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品,读中悟

来源 :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ch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学《惟一的听众》一文,采用了“读中品,读中悟”的教学设计,预设了三次“读”:一读,读懂老人;二读,读懂作者;三读,读出感情。引导学生重点体会老教授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老人的敬佩、感激之情。
  关键词:读、品、悟;言行;心理;读懂老人;读懂作者;读出感情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010X(2009)07/08-0051-01
  
  冀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惟一的听众》一文中,那位德高望重、音乐造诣极深的老教授对一个小提琴初学者的尊重,使“我终于奏出了真正的音乐”。这是一篇抒情散文,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 “读中品,读中悟”。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我预设了三次读:一读:读懂老人;二读:读懂作者;三读:读出感情。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老人的敬佩、感激之情。
  
  一、读懂老人
  
  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感知全文,让学生讲一讲这个故事,之后,提出这样的问题:从这个故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学生可能会说体会到了老人的善良、有爱心、对“我”的那份鼓励与爱护,继而通过勾划描写老人的相关句子,体会其善良,以及给我带来的信心与鼓励。语言是心灵的载体,由于那位德高望重、善良可敬、充满智慧的老教授,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是通过她那充满爱心的、善意的、独特的语言描写表现出来的,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语言的魅力。
  第一段话是当“我”为在树林里也拉不好小提琴而感到懊恼,认为这难听的声音一定破坏了林中和谐的美,一定破坏了这位在幽静树林里的平静心情,深感内疚、抱歉地冲老人笑了笑,准备溜走时,老人却对我讲“是我打搅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坐一会儿。”这句话中老人自己承担责任,“是我打搅了你”,让“我”不要过意不去,老人并表示她每天早晨在这儿坐一会儿,可不是今天特地打搅“我”,说得非常客气。接着老人又讲:“我猜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只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你不介意我在场的话,请继续吧!”这是老人在鼓励“我”,让“我”不要再懊恼、灰心,并打消我的顾虑不要在意她在场,拉好拉坏她都听不见,对她不会造成任何干扰,让“我”毫无顾忌地大胆练习。给了“我”勇气和力量。
  第二段话是当“我”指了指琴,摇了摇头,意思是说“我”拉不好时,老人说:“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就在每天早晨。”这又是老人在鼓励“我”,不管“我”拉成什么样,老人耳朵听不见,但心里却能感受到音乐的美妙,她愿意每天都来做“我”的听众,目的是让“我”树立信心,坚持每天面对自己的听众来练琴,“我”一定会越练越来劲。
  第三段话是以后每天清晨,“我”都会到小树林面对“我”惟一的听众练琴。每天“我”停下来,老人都会说:“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这是老人不断地对“我”进行肯定,鼓励“我”不断努力,继续练下去,使“我”开始有了信心。
  第四段话是以后每天清晨,“我”都要全力以赴去面对早早坐在木椅上等“我”的惟一听众——老人练琴时,有一次她竟说:“你的琴声能给我带来欢乐和幸福。”这又是老人再次给我信心和力量,她的话使“我”感到:只要刻苦练习,琴声能给耳聋人带来快乐和幸福。老人是在鼓励“我”继续苦练下去。
  那么,这位“听众”的关注、鼓励、帮助、宽慰对我的心理变化作用如何?使我有了信心勇气和毅力:暗暗有了几分信心、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的感觉、一种力量在我身上潜滋暗长、我渐渐感觉我奏出了真正的音乐。老人是充满爱心的教育家,能用巧妙的办法、善意的谎言来呵护年轻人的自尊心,激励年轻人刻苦学习音乐。
  
  二、读懂作者
  
  “那些美妙的音符在琴弦上缓缓流淌着,充满了整个林子,充满了整个心灵”。因为这位善良可敬、充满爱心、充满智慧的老人,“我”奏出了真正的音乐;因为这位慈祥的老人陪伴“我”、鼓励“我”,“我”重拾自信,走向成功。这美妙的音符就像老人的尊重和爱护,这美妙的音符是“我”对老人的感激,这美妙的音符是“我”对老人的回报。
  
  三、读出感情
  
  通过读自己感受最深的句段和分角色对话朗读,并配上音乐,引导学生读出感情,进一步感受老人对“我”的尊重、爱护和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琴声悠悠,爱也悠悠,琴声是尊重和鼓励的结果,琴声是年轻人对老人的爱的感激和回报。留心生活,点滴中感受爱护、鼓励。引导学生留意生活中的细节,感受身边得到的或者给予别人的鼓励、爱护,说一说这种体验,并写在小本本上。可以给家长看,也可以给同学看,沟通心灵,让语文融入生活。
其他文献
摘 要:中年级在小学生六年的语文学习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三年级上册和四年级上册教材分别从单元编排、课文选编、课后习题阅读链接、综合学习等方面体现了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教学中要把握好全册教材、单元教材的基本结构,统筹安排教学内容,促使学生在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等各项语文活动中,夯实基础,提高能力。  关键词:中年级;课程标准基本要求;教材编排的特点;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中图分类号:G
关键词:数学试题;圆柱体;底面周长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010X(2008)10-0061-01    6月17日,县教研室组织安排了五、六年级升级模拟检测,其主要目的是指导教师搞好期末总复习,把学生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但是在六年级数学试卷第五大题的第2题中,出现了意想不到的问题。  试题呈现:  如图:把一个圆柱的底面平均
身份1. take作“乘”讲。例如:  We’ll take a taxi to go there.  我们会打的去那里。  身份2. take作“带走、拿走”讲。例如:  Please take these things away.  请把这些东西带走。  身份3. take作“坐下、就坐”講。例如:  May I take a seat?  我可以坐下吗?  身份4. take作“量出、测出”
内容提要中国发展模式作为整体系统是本质与现象、内容与形式、目的与手段的有机统一,具有典型的内外在属性和体用关系特征,其建构过程贯穿并因循着内在的体用逻辑,对之进行研究的基本策略是把“中国发展”作为根本性的本体、实体和主体,把“模式”作为相应本体的衍生现象、实体的表现形式和主体的工具方法,根据中国现代化发展本身的利益需要、理念目标、问题症结、资源禀赋、本质规律等主客观要素和内在诉求,来推论和界定相应
【热身演练】   阅读以下提示,根据要求作文。   季布,汉朝人,他以真诚守信著称于世。时人谚云:“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意思是说,季布的一句话,比金子还要贵重。后来,季布跟随项羽战败,为刘邦通缉,不少人都出来保护他,使他安全地渡过了难关。最后,季布凭着诚信,还受到汉王朝的重用。   读了上面的材料之后,请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命題解析】  
内容提要 本文主要探讨价格在能源转型中的作用及其影响机制。主要创新在于全面阐述了面向可再生能源转型的微观经济机制,特别区分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市场机制和政府管制,分层次、分情景实证分析化石能源价格上涨引发可再生能源消费变动的行业效应及总效力。通过大时间尺度的历史观察及微观机制分析得到,当前可再生能源仍处于政府补贴阶段,可再生能源价格无法完全实现与化石能源的“正面竞争”。针对中国的实证研究显示:(1
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香菜花,只见碧绿纤细的枝茎拥在一起,顶端开满了洁白的小花,如一层白雪覆盖在上面,在阳光下显得明亮而温润。微风轻拂,香菜花轻摇,把阳光轻柔地反射进我的眼里。   已是暮春时节,油菜的花期已经过去,只有零星几朵无力地点缀枝头,田野里似乎只剩下了一片碧绿。然而,香菜花却开着,并不着急着迎接夏天,一心为田野留下春色。   “我开花了。”它们微笑。  
“黄桷纤枝倚短墙,叶肥玉瘦沐骄阳。晚风习习涟波涌,一脉馨香满院芳。”我家楼顶花园栽种着两株黄桷兰。一株小些,另一株大些,像鲁迅文中的“两棵枣树”,都是货真价实的。   遗憾的是:在墙角旮旯,夏天的黄桷兰不被我等凡夫俗子认识,即便认识,也做不出随意摘取的行为。自己还信誓旦旦地认为:那是多么幼稚的事儿呢!不是不能,是确实不想。夏天的太阳火辣辣的,傍晚乘凉也不会坐在黄桷兰树下,真正的不遮风不挡雨,只有
“每天醒来被悲伤、自怜、失败的情绪包围时,我就这样与之对抗:沮丧时,我引吭高歌;悲伤时,我开怀大笑;病痛时,我加倍工作;恐惧时,我勇往直前;自卑时,我换上新装;不安时,我提高嗓音;穷困潦倒时,我想象未来的富有;力不从心时,我回想过去的成功;自轻自贱时,我想想自己的目标。总之,今天我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销售大师奥格·曼狄诺如是说。  我们每天都在生活,也每天都在为了生活进行着奋斗。可能是求学生涯
Ⅰ. accident 可以表示事故,指不幸的意外事件。也表偶然的事件。   ① Twenty people were killed in the railway accident   ② He met with an accident. 这完全是偶然的事。   Ⅱ. Incident 的意思是事件,尤指与较重大的事件相比,显得不重要的事件。它还可以表引起国际争端或战争的事件。   ①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