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上帝说话的女人

来源 :上海采风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h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播其实是很寂寞的表达方式,录音棚的门很厚重,墙壁柔软而坚实,话筒冰凉,听到的就是自己的声音,不知道冥冥中懂得这个声音的人在哪里;直播室的光线柔和又朦胧,红色电子时钟屏幕分秒提醒着年华似水。也许你在车上,也许你在床上,可你一定在寂寞的路上,只有寂寞的人才听深夜广播。
  很多人从喜欢一个人的声音开始喜欢这个人,当然,这是件非常冒险的事情。姑且不论这个人人品如何,单从相貌上说,就有许多可以叫人意外的局部陷阱。有过网友见面经验的同志相信更容易认同:一些历史性的峰回路转始料不及,从期望的高峰到失望的低谷的颠覆声音印象的网友见面提高了我们面对未来人生的审美警觉,吴侬软语的男人说来有些脂粉气,女子说来却富含消魂蚀骨的温柔的美丽的贤淑的性感的暗示。综上所述,因为你深夜寂寞因为你深夜睡不着因为你喜欢深夜DJ的声音去进而喜欢这个DJ,算是对自己的宠爱了吧。
  
  上海的深夜
  我听DJ李小欣喃喃自语
  
  李小欣,原名李欣,在上海广播圈还有一个同名同姓的男播音员也叫李欣,自认为都认识他们的人,会说话的时候在前面加男或女字以示区别;自认为和他们很熟的人,就像我这样,在女李欣的名字里加个“小”以示关系呵呵呵呵……
  李小欣是一个非典型性深夜DJ,一直保持和电视的距离。每当时钟的指针呈现一个“大于号”的时候,她开始用小于23岁的声音带着一帮旅友踏四海征途赏五岳风光;晚上8点她在交通广播摆下擂台,声音形象俨然57岁公正智慧的女评审。不过我觉得最贴近她自己灵魂的是23点以后《心有灵犀》的李欣,声音年龄介乎17到37岁之间,有明媚的笑和有些沙的磁性,可以感觉到的率真和涵养。
  这样的声音会叫人有很多幻想:木婉清的灵秀、王语鄢的呼吸、阿紫的慧黠、马夫人的性感,普通人无法拥有的丰富、神秘和角色变化性。
  电视是偷窥的乐趣,窥看别人然后感觉自己就很释放。广播是暴露的东西,摊开自己的身体和灵魂,可以亲近或者不可以亲近,都是不可言说的感觉。
  午夜DJ很少上电视,印象中凡是对自己长相还有所抱负的电台DJ差不多都上电视了,你怎么不做电视呢?这是个问题,每个第一次看见李小欣并知道她做广播的人都会这样问,好像广播很埋没她似的。其实主要是看见这么阳光明媚的养眼女子,一直在看不见的电波里飞行觉得很浪费。
  这个1998年北京广播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专业成绩第一名毕业的孩子选择了广播,从990早新闻主播做到103魅力DJ到今天成了105交通广播全天候SUPERWOMAN。喜欢她的人特别容易理解她的幽默,不理解她的幽默的人就容易被她得罪,这个叫我总结起来就是语系问题。好像一个笑话说:情人节,妻子要一朵红玫瑰,丈夫说:天呐,20块钱,可以买好几斤带鱼呢!夫妻间这样思路迥异的对话无异于2个不同语系的男女在谈恋爱。用孩子的眼睛看,其实没有什么复杂的笑话。
  在李小欣节目的BBS上啸聚了很多孩子,孩子都叫她姐姐或者李小欣。有的家长知道孩子每天上这个网,所以也会上来了解自己的孩子在想什么;也有的孩子到国外去仍旧网上收听交通广播李小欣的节目,家长也每天守在收音机边听着同样的节目,说感觉这样就像自己的孩子在身边。儿童节广播大厦的门卫会很紧张,一群虎视眈眈的孩子守在门口,就等着送李小欣儿童节礼物。李小欣人生最大的物质理想据说就是攒够钱开家幼儿园,当然她要做孩子王。
  
  李小欣把每次走出家门都当成走向摄像机或者舞台,她喜欢穿着牛仔裤、运动鞋,随便扎根马尾,蹦蹦跳跳的来上班,娇小的她站在实习生当中,不认识的人根本分不清楚。这些年她的钱很大部分都花在了购买音像制品上。作为她这个年龄的女孩子,能接触到上世纪90年代初的歌曲就很不错了,可是她对年代更加久远的音乐、音乐掌故也样样门儿清。她的房间就是几个整面音像制品的堆砌。她的音乐访谈节目,厚积薄发,不管是腕儿还是什么人,在她的节目中都可以潜心静气或者意气风发,好像好多年的老朋友一样畅快地一起笑。深夜的李小欣,值得你聆听。
  去年她给自己买了部桑塔纳2000,生活的节奏并没有因此安逸反而更加忙碌了,如果哪天你在路上看见一部好像无人驾驶的时代超人平顺地滑过,那就是广播大厦传说中的李小欣。
  这个世界上距离上帝最近的是孩子,能和上帝交谈的就是孩子一样纯净的DJ。
  
  罗毅是我的偶像
  
  我在午夜的路上游荡,无意中听到她干净利落的声音,我把车子靠在旁边,听完她的节目然后回家。这是我第一次听到她的声音的经历。从此我就开始注意这个这样自我介绍的特别的午夜女DJ:音乐是一种态度,生命有一种绝对。晚上好,我是罗毅,罗大佑的罗,毅然决然的毅。在音乐里没有怀疑,只有坚定。
  感觉到一种心悸的喜悦,感觉到自己找到了一个通道和冥冥互通,她就那么声音极少起伏地娓娓讲述生命的态度和音乐的理解,把自己的灵性赋予音乐,用平静的声音鼓噪缺少波澜的血液。
  罗毅的《流行音乐一小时》播出港台大陆的大热门音乐倒不多,主要是一些非主流的英语歌曲和小语种歌曲,带领听者走进一个仿佛亘古春天的花园。她没有形式的花哨和语言的迂回曲折,你可以明白地听清楚,每句话都是她对生活和音乐的真实感悟。她的文化底蕴和生命的感受力令人惊叹,字里行间信手拈来都是文学、艺术、电影、哲学的花瓣,因为她的音乐不随波逐流,她的取向不媚俗,她的音乐视野更广阔,她的音乐涵盖于是越发接近国际的水准。
  但是你大概难以想像做这个节目的女人是一个多么随和的孩子,短短的头发,说话总是笑笑的样子,在电梯里,用纤细修长的手指挑出别人饼干袋袋里的饼干,说饿死了,没时间吃午饭。
  她走在人潮人海中马上就会湮没不见。但是在浮躁了一周的午夜,你可以晚上九点打开101.7,无法抗拒,只要欣赏——音乐是一种态度,生命有一种绝对。在音乐里没有怀疑,只有坚定。
  我觉得人生中有些人一定会有交集,最美丽的那种交集。可能无须见面就可以熟稔,素未谋面但会倾盖如故,最后相视一笑“原来你在这里”。
  在午夜与白昼交集的时候,打开收音机,会心微笑,原来我们一直和这么美丽的寂寞在一起。
其他文献
自从我国加入WTO以来,经济得到迅速发展,我国保险业也实现了质的飞跃,成为了世界第四大保险市场,国际保险公司也纷纷找准契机进入中国市场。美国丘博保险就是其中一家,它以其独特
主题速读rn众所周知,当前中国兴起了新一轮的传统文化热潮,国人也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过去几十年,我们对传统文化的忽视,信仰的缺失,导致一系列社会问题纷至沓来:国民精神缺
期刊
作为世界公认的“商业语言”,会计已成为国内外企业之间进行经济往来的重要工具。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快,资本在全球范围内流动的过程中需要相适应的会计准则作支撑,这在客
本文对国内外科研院所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研究的现状和中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差异进行了分析,并对现阶段我国科研院所的相关政策进行了描述。针对我国转制时期科研院所的实际情况,结合国家科技体制改革,运用激励理论,对转制科研院所的人力资本激励机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 在详细描述和分析了内容型激励理论、过程型激励理论、状态型激励理论、综合型激励理论和前人在此方面所做的大量工作基础上,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和科
该文第一章是前言,说明该文的成因.第二章是背景资料,简单介绍了国际MBA发展的三个阶段、中国MBA教育事业的发展历程,并对上海交大MBA的状况进行了介绍与分析.第三章对中国MB
曾有无数次,从飞机上鸟瞰我们所居住的城市,数不清的自行车在清晨、在傍晚川流不息,涌入每一条道路,仿佛流淌于人体每一根精妙复杂的血管之中。自行车与城市、与生活,就是这样息息相关、血脉相融。甚至在城市与城市的缝隙间,在山河大地、高原土坡,哪里有路,哪里就有自行车手的骑迹,或者说,哪里有自行车手,哪里便有了一马平川的道路。   在上海,有这样一个分外惹人眼球的群体部落,他们爱车、骑车、玩车,视自行车为自
期刊
本文是关于企业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如何关注经营伦理的案例研究。本文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案例描述,第二部分是案例分析。 案例描述部分是以事件被发现的过程来讲述一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