褪黑素及iNOS在豚鼠形觉剥夺性近视眼的表达及作用

来源 :中国实用医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y27229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建立豚鼠形觉剥夺性近视眼(FDM)动物模型,观察视网膜中褪黑素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在FDM中的变化及作用.方法 将出生7 d的30只豚鼠用半透明眼罩遮盖右眼,左眼作为对照,遮盖8周,然后检影验光检测双眼屈光度,A超测量双眼眼轴长度;免疫组化法分析褪黑素和iNOS的表达.结果 形觉剥夺使眼轴增长,近视屈光度增加,视网膜中褪黑素免疫活性降低而iNOS的活性增加(P<0.05).结论 褪黑素和iNOS可能参与调控FDM的形成,褪黑素和iNOS之间呈负相关,也可能同时受其他因子的调控。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小儿紫癜性肾炎的治疗方法.方法 将65例紫癜性肾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3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观察两组患儿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等恢复正常所需时间.结果 治疗组患儿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等恢复正常所需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能迅速恢复小儿紫癜性肾炎所引起的血尿、蛋
婴儿痉挛症(infantile spasms,IS)是婴儿期特有的癫痫综合征,以肌阵挛、严重智力障碍和脑电图特殊改变为特点,常伴智力发育迟滞,难以控制,预后甚差.2004年1月至2008年1月我们采用托吡酯添加治疗婴儿痉挛症,效果较好,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期刊
大失血导致急性周围循环衰竭,经四肢周围静脉穿刺极为困难,且不易保留.颈外静脉是颈部最大的浅静脉,具有管径粗、充盈好、易暴露等特点,使穿刺可在直视下进行,安全方便,并发症少,穿刺成功率高,逐渐广泛应用于临床抢救失血性休克的患者.我们在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对24例大失血患者行颈外静脉穿刺置管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期刊
我院2005年1月至2009年7月应用关节镜技术治疗半月板损伤50例,近远期疗效均令人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50例,男23例,女27例,年龄16~62岁,平均31岁.左膝29例,右膝21例;内侧半月板损伤24例,外侧半月板损伤26例.手术前病程2周~3年。
期刊
目的 观察高压氧联合静脉注射甲钴胺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 将80例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甲钴胺500 μg肌肉注射,每天1次,10 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治疗组采用高压氧及甲钴胺联合治疗,采用单人高压纯氧舱治疗,纯氧加压,压力在0.2~0.25 MPa,升压15 min 稳压30 min,减压15 min,治疗时间60 min,每天1次,10 次为1疗程,甲钴胺5
肝细胞损伤的机制很复杂,可分为化学性肝损伤和免疫性肝损伤两类[1].白细胞介素-18(IL-18)作为一个新发现的与肝损伤有密切关系的细胞因子,在肝损伤中的作用正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一氧化氮(NO)与肝脏的关系目前仍是医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
期刊
目的 探讨椎管内肿瘤的手术治疗方法与疗效.方法 对52例椎管内肿瘤经后路手术切除.结果 52例均已行手术治疗,42例肿瘤切除完整,10例大部分切除.术后神经症状消失38例,占73.1%;症状缓解13例,占25%;症状加重1例,占1.9%.结论 手术切除是目前治疗椎管内肿瘤的惟一的方法,不同部位和不同性质的肿瘤要采取不同的手术方法。
重型颅脑损伤是颅脑外科常见的一种急危重症,其病情凶险,复杂多变,并发症多,致残率、致死率高.只有积极救治,熟练操作技能,准确实施治疗方案,精心护理,才能有效降低致残率和致死率,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我科2007年5月至2009年12月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28例,经过积极抢救,精心护理,取得了较好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期刊
我科自 2005年9月至2008年9月,随机选用米索前列醇(米索)在初产妇人工流产术前口服,以期达到扩张宫颈,减少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缩短手术时间,达到缓解患者疼痛的目的,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经门诊妇检,尿妊娠试验和(或)B超检查确诊为子宫内妊娠6~10周,均是初产妇,年龄20~28岁.孕次1~3次之间,要求做人工流产术,患者无心脏病,癫痫、高血压及青光
期刊
目的 探讨胎儿脐动脉在胎儿先天畸形产前诊断中的作用,特别是反常血流和单脐动脉的研究.方法 收集2008年10月至2009年8月在我院和妇幼保健院妇产科门诊及住院部自愿行羊膜腔内穿刺引产术终止妊娠的胎儿,其中病理检查及产后证实有结构畸形的胎儿50例;同期收集70例正常胎儿作为对照组.结果 胎儿在畸形组中的收缩舒张比率(S/D值)明显高于正常胎儿组(P<0.01),特别是脐动脉舒张期血流翻转和缺失的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