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课堂寓情于美的教学研究初探

来源 :参花(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fuhai59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将针对声乐课堂中美育教学的缺失,直面审美教学困境,挖掘寓情于美的教学原则,更好地坚守审美的精神维度。
  关键词:寓情于美 声乐艺术 艺术评鉴 教学模式
  一、寓情于美的声乐课堂实现了课堂价值重释
  (一)声乐课堂审美与声乐之间的关系
  一方面,寓情于美的声乐课堂追求“无我之境”。声乐课堂建立在感性基础之上,通过感性去认知世界,整合一切内容。基于审美主义的声乐课堂提倡宏大叙事或者元叙事,强调经验,追求统一性和一致性,消解声乐艺术构思中的自我。另一方面,声乐课堂崇尚对于意义确定性结构“有我之境”。声乐课堂中能指和所指是统一的、有内在联系的。声乐课堂重视声乐教师的自我参与,对于音乐内容进行加工和概括,将喜怒哀乐融入声乐艺术中,直观展示主体情感诉求。
  (二)声乐课堂审美的多样化特征
  当下声乐课堂中,音乐教师往往有较高的学历、艺术修养,教学理念较为先进,能够快速接受西方声乐艺术诸多全新概念,从而呈现出重情感表达、重符号化呈现的特质。基于审美主义的声乐课堂也发生了变化,强调消弭声乐艺术与非声乐艺术之间的局限性。声乐艺术与非声乐艺术之间的界限被逐渐消灭,技术和信息传媒等角度逐渐融入社会的方方面面。在媒介傳播中,在个人感知中美与丑之间相互转化,真与假之间相互沟通,所谓的道德美学实践及其文明标准都在这个符号体系中被弱化。
  寓情于美的声乐课堂呈现出多样化特征。第一,大众文化特征。审美文化的主流形态随大众文化、商业文化所主导的文化世界转向。这一转变借助大众传媒的力量,声乐逐渐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第二,图像文化特征。当前,文化领域的审美观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多维度的感官体验成为感受形式。在此基础上,声乐课堂中突破了传统声乐艺术表达方式。第三,非线性生命体验。声乐课堂通过间断式叙述方式,将元素与机构分离,并通过超链接将它们无须离散的机构联系起来,从而产生一种意义上的具体性。
  二、寓情于美的声乐课堂丰富了师生自由表达
  (一)声乐课堂人性自由的审美意义
  一是审美的自由。声乐课堂审美理念突出了情感的自由,生命理念是形象化的理性观念,它本身就是审美的自由感。同时,声乐课堂审美的自由特性及其无功利特质,能够引起知觉性而显示出美的自由特质。二是艺术与救赎。在基于审美主义的声乐课堂中,我们感受到了生命本身的一种动态过程,它使我们能够变得更为自由而积极。三是内在的自由。寓情于美的声乐课堂接近人类心灵自由,它在于审美的自由,美创造的境界,形成了具有丰富精神内涵的生命质感。
  (二)声乐课堂审美与人的自由
  首先,声乐课堂审美自由就是抗争。基于审美主义的声乐课堂,通过审美的自由实现精神的解放,体现了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其次,声乐课堂审美自由就是行动。只有自我的创造性的自由,才能让审美具有自身的超越性,从而真正将美感体现出来。再次,声乐课堂审美自由就是超越。声乐课堂自由是对主体的超越,审美自由就是一种超越性的自由、精神上的超脱。
  三、寓情于美的声乐课堂完善了学生想象的表达
  (一)声乐课堂中想象的价值
  对于声乐艺术教学来说,声乐艺术想象是其必要条件,离开了想象的声乐艺术是没有创造性的、干枯的声乐艺术类型。审美想象具有幻觉性与逼真性、自由性与逻辑性、直觉性与审美性诸多特征。第一,虚幻性与真实性。声乐课堂想象来自教师和学生的内心世界,充满着审美的梦想,是通过美的规律来营造具有审美价值的声乐艺术幻象。第二,自由性与逻辑性。声乐课堂生命想象的自由性,体现的是审美思维,是对于常规生活和日常逻辑的一种突破和超越。第三,审美想象的价值诉求。声乐教学时发挥自己想象力的作用,体现出对于声乐艺术想象的价值认知。这种价值认知表现为假设式想象、对比式想象、夸张式想象。
  (二)声乐课堂审美下想象的形式
  一方面,理性审美规则与想象之间紧密相关。对于传统声乐艺术设计作品来说,形制法则、操作方法都至关重要,决定了声乐艺术设计的基本面貌。对于声乐课堂的设计,我们应当既强调其规则执行,注重其规则性和想象性,接触情感目的要求和意图实现个人主观的想象。另一方面,理性审美规则反对直接性。我们看到现在声乐课堂在进行声乐作品教学时,会将其置于各种形式的修辞之中,借助规则框架,用修辞来安排线条,超越个人主观情绪和日常生活标准,激发声乐教学想象力和灵感,创造出具有意味的声乐艺术。
  四、结语
  审美作为一种价值范畴,在课堂教学中具有价值评判意蕴。本文针对声乐课堂中美育教学的缺失,直面审美教学困境,将审美问题放置于理性审美与价值的交织互动中,挖掘出寓情于美的教学原则,更好地坚守审美的精神维度。
  参考文献:
  [1]吴诗中.展示陈列声乐艺术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78.
  [2]刘翰林.博物馆设计[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90.
  [3]彭娟.展示设计[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12.
  [4]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来自未来的传统[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34.
  (作者简介:陈慧,女,硕士研究生,赣南师范大学科技学院音乐系,研究方向:声乐)(责任编辑 王玲)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有一条玉带似的大江,源自长白山脉,弯弯曲曲环绕张广才岭,润泽着黑龙江东南部的黑土地,滋养着这里的生灵。它流淌着,记录着,倾诉着,时而低声呜咽,时而欢歌笑语……,满语叫它“穆丹乌拉
【摘要】港西油田聚合物驱油后进入后续水驱阶段的区块逐年增多,聚合物驱油基本失效,如何改善区块现状和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是港西油田面临的重要问题。聚驱油藏中存在一定聚合物,并以之为营养源的细菌,这样可以利用微生物的降解作用除去油藏中残留聚合物,以达到进一步提高聚驱后油藏采收率的目的。为此开展了聚驱后微生物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室内研究及现场试验,取得明显的增油降水效果,并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聚合
感觉所指的是人大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反映,而认知指的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每一个人对认知都有不同的看法。感觉是认知的根本,认知是建立在感觉之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开设的现代汉语课程,目前使用的教材、教学方法都不能很好满足专业的需求。该课程教学应从教学实践出发,培养学生从汉语知识到汉语教学能力的转化,使学生既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传统的体育教学方式已经落后于时代的发展,面对新的市场要求,体育课程必须进行全面的改革。众所周知,高校是我国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体育教学活动是保障学生健
摘 要:习惯是一种重复性的,无意识的日常行为规律,它往往是通过对某种行为的不断重复而获得的。小学阶段正是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学生自觉克服不良行为,是实现素質教育的关键点,而培养学生良好作业习惯便是其中的一项,但是良好作业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培养的,只有在教师和家长正确引导、学生不断努力下,才能有所养成。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如何培养学生拥有良好的作业习惯,通过家校整
提升高校辅导员实践育人能力是人才培养的需要,也是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我校从构建工作培训平台、打造社会实践活动平台、搭建实践育人项目建设平台等工作实践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