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学物理教学中的科学方法显性教育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6302289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物理是中学阶段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教学重难点所在,有效开展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成绩,更能使学生各项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对学生今后发展有促进作用,故如何高效开展教学备受教师关注。随着现阶段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科学方法显性教育的作用越发显著,地位日益提高,如何运用科学方法显性教育至关重要。本文结合现阶段中学物理教学实际情况,论述如何进行显性教育。
  关键词: 中学物理教学;科学方法;显性教育
  一、 引言
  显性教育是区别于隐性教育的概念,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运用隐性教育,即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取科学方法,形成自身学习方法及习惯,显性教育更加偏重通过教师引导与启发使学生感受、习得、运用科学方法,相较于隐性教育,显性教育更加直截了当且更贴合学生需求及认知特点。现阶段部分教师存在对如何进行显性教育策略不足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充分意识到显性教育的意义及优势所在,并不断制定各项有效措施以开展教学,使学生学习效率及水平得以提升。
  二、 明确教学目的及策略
  在进行显性教学时,教师应明确自身教学目的及策略以使教学过程高效有序进行,使学生学习更加科学有效,不断提高教学效率。除此之外,使教学明确化还能使学生了解教学进程及模式,能巩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为教学的最大受益者。首先教师应结合学生认知特点制订教学计划并明确目的,使教学进度及快慢与学生学习理解能力相对应。其次应结合课程特点制订教学策略,例如在教学《恒定电流》一章中的欧姆定律相关知识时,可以结合实验《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进行教学,通过实验使学生对课堂内容有更好的理解,掌握更加科学的方法以便于今后解决相关问题。只有教学方法与知识及学生学习特点相适应,才能使学生更快、更好地学习知识,更加高效地总结出科学方法,才能更好地进行显性教育,使学生各项能力得到提升。
  三、 有效运用各类教学方法
  1. 实验归纳法
  物理是一門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物理定律及结论都可以从实验现象直接观察或间接分析推理得出,教师有效运用实验归纳法能使学生通过实验过程在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的同时对各项知识有更加科学的认知,有利于学生物理思维的形成。例如在教学《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一章时,教师可以开展实验课并带领学生进入实验室,准备实验器材:小车、木块、打点计时器等并告诉学生其工作原理,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一节为例,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讲解实验原理、实验内容,随后将实验演示一遍并督促学生认真观察,及时做记录。随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让学生自行设计表格并将测量数据记录在表格中,最后对实验进行总结,并从中发现v=at的关系。在实验结束后,教师应对实验进行总结与归纳,使学生了解实验重要内容,从实验现象及结论中提取出主要知识点并将其记忆、理解。实验归纳法最关键的步骤是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使学生有切身感受并从中获得科学方法,故教师应注重学生实践并在其过程中及时予以指导,以提高学生实验效率。
  2. 演绎推理法
  演绎推理法即为让学生先自行推出结论,再由教师讲解演绎推理的相关知识,使学生充分理解推理过程,对知识有更好的掌握与运用。例如在教学《机械能守恒定律》一节时,教师首先可以创设情境以引发学生思考,如“小车在光滑斜面上从上至下运动,已知小车质量为m,斜坡高度为h,斜坡长度为L,重力加速度为g,当小车运动至斜坡底的瞬间速度为v”,让学生根据所学的动能计算公式及重力势能计算公式算出小车在斜坡顶部、底部的动能及重力势能,再让学生自行推出机械能守恒定律内容。在学生初步得出“动能的增加量等于重力势能的减少量”这一结论后,再带领学生进行推理,使学生理解“能量转化”及“能量守恒”的含义。在运用演绎推理法过程中,实验是不可或缺的环节,教师应在推理的同时结合实验进行讲解,故教师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这一实验,以使其掌握更加科学的推理步骤及方法,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演绎推理的过程能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感到推理的乐趣,更加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四、 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
  在进行科学方法显性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使学生通过物理现象推论物理结论及定理,并在推论过程中不断发掘自身潜力、开拓自身思维,最终获取科学方法并将其运用于自身今后学习中。例如在教学电磁感应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在讲台上放置一根通电导线并在其旁边放置一枚小磁针,让学生观察现象,当学生看到小磁针转动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小磁针会旋转?让学生自由讨论并随后再次发问:什么会让小磁针旋转?在学生回答出磁场会使小磁针旋转后告诉学生:小磁针会在磁场中转动,而通电导线周围会形成磁场,这就是电磁感应现象。从而通过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思考,自然而然的引出电磁感应现象。又如在教学《平抛运动》一节时,教师可以将一物体水平抛出并让学生观察其运动轨迹,随后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物体的运动轨迹会是一条曲线?在学生思考过程中适当指点思路以提高其效率,使学生通过思考更加明确的理解《平抛运动》的相关知识,有助于提高其学习效率的同时能使学生拥有更加活跃的思维。
  五、 结束语
  科学方法显性教育相较于传统的隐性教育更加注重使学生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使其把握问题的来源及实质,使其掌握更加科学有效的理解及解题方法,能培养学生各方面优秀能力,对学生今后成长发展具有很大的帮助作用。本文结合现阶段中学物理教学实际情况,联系物理学科特点,从明确教学目的及策略、有效运用各类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三个方面对如何进行显性教育进行论述。教师应不断寻求最佳教学方案并付诸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以自我完善,最终提升中学物理教学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温晓雷.中美高中物理教科书科学方法呈现方式的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
  [2]张建奋.物理学科方法的层次性及其显性化的途径[J].中学物理:高中版,2016,34(2):30-31.
  作者简介:
  林义青,福建省莆田市,福建莆田第十一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 信息技术与现代课堂的有机整合空前地促进了教学手段、方法、内容的重大变革,进一步加快了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优化了课堂结构,推动了理想高效课堂的建设进程。  关键词: 信息化;教学;优化  一、 引言  电子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要掌握电工电子的基础理论知识,更要掌握电子技术基本技能。然而,当下的中职课堂教学仍然摆脱不了对知识的识记,课上学习知识,课下巩固知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教学反思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教学反思工作的顺利开展,不仅促进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同时也实现了提升教师教学水平的目的。本文主要是就教学反思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 初中地理;地理教学;教学反思  一、 引言  教师在教学反思的过程中,不仅完成了自身教学经验的积累,促进了自身监控意识的有效提升,同时也为其课
摘 要: 在信息化时代,知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众多的知识中,地理知识属于基础知识之一,地理知识包括环境、人口、资源等内容,这些内容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素质教育环境下,初中地理教学备受人们的关注。初中地理教学受传统教学经验的影响,使得其在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本文就素质教育视域下初中地理教学改革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针对改革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
摘 要: 初高中地理的衔接一直是地理教学的研究重点,由于初高中地理评价方式的差异,导致初高中地理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存在差异,使得初高中地理教学出现脱节。本文以培养学生地理素养为目标,在课程标准的理念下,就初高中地理的评价方式、学生学习态度和方法、教师教学方法等方面探讨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问题,并提出一定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 初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衔接  一、 引言  高中地理是高考学科之一,付
摘 要: 高中政治新课程改革要求实现人本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主体性教育,在教学活动中致力于培养学生选择性、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为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提供宽厚的基石,为培养学生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  关键词: 主体性;高中政治课教学;高中生  一、 前言  高中政治新课标更加注重教育教学的思想性和人文性。其中着重强调学生主体性的培养与生成。当前,高中生
摘 要: 人格教育是高中教育的主要內容之一,是帮助高中生建立健康人格的基础。首先,文章通过对人格教育的理念和特点进行概述。并具体分析人格教育在高中政治教育中的现状。其次,重点研究人格教育在高中政治教育中存在的思想上重视度不够、教育理念上存在偏差、人格教育方式传统、单一等问题。最后,从中提出强化人格教育的思想重视度、完善人格教育的理念、创新人格教育在高中政治教育中的方式方法。从而提高人格教育在高中政
摘 要: 笔者结合多年化学教学经验,从逆向思维的概念着手,探讨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启发学生通过逆向思维来解答问题,继而探讨了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途径。  关键词: 初中化学;逆向思维;教学  一、 引言  打破传统的理论框架与定型的思维模式,将思路延伸到崭新的客体与领域的一种思维方式即本文所讲的“逆向思维”,它属于一种发散性思维,也属于一种创造性思维。从初中化学的教学内容考虑,老师应重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