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化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fht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兴趣是一种带有感情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们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是一个人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初中学生由于受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的制约,动机兴趣当然就会直接影响学习活动。因此,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取得良好学习效果,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学习环境,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充分享受学习的乐趣,热爱学习是初中化学教学的任务之一,也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怎样才能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现将自己的点滴体会浅谈如下:
  一、开展活动延伸兴趣
  丰富多彩的化学课外活动,既能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轻松一下,又能培养兴趣的广泛性和持久性。一方面利用化学知识与物理学、生物学、数学、美学等学科的密切联系,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兴趣的广泛性。另一方面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教师可收集大量的趣味化学片断、化学与社会 、化学与生活、化学史、化学魔术、化学谜语、化学游戏、化学趣味实验等,通过讲座、表演、比赛等方式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第三方面直接让学生参与做好家庭小实验。让学生把实验“搬”回家里,三五人一组,充分利用家庭中的器物和用品(例如厨房中的一些用具和调味品),去重新探究和验证在课堂上或实验室里所做实验的结论,注意让学生把实验的步骤、现象、结论以及出现的问题等做好记录,等第二天课堂上再让各小组相互讨论、横向比较,不能解决的问题老师要一一解答。这样做,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锻炼了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
  二、巧设悬念诱发兴趣
  悬念是对一个问题还没有得答案的焦慮心理,它是学生对新知识企盼的兴趣来源。在教学中抓住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及认识规律,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巧设悬念,能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和欲。例如,在讲氢氧化钠的性质时,可以设计几个非常有趣的实验:(1)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入热水中,水会沸腾起来,为什么?(2)向盛氢氧化钠的溶液的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紫色的石蕊试液和无色的酚酞试液,观察现象。通过这些有趣的实验就以能使学生感受到化学世界的神秘和新奇,从而向往化学学习,增强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另外,在每节课的导入时,也可以联系实际设计一些与知识有关,并且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验现象的问题或者实验,作为悬念,让学生去思考、去分析、去找“为什么”,使学生一上课就兴趣盎然,沉浸在乐学的气氛中,使教学事半功倍。
  三、诱导探究激发兴趣
  诱导探究,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能力及创新精神,是化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最终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实验、操作、观察、设计、讨论等)寻找问题的答案,进一步探索新知识的兴趣,整个环节应该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思维为主线,视听并举,深思结合,让学生动口、动脑、动手,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感知活动,激发探究化学知识的兴趣。如在讲第八章铁时,为了揭示铁生锈的原因,可以首先启发学生结合生活实践活动,思考铁生锈的各种情况,如在通常情况下,铁制品放在空气中就会生锈,可涂了油漆则不会生锈,而干燥的铁制品则不会生锈等。然后经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提出以下几种假设:
  (1) 铁制品生锈是因为在与空气接触时铁与空气中的氧气结合。
  (2) 铁制品生锈是因为水分子的存在,铁与水发生化学反应。
  (3) 铁制品生锈是水和空气对铁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大胆推论,然后再根据不同推论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推论是否正确,最后由实验得出结论:即铁生锈是铁和氧气、水等物质相互作用,发生的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这样不但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科学的态度和探究问题的方法,效果甚佳。
  四、研讨释疑增强兴趣
  学生通过学习一些疑问已经解决,但同时又会产生或提出一些新问题。学生在探究新问题的过程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受到了什么启发都会反馈出来,甚至争论不休。此时,教师只要给以恰当的诱导、点拨,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开展热烈 的讨论、认真思考、质疑辩难,使探究更深 入,这样使学生获得的知识就会更加全面,更加深刻,其科学的学习态度就会得到培养和提高。如讲《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一节时,在气体实验室制取的思路和方法指导下,自学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装置、制取等内容后,提出能否用碳酸钠代替大理石,用硫酸代替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为什么?让学生分组实验,仔细观察现象,引导学生讨论总结出答案:不能。这样一环扣一环,步步设疑,使学生在教师有效的引导下自觉地发现、掌握知识,从而调动他们潜在的勇气、胆识,培养他们的能力,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
  总之,在教学中要不断地总结,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变教师讲授知识为学生探求知识,把教学的基点定位在发展思维和培养能力方面。从教学内容上讲,教师创设的情境和显现的内容 ,必须和教学的重点内容相关联,但最好不要是结论性的答案,而是在基本结论的一定范围内,留有余地,以便调动学生积极性,充分发展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负担,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人乳腺癌和胃癌局部引流淋巴结(LDLN)从无转移、微转移到晚期转移过程中,免疫组织学变化及免疫活性细胞(ICC)的分布特征。方法:采用传统的病理学方法,对22例乳腺癌L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摘 要:本研究提出深入了解与研究网络语言的出现与变化有其深远的现实意义,值得引起英语学习者及研究者的关注。  关键词:网络英语;构成特点;现实意义  21世纪以来,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科技革命使人类进入了高度信息化的社会。与此同时,新技术的产生、社会的发展对语言发展的促进是不容质疑的。英语作为主要的网络媒体语言,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对其发展起到了空前的推动作用,大量网络英语蜂拥而至。目前,网络英语新词语的
学习方法是指学生遵循学习规律,完成学习任务所采取的手段、方式和途径的总和。在少数民族地区,由于教师的业务水平、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校的物质条件的制约,学生的学习方法
以杯[4]芳烃-1,3-二溴乙氧基衍生物1为合成平台,在K2CO3/MeCN体系中分别与乙醇胺、L-亮氨醇、2-巯基苯并咪唑、巯基乙酸乙酯反应,以49%~76%的产率合成了4种新型含氮、硫杂官能
期刊
目的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大鼠皮肤和肌肉挫伤后组织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 lular adhesion molecular-1,ICAM-1)mRNA的表达,分析其与损伤时间的关系.方法 制
目的 探讨可卡因对性成熟期雄性大鼠生殖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方法选用性成熟期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只.实验组大鼠以15mg/kg剂量每天皮下
摘 要: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的教育改革也实现了深入的发展。现如今,大学英语教学将目光更多的放在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上,应当如何在当今的社会发展之下对学生进行好英语教学,让学生能够基于跨文化交际的大背景,实现专业素质的飞速提升,实现如今大学英语教师所需要不断思考的课题。本文从跨文化交际视角出发,就大学英语教学的新模式进行简要的研究,旨在为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贡献出一份微薄的力量。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