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美术教育是指人的素养和价值取向的教育。高职美术教育是指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表现技巧和造型手段,通过一定的技能训练,使自己的智力、审美能力和潜在的创新能力得到发展。高职美术教育要以自由的审美,使人们的情感受到规范和净化,从而陶冶和塑造人们的人生境界,赋予人们旷达的人生态度。本文结合高职美术教育的目标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笔者对高职美术教育创新的看法。
【关键词】高职美术 教育 创新
引言: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以及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高职美术教育作为文化教育领域不可或缺的部分获得了广泛的发展空间。同时,科技的飞速发展、知识的不断更新以及网络社会的逐渐形成使美术教育的内容不断增加,教学手段不断丰富,教育环境也日益复杂,不断影响和冲击着传统的美术教育途径。这就要求高职美术教育工作者及时调整、改造和创新美术教育的实施途径,使其更具实效。
一、高职美术教育的目标
高职美术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成为具有一定的美术技能,并具备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的人,更重要的是要求学校美术教育应面向世界历史文化的巨大精神财富,来揭示美术作为一种人文学科的精神实质与人性内容,让学生接触和了解大量丰富的世界优秀美术作品,使它们掌握和了解各种不同的美术形式及语言,并且在学习某一具体美术形式的历史及特征的过程中,掌握和了解美术独特的语言符号系统,从而去感知世界,认识世界,不断地继承和汲取人类已有文明成果,积累人生的间接经验,正确理解和处理人与世界、人与人的关系,促使学生的情感、素质、人格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与提高。以此来推动人类文明与社会进步。
二、高职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1.注重传统式课堂教育途径,现代化技术水平仍需加强。目前,高职美术教育主要通过专业基础课和技能训练课等课程途径开展,将课堂作为教育主渠道和主阵地。由于受传统美术教育的影响,我国高职美术教育在课堂教学某些方面依然存在着一些滞后现象,影响了现代化教学水平的提升——“传统的美术教学主要是以教师初步讲解、学生单独练习、教师再予修改的模式进行的,理性知识太多,感性材料太少,限制了学生全面认识事物,限制了创造性的发挥。”②所以,高职美术课堂教育需更多地融入现代化的教学内容和加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不断提高教学效果,使美术教育主渠道实现现代化的提升和改造。
2.课程设置不科学。美术课程在美术学院课程体系中属于专业主干课,而在高职院校美术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中属于专业辅修课,两者的培养目标不同,美术课程在两者的教学计划中所占的课时量和课程比重也不一样。高职院校美术教育专业的学生不同于美术学院的学生,他们绝大部分人在入学前从未进行过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而美术学院的学生在此方面显然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他们都经历过高强度、系统化的专业训练,专业水平相差悬殊。若高职院校不结合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盲目的与专业的美术学院采用相同的课程标准,教学效果必然会适得其反。大部分高职院校在美术教育方面不考虑自身实际情况,盲目地跟在别人后面,导致自己培养出的学生在综合能力方面落后于他人。
三、高职美术教育的创新
1.加强多媒体技术应用,提升课堂教学的现代化水平
课堂教学作为传统高职美术教育的主渠道,受限于感性材料的匮乏和教学手段的单一,在科技水平不断发展和技术手段日益丰富的趋势下,亟需现代化的提升和改造。现代多媒体技术可运用立体的、动态的、连续的、全面的表现方法反映美术教学过程,并可通过声、形、色并茂的综合方式进行传达,对提升美术课堂教育途径的现代会水平起着重要作用。
2.优化学校的教学结构,统筹兼顾高校美术教学的整体和谐发展
在学生的培养的过程中,要将基础知识部分与专业的教学部分相互呼应,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学生掌握更好的技能和具备更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我们知道基础绘画对于设计的贡献是很大的,没有基础绘画功底的设计是没有任何的美感和表现力可言的。所以,基础性的教学是学生能够更好的将专业的知识融汇到学习中的一个关键所在。专业的教师具备相对比较专业的素养,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对学生因材施教、灵活的使用各种教学的手段,使得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更好的适应教师的教学手段,并且不断的通过教师的教学和授课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开阔自己的视野。
3.美术基础教学要与实际需要相结合
职业美术教育强调的是美术的实用性。在美术基础训练中,要大量压缩室内素描、色彩等美术基础课训练的时间,着重强调速写式素描、色彩的训练,重视对学生快速造型能力的培养。在技能训练的同时,教师要注意把学生的心理导入到创作、设计的状态之中,从而有序地刺激、强化学生的创造欲望和思维活动,使学生的创造意识和表现能力得到全面提高。同时,要加大电脑教学的力度。现在电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学习、工作必不可少的工具,对从事美术工作的人更是起到其他任何工具都不可代替的作用。
4.实施创新化教育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发展潜能
在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下,针对教学来讲就必须要对现行的经济方式以及大的经济环境进行适应,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学生更好的适应时代的发展。所以,在现在大的社会背景下,教师就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不管是在教学的内容方面还是在教学的方式方面都有所改变,其中最直接的就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的考虑学生的自我创新的能力和自己探索的能力,使得学生更好的根据自己的现实情况进行相对应的创新方向上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的激发出学生的创作潜能。
四、结语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要保护学生的个性并给其发挥与成长的环境空间。每个学生都自身的特性,而这些特性表现出来正是其艺术特色。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将自身的内心世界表现出来,并多肯定学生对他人作品的不同看法。最有效的教学是立足学生实际而展开的教学,也就是因材施教。教师要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艺术贵在有“新”,学生阶段是思维最活跃、想法最天马行空的阶段,其创新精神正处于萌芽阶段。教师要注重发掘这些闪光点,并进行鼓励,呵护其开花结果。在教学中教师要营造轻松自在的学习氛围,并对学生进行观察力与想象力的引导。同时要运用不同方法进行课堂激趣,激发其创作欲与表现欲。
【参考文献】
[1]邱珉琦.浅析新时期高职美术教育的现状和发展策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8(25).
[2]格桑次仁.我区美术教育发展之思考[J].西藏艺术研究,2010,(04).
【关键词】高职美术 教育 创新
引言: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以及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高职美术教育作为文化教育领域不可或缺的部分获得了广泛的发展空间。同时,科技的飞速发展、知识的不断更新以及网络社会的逐渐形成使美术教育的内容不断增加,教学手段不断丰富,教育环境也日益复杂,不断影响和冲击着传统的美术教育途径。这就要求高职美术教育工作者及时调整、改造和创新美术教育的实施途径,使其更具实效。
一、高职美术教育的目标
高职美术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成为具有一定的美术技能,并具备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的人,更重要的是要求学校美术教育应面向世界历史文化的巨大精神财富,来揭示美术作为一种人文学科的精神实质与人性内容,让学生接触和了解大量丰富的世界优秀美术作品,使它们掌握和了解各种不同的美术形式及语言,并且在学习某一具体美术形式的历史及特征的过程中,掌握和了解美术独特的语言符号系统,从而去感知世界,认识世界,不断地继承和汲取人类已有文明成果,积累人生的间接经验,正确理解和处理人与世界、人与人的关系,促使学生的情感、素质、人格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与提高。以此来推动人类文明与社会进步。
二、高职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1.注重传统式课堂教育途径,现代化技术水平仍需加强。目前,高职美术教育主要通过专业基础课和技能训练课等课程途径开展,将课堂作为教育主渠道和主阵地。由于受传统美术教育的影响,我国高职美术教育在课堂教学某些方面依然存在着一些滞后现象,影响了现代化教学水平的提升——“传统的美术教学主要是以教师初步讲解、学生单独练习、教师再予修改的模式进行的,理性知识太多,感性材料太少,限制了学生全面认识事物,限制了创造性的发挥。”②所以,高职美术课堂教育需更多地融入现代化的教学内容和加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不断提高教学效果,使美术教育主渠道实现现代化的提升和改造。
2.课程设置不科学。美术课程在美术学院课程体系中属于专业主干课,而在高职院校美术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中属于专业辅修课,两者的培养目标不同,美术课程在两者的教学计划中所占的课时量和课程比重也不一样。高职院校美术教育专业的学生不同于美术学院的学生,他们绝大部分人在入学前从未进行过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而美术学院的学生在此方面显然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他们都经历过高强度、系统化的专业训练,专业水平相差悬殊。若高职院校不结合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盲目的与专业的美术学院采用相同的课程标准,教学效果必然会适得其反。大部分高职院校在美术教育方面不考虑自身实际情况,盲目地跟在别人后面,导致自己培养出的学生在综合能力方面落后于他人。
三、高职美术教育的创新
1.加强多媒体技术应用,提升课堂教学的现代化水平
课堂教学作为传统高职美术教育的主渠道,受限于感性材料的匮乏和教学手段的单一,在科技水平不断发展和技术手段日益丰富的趋势下,亟需现代化的提升和改造。现代多媒体技术可运用立体的、动态的、连续的、全面的表现方法反映美术教学过程,并可通过声、形、色并茂的综合方式进行传达,对提升美术课堂教育途径的现代会水平起着重要作用。
2.优化学校的教学结构,统筹兼顾高校美术教学的整体和谐发展
在学生的培养的过程中,要将基础知识部分与专业的教学部分相互呼应,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学生掌握更好的技能和具备更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我们知道基础绘画对于设计的贡献是很大的,没有基础绘画功底的设计是没有任何的美感和表现力可言的。所以,基础性的教学是学生能够更好的将专业的知识融汇到学习中的一个关键所在。专业的教师具备相对比较专业的素养,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对学生因材施教、灵活的使用各种教学的手段,使得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更好的适应教师的教学手段,并且不断的通过教师的教学和授课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开阔自己的视野。
3.美术基础教学要与实际需要相结合
职业美术教育强调的是美术的实用性。在美术基础训练中,要大量压缩室内素描、色彩等美术基础课训练的时间,着重强调速写式素描、色彩的训练,重视对学生快速造型能力的培养。在技能训练的同时,教师要注意把学生的心理导入到创作、设计的状态之中,从而有序地刺激、强化学生的创造欲望和思维活动,使学生的创造意识和表现能力得到全面提高。同时,要加大电脑教学的力度。现在电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学习、工作必不可少的工具,对从事美术工作的人更是起到其他任何工具都不可代替的作用。
4.实施创新化教育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发展潜能
在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下,针对教学来讲就必须要对现行的经济方式以及大的经济环境进行适应,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学生更好的适应时代的发展。所以,在现在大的社会背景下,教师就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不管是在教学的内容方面还是在教学的方式方面都有所改变,其中最直接的就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的考虑学生的自我创新的能力和自己探索的能力,使得学生更好的根据自己的现实情况进行相对应的创新方向上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的激发出学生的创作潜能。
四、结语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要保护学生的个性并给其发挥与成长的环境空间。每个学生都自身的特性,而这些特性表现出来正是其艺术特色。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将自身的内心世界表现出来,并多肯定学生对他人作品的不同看法。最有效的教学是立足学生实际而展开的教学,也就是因材施教。教师要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艺术贵在有“新”,学生阶段是思维最活跃、想法最天马行空的阶段,其创新精神正处于萌芽阶段。教师要注重发掘这些闪光点,并进行鼓励,呵护其开花结果。在教学中教师要营造轻松自在的学习氛围,并对学生进行观察力与想象力的引导。同时要运用不同方法进行课堂激趣,激发其创作欲与表现欲。
【参考文献】
[1]邱珉琦.浅析新时期高职美术教育的现状和发展策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8(25).
[2]格桑次仁.我区美术教育发展之思考[J].西藏艺术研究,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