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解题中获取和解读信息(审题)的几种方法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wang1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考考核目标有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及论证和探讨问题四个目标,这是根据考生完成测试的思维过程制定的。四个目标由低往高逐步递进又相互联系相互促进。获取和解读信息即审题,是解题的第一步,也是解题的关键环节,它直接影响解题的质量和速度。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学生往往轻审题而重写答案,拿到题目扫一眼便匆忙下笔,洋洋洒洒千万言,结果离题千里,得分寥寥无几。因而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掌握好获取和解读信息(审题)的方法。下面笔者就如何获取和解读信息(审题),提出一些看法。
  
  一、正确理解获取和解读信息(审题)的目标要求
  
  从2002~2003年,能源消费的增长明显快于GDP的增长。
  2003~2004年间能源消费的增长率和GDP增长率都没有显著变化,但前者的数值远高于后者的数值。2004~2005年间能源消费增值率下降,同期GDP增长率保持稳定,说明我国经济发展中单位GDP能耗较高的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
  方法1:坐标图获取和解读信息的方法。
  图头:是图的主题,也是我们要解读的中心。它告诉我们,要解读的事物(问题)是什么,有一个还是有几个事物。
  图中:一看坐标系的横轴和纵轴是什么;二看坐标系中的内容是单一的柱状形式或线条形式,还是二者的叠加。如果是单一的,就根据横轴、纵轴的指向解读柱状或线条的变化情况做隐含的信息,如果是叠加的,就分别解读。
  图注:注释补充图中不便表示的有关信息。这是获取和解读信息的重要内容,不可忽视。
  题例:(2005年文综一38题)
  表1 我国农民收入来源及构成(单位:元/人)
  
  (1)根据表1简要说明农民收入结构变化的状况。
  信息的获取和解读:先从表的横栏找准“农民收入结构”包含哪些要素;后从表的纵栏看每个结构要素是怎样变化的。
  答案要点:在农民收入的构成中,工资性收入比重前三年是上升的,2004年略有回落。家庭经营纯收入比重前三年是下降的,2004年有所回升。转移性收入的比重呈现上升趋势。
  方法2:表格获取和解读信息的方法。
  表头:是表的主题,也是我们要解读的中心。它告诉我们,要解读的事物是一个还是几个。
  表中:表有横栏和纵栏,分别提供的是要比较的标的物在不同事物中存在的数据状况;或者分别提供的是同一事物的不同要素或不同事物在不同时期的变化数据。在获取和解读表中信息时必须选准需要解读的事物或事物的构成要素进行横比或纵比,有比较才有鉴别,才能发现事物的差异,把握事物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把握事物的变化情况、发展趋势。
  表注:注释补充表格中不便表达的有关信息。这是获取和解读信息的重要内容,不可忽视。
  题例:(2008年全国卷I第38题)
  材料一:2007年以来,国际市场粮食价格持续上涨,一些发展中国家出现了严重的粮食危机,30多个国家由此发生民众抗议和骚乱,一些发达国家出现了抢购大米等食物的风潮,粮食危机有向世界蔓延之势。
  材料二:在过去五年中,我国政府从加强农业基础入手,把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作为首要任务,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全国粮食连续四年增产,储备充足。
  结合材料,阐述我国政府着力抓好粮食生产所体现的历史唯物主义的道理。(10分)
  参考答案:①物质资料生产对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起决定性作用,是人们从事政治活动、科学活动和其他社会活动的基础(3分)。②经济是政治的基础,粮食是最重要的生活资料,粮食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也关系到国家安全、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3分)。③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是历史的创造者。政府着力抓好粮食生产,解决好吃穿住这些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直接利益问题,才能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4分)。
  方法3:文字材料获取和解读信息的方法。
  文字材料主要用来陈述问题的解决,陈述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对于陈述解决问题的文字材料,要找准主体、措施、结果,即问题的主体是什么、问题的原由、解决的措施,以及最后的结果。对于陈述方针政策的文字材料,要弄清政策是什么,有多少个政策,在什么背景出台了这些政策,这些政策的目的是什么,产生了怎样的效果。
  在解读文字材料的过程中,要用好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法,在分析的过程中,要对文字材料划分层次,找关键词句,看清标点符号,看清关联词,通过这些分析的方法,全面、准确地获取信息,在解读的基础上再进行整合,形成信息的综合性解读。
  题例:(2006年文综I卷39题)
  近代以来,在西方列强的武力胁迫下,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开放了多处通商口岸,图9(本文略)表示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开放的通商口岸的分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启了民族独立和富强的新时代。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从实际出发,在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实行对外开放,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与世界经济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今天中国的开放政策和实践与近代史上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逼迫下打开国门有着本质的不同。运用政治常识说明这种不同。(10分)
  答案:略。
  方法4:提高学科素质素养,增强对信息感受的敏锐性。
  高考综合题对热点问题的考查是深刻的,对考生的素质要求是很高的。“文化基础愈深厚,对信息感受愈敏锐,对信息的理解和分析愈深刻,判断事物则愈准确。”因此,理解热点问题要知道它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大背景小背景、远因近因,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怎么样。如该例考查学生对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理解。要做好这两问,考生必须懂得对外开放政策的内容、历史背景、国内国际环境、目的意义、影响,以及我们是怎样执行对外开放政策的。
  2.如何从试题的设问中获取和解读信息?
  题例:(2008年全国卷I第38题,材料见前文)
  为了防止粮食危机蔓延到我国,造成粮食价格大幅度上升,我国政府应采取哪些政策措施?
  分析:先分析什么原因会造成粮食价格大幅度上升。供求关系影响价格。粮食是满足生活、生产需求的,需求量变化大不利粮价稳定,因而要稳定需求。粮食需求靠生产来满足。如果产量稳定,供应充足,粮价就稳定。因而需从生产找对策。此外,一定的储备也能缓解供求矛盾,平抑粮价。原因查明了对策自然就有了。但是,很多同学审题粗心,没有细致分析原因,一心只想政府应采取哪些政策措施。于是把政府宏观调控的几个手段列出来,就很难有下文了。答案:略。
  题例:(2008年全国卷I第39题,材料略)
  (5)为什么党和政府要长期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0分)
  分析:题意旨在考查长期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和理由即意义。但不少同学却花费大量时间来说明党和政府在国家中的性质、地位、作用,把设问的范围、对象搞错了。答案:略。
  方法5:从试题的设问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方法。
  设问的构成有三要素:范围、对象、角度。因此,在审读设问时,要弄清分析的对象是什么,分析的角度是什么,调动和运用的知识范围是什么。
  以上是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就如何获取和解读信息(审题),摸索出的一些方法,现提出来互相学习,还望同仁们多多赐教。
  (责编 袁 妮)
其他文献
不久前,我和一些同志到市区各大厂矿考察。当我们来到西郊新建的市水泥厂时,一位考察团成员问我:“你是搞地理的,说说这个厂址选择得合理吗?”这一问,问得我感慨万千,心中难以平静。
由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和中国制冷学会主办、上海交通大学和中山大学承办的第二届中国液化天然气LNG论坛于2009年9月7~10日在上海交通大学举行。本次论坛得到国家能源局的关心
小说是一种叙事性的文学样式,它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和环境的描写,形象而广泛地反映现实生活。人物、情节、环境被称作小说的三要素。中学语文教材中,小说占了很大比例。要通过小说的教学,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文学常识,培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从中吸取丰富的语文营养,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受到感染和启迪,发展观察、思维、想象及创造能力。我认为小说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从小说三要素入手进行
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语文素质好的学生往往是语感能力较强的人。由此可见,学生的语文素质高低跟语感能力的强弱有着直接的联系。早在四五十年代,我国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明确指出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语言学家吕叔湘也表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因此,培养语感,加强学生的语感能力,应当是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那么,究竟什么是语感?语感是一种
【摘 要】 作者结合所在学校的实际情况,对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的语文素质进行了成因分析,从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帮助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提高语文素质,教师在提高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的语文素质方面所起的关键作用和改革课堂教学模式等三个层面探讨提高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的语文素质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进城务工农民子女 语文素质    我校是一所被指定招收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就读的普通中学,学生大多数来自偏远贫困的少数民
化学平衡问题是中学化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但每届学生在学习时,总觉得该理论很难理解,有学生问:为什么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了,他们的速度就不再增加或者减少呢?按物理问题来理解,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加速追击一辆正在减速的汽车,当它们速度相等时,加速运动的汽车不是依旧加速吗?减速的汽车不是依旧减速吗?这种错觉的产生,要从根本上解决,首先要从平衡的建立着手。
在初中数学中,有一类问题是求按满足某些特定条件连结,使所连结的线段的长度之和最小,称之为最短路线.我们知道,连结两点之间所有的线中,线段最短.本文通过一些例子,介绍一些求最短路线问题的方法.    一、利用轴对称的性质      【例1】 如图1,要在燃气管道l上修建一个泵站,分别向两镇A,B供气.泵站修在管道的什么地方,可以使所用的输气管线最短?  已知:直线l和l的同侧两点A﹑B.求作:直
由于缺乏较为完善的多波解释软件,使得多波解释工作难以顺利开展。因此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波解释软件为三分量地震资料解释提供实用工具,为多波技术提供研究平台,填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