学,让学生积极地“动”起来,让英语教学“活”起来,充分体现课程改革的特征。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了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到创造的快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这也许就是我们进行这一探索的最高境界。
  参考文献
  1.《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版
  2.《任务型教学途径的理论与实践》,刘键
其他文献
摘 要:互动型阅读是高中英语教学的必要补充。本文指出了互动型阅读内容选择的必要性和选择原则,并根据教学实际阐述了进行互动型阅读内容的具体操作过程。  关键词:高中英语;课外阅读;选择与运用  高中英语大纲明确指出: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单纯通过教科书的课文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一定数量的课外读物。英语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所以英语的学习不能局限在小课
我的项目是探讨中国中侏罗世脉翅目昆虫翅斑的多样性及其生态学意义,研究成果:斑块型翅斑是一种破坏性斑纹,打破了固有的倒三角形或近椭圆形翅型,起到了隐蔽的作用;条带状翅
沙芥种子在浸种过程中吸水分3个时期:0~180min为急剧吸水期,180~840min为缓慢吸水期,浸种840min后进入种子吸水停滞期;沙芥种子的适宜浸种时间是6h,有利于提高发芽势、发芽指数、发芽率;萌发过程中种子的主要贮藏物质降解和含水量的增加同步进行。
我们知道,语篇阅读是英语学习中获取信息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英语学习者必须掌握的一种基本技能。阅读能力是语言学习中的一种综合技能,它包括阅读方式、理解程序和阅读速度
在现在的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和合作学习能力成为大家关注的问题。在本文中,作者以所教授的商务英语课程为例,论述合理设计的课后作业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
本次教学能手大赛中我讲授的是七年级下册英语第五单元Unit 5 I'm watching TV. Section A 部分的第一课时Period one.本单元的中心话题是 “Talk about what people are doing .”主要语言功能项目是现在进行时的特殊疑问句、一般疑问句、否定句等。语法结构为What are you doing? What’s he/she doing
期刊
期刊
The aerial parts of higher plants are generated from the shoot apical meristem(SAM). In this study, we isolated a small rice(Oryza sativa L.) mutant that showed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