殖民与种族创伤:新马华文文学中的灾难书写

来源 :华文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f_00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世纪以来为了逃避战乱等灾难,华人开始大量移居至南洋,然而并没有迎来想象中的乐土。此时的英国殖民者将华人作为苦力极尽剥削,王润华透过“橡胶”等植物意象,隐喻了华人的身不由已。随着太平洋战争爆发,不得不面对更加暴虐的日本殖民,不管是被强奸以致发疯的女性,还是被杀害的游击队,亦或是后来的新加坡大屠杀,都给华人族群带来了巨大的创伤。这样的创伤并没有随着殖民统治结東而完结,从马来西亚建国初期马来人对华人的追杀,乃至到后来的五一三种族冲突,华人都不得不面对日趋严峻的局势。面对本土政权的打压,以及强势的西方文化,
其他文献
那时你还不满6岁。没人告訴你生活怎么会是这样。生活本来就是这样。世界是光明的万物,或者被黑夜关闭。你的脑门打不开。一些无名的忧念和希冀还没有发生。   但那是永志的时光。你在看,在听,在触摸,无数影像在脑子里播种。你虎头虎脑,跟旷野里那头黑黢黢的小牛犊一样懵懂,家中的黄狗乐意带着你玩耍,教会你活泼与自由。时光漫无边际。祖母一动不动地坐在自家禾场的柴堆旁,母亲天没亮就去生产队出工,空中飘来祖父和父
期刊
题记:1985年7月24日,“长漂第一人”尧茂书遇难后,激起一股异乎寻常的凝聚力量,中国当代漂流探险史由此翻开新的一页……长江上的漂流队至少有6支:国家队、民间队、青年队、个体队等等,1986年堪称中国的漂流年。“长江漂流”成为事关民族尊严的大事,成为当年中国十大新闻之一。冯春1957年生于成都。现为中国科学探险协会理事、青海省玉树市政府漂流总顾问。中国漂流探险运动开创者之一,累计漂流里程超过1万
期刊
一、“世界意识”的百年流变与当代形态      在传统中国,“世界”多以“天下”的概念出现,以儒家为代表的国家意识形态,将作为个体的人整合进家、国、天下的递进概念中,形成了一套完整严密的文化体系,加之前现代的地理闭塞,个体的所谓“世界”往往被纵向贯穿,成为组织、稳定、传承政治权力的解释。近现代史中,面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入侵,从天朝上国幻梦中惊醒的知识分子开始放眼世界,“世界”在地理概念上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