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病毒西药剂的临床使用效果分析

来源 :今日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wcareer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讨论抗病毒西药剂对治疗慢性乙肝的临床的疗效,并对检测的结果做出相应的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06年8月—2010年8月期间前来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共有491例,并将这些患者进行分组,可分为阿糖腺苷组、苦参素组、拉米夫定组、α- 干扰素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每组相应的治疗,并作出相应的分析。结果:根据研究显示可知,拉米夫定组所显示的乙肝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的转阴率为85%,将它与其他各组相互比较,发现其结果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α- 干扰素组的转阴率37.14%,在这些组的排名中位居第二,苦参素组的转阴率为11.34%,其血清转换率为9.28%,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其结果明显要高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通过实验结果表明,采用α-干扰素等相关的抗病毒治疗法,不仅能够有效的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率,其检测的结果为后期的临床研究分析提供了有效的数据资料。
  【关键词】 抗病毒 西药 临床使用效果 分析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是全世界范围内最为广泛流行的一种传染性,它是一种非常难治疗的疾病,具有漫长性、多发性等特点,并且极易复发。我国是乙型肝炎流行的最为广泛的地区之一,根据相关的数据资料显示,我国具有慢性乙型肝炎病毒的抗原携带者1.2亿-1.5 亿人,而患有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人约有3 000万人。乙肝患者如果不能及时得到合适的治疗,其体内的慢性乙肝病毒极易转变为肝硬化或者肝癌。因此,相关的医疗卫生部门应该大力推进抗病毒治疗,这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首要任务,医学上通常会运用干扰素(IFN)来对慢性乙肝进行相关的控制,干扰素实际上是一种活性物质,其主要的作用就是用来调节免疫活性物质,从而起到良好的抗病毒的疗效。它是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重要的药物,在治疗慢性乙肝的过程中,许多患者可能会出现发烧或是感冒等一些轻微的症状,这很可能是干扰素在患者身体中所产生的副作用,这会阻碍治疗的过程,且在一定程度上会给患者带来消极影响,所以,相关的护理人员应该随时注意观察患者的情况,尽早发现患者身体所表现出来的副作用,找到解决的方法进行有效的处理,这是治疗慢性乙肝的最重要的一个方法,值得临床的研究及推广。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我院于2006年8月—2010年8月期间前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共491例,这些患者经过医院的有效鉴定,均确诊为患有慢性乙肝病毒,且所有患者均符合我国所制定的《慢性乙型肝炎诊断标准》的内容。我院根据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所使用的药物不同,将这500例患者分为5个组别进行研究,其分别是:①阿糖腺苷组,共有患者99例,其中男性有52例,女性有47例;平均年龄为20岁-56岁,取其中值为37岁;病程为1年-23年,取其中值为12.5年。②苦参素组患者共有97例,其中男性有39例,女性有58例,平均年龄为19岁-62岁,取其中值为44岁;病程为2年-23年,取其中值为11.4 年。③拉米夫定组患者有100例,其中男性有45例,女性有55例;平均年龄为18岁-60岁,取其中值为42岁;病程为1年-24年,取其中值为12年。④α- 干扰素组患者有105例,其中男性有50例,女性有55例;年龄为18岁-65 岁,取其中值为43.5岁;病程为2年-28年,取其中值为13.5年。⑤对照组患者90例,其中男性有46例,女性有44例;年龄为18岁-54岁,取其中值为38.5岁;病程为1年-28年,取其中值为13.6年。经过相关的测量得知,所有患者的慢性乙肝的水平程度均有不同的表现,其血清HBVDNA 以及乙型肝炎E抗原所表现出的值均呈阳性。
  1.2 研究的方法
  阿糖腺苷组:通过对患者进行肌肉注射阿糖腺苷注射液,以此达到治疗慢性乙肝的效果,医务人员要每天对患者进行肌肉注射400mg,治疗过程的时间约为2个月左右。苦参素组:患者通过服用苦参素胶囊来治疗慢性乙肝, 患者依照相关医务人员的指导每天对肌肉采取静脉注射的方式进行治疗,一般来说肌肉静脉注射滴注约600 mg的苦参素注射液,治疗过程约为3个月-6个月。拉米夫定组:采取每天口服拉米夫定液100mg治疗慢性乙肝,治疗过程为6个月以上。α- 干扰素组:α- 干扰素主要是在皮下注射3-5 MU的相关的注射液,且要坚持每周注射3 次,其治疗过程约为6个月以上,对其用量进行统计发现在其治疗过程中至少要使用100 支α- 干扰素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对照组则是采取常规的治疗方法,给予患者一般的治疗慢性肝炎的药物如:复方益肝灵或者维生素C 等。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软件对所检测的相关的数据进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的方法,由研究显示可知P<0.05,其差异统计学有意义。
  2 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结束后,根据研究显示可知,拉米夫定组所显示的乙肝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的转阴率为85%,将它与其他各组相互比较,发现其结果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α- 干扰素组的转阴率37.14%,在这些组的排名中位居第二,苦参素组的转阴率为11.34%,其血清转换率为9.28%,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其结果明显要高于其他各组(P<0.05)。
  3 讨论
  慢性乙型肝炎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难治愈的疾病,由于肝炎的难治性和高复发性的特点,使得后期若不及时治疗很可能会引发病变,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为患者及其家属带来一定的困扰及经济负担。经过多年的临床研究发现,抗病毒类药物可以有效地治疗乙型肝炎,但同时也会有相应的副作用,患者长期服用抗病毒西药剂会使得病毒产生抗药性,这种方法只能适当的减少病毒的数量,却不能有效的根治患者的疾病,提高患者的免疫力等。所以,对于治疗慢性乙肝来说,相关的专家人员需要不断的加强对该种病菌的研究,从而探索出更好的办法来彻底根治慢性乙肝。
  参考文献
  [1]蒋雪花,孙永年,黄祝青,等.干扰素治疗对慢性乙肝患者细胞因子和抗病毒疗效的影响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4,14(24):76-78.
  [2] 施光峰.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治疗新方法[J].现代诊断与治疗,2004,15(1):1-5.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 对尼美舒利分散片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和研究。方法 选取自2014年7月至2015年8月间来我院就诊的55例偏头痛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与1990年国际偏头痛会议制定的临床诊断标准相符。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盐酸氟桂利嗪以及安慰剂;观察组患者则在服用盐酸氟桂利嗪的基础上加服尼美舒利分散片。两组患者连续治疗2周后,对其治疗效果
【摘 要】 目的:探讨血塞通、川芎嗪联合灯盏花3种中成药注射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血塞通联合、川芎嗪、灯盏花注射液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残障程度评分和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两者比较
莒南县有可养殖水面3566.67hm2,其中大中型水库4座,养鱼水面1486.67hm2.水库多分布在丘陵、群山之间,水质清新,无工业厂矿污染.经测定,透明度在60~120cm之间;pH值7.5~8.2;总碱
【摘 要】 目的:分析不同方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气的临床结果。方法:抽选2011年4月-2014年5月,我院接收腹股沟疝气患者60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分成两组(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组患者行临床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对照组患者行临床疝环充填式修补术,比对两组患者临床结果。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疾病好转率(96.7%)和对照组(76.7%)相比,差异性鲜明(P0.05)。  1.2 方法  1.2
【摘 要】 目的:就巴曲酶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进展性脑梗塞的临床治疗疗效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时间段我院救治的100例进展性脑梗塞患者,将他们划分成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采取巴曲酶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对照组单纯采取奥扎格雷钠治疗,就两个组别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神经功能受损评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临床治疗效果92.0%相较于对照组78.0%明显更高,数据
【摘 要】 目的:对比研究阿奇霉素与红霉素对小儿支原体肺炎可产生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我院收治的86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为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红霉素治疗,观察组则接受阿奇霉素治疗。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进行统计与比较。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的咳嗽消失、肺部湿罗音消失、平均住院等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则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