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钟书先生的边缘人生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ctusspi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窗》一文是选自钱钟书先生《写在人生边上》一书中的一篇散文,本文欲从《窗》这一篇小散文中去窥视钱先生之大人生。本文认为:钱先生的人生是边缘化的,他远离名利场,以自己的方式过自己真性情的生活,导致这种人生状态的是他对人生的态度,人生态度决定人生状态,而《窗》一文恰巧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钱先生人生态度的窗口,从这一窗口我们约略能知道成就钱先生边缘人生的原因。
  关键词:边缘化 真性情 淡薄 成就 快乐
  
  《窗》一文选自《写在人生边上》一书,距今已有将近七十年。对于此书,钱先生在1982年重印本序中说道:“《写在人生边上》是四十年前写的,那时候,我对自己的生命还没有愈来愈逼窄的边缘感觉。”几十年后,钱先生的著作被称为“天下奇书”,国内学者称其为“当代中国文坛的昆仑高峰之一”。然而钱先生却有了“愈来愈逼窄的边缘感觉”,为何?在《写在人生边上—序》中,钱先生曾说:“假使人生是一部大书,那么下面的几篇散文只能算是写在人生边上的。”就让我们从这人生边上的散文《窗》中,去约略窥探原因一二吧。
  “又是春天,窗子可以常开了”,开窗却有条件,那就是要等到春天;等到风和日丽、鸟语花香。如此繁荣的景象诱惑得人“在屋子里坐不住,就从门出去”。人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充分享受着春天温暖的阳光、清新的空气,满足了对繁荣占有的欲望。也有人能经受住这诱惑,甚至认为这不是诱惑,不必占有,只需立于窗前欣赏便足矣,这人就是钱先生。钱先生一生淡泊名利,那让人趋之若鹜的繁华在他看来,是“太贱了”,为什么贱呢?“到处是阳光,不像射破屋里阴深的那样明亮;到处是给太阳晒得懒洋洋的风,不像搅动屋里沉闷的那样有生气。”钱先生所欣赏的是阴深中的一缕阳光、沉闷中的一丝空气,是雪中送炭,而世人更愿意锦上添花,因为这样才能满足欲望。所以当人们匆忙从门出去追逐名利之时,钱先生却愿独自留在屋里享受这如画的风景,不受世俗名利之累,细细品尝人生滋味,成就了他的边缘人生。
  在《窗》一文中独自留在窗里的好处是在和屋外的比较中表现出来的,既比较,就要比出不同、比出是非,这其中必是要体现出作者的好恶来的。钱先生之喜欢窗内而恶屋外,不在于屋外的风景本身;在于看风景的角度;在于一种心态。“若据赏春一事来看,我们不妨这样说:有了门,我们可以出去;有了窗,我们不必出去。”为什么不必出去?因为:“小屋子可成极乐世界。”在这里我们可以随心所欲,自己成为自己生活的主人,如陶渊明所说:“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在这里我们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说自己想说的话,如朱自清所说:“便觉是个自由的人。”是不是所有人都认为小屋内是最好的,不必出去呢?其实对于大多数人来讲,小屋有一个致命的弱点,无名无利。“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能静坐小屋,看窗外繁华热闹而不为所动,这该是何等胸襟。冬天好办,屋外冷,也没什么可诱惑人的,不出去倒也罢了。若是春天还肯不出去的,便是少了,不出去也不抱怨,还觉得是享受的,怕就剩下钱先生了。从旧中国到新中国;从外国到中国;从旧文化到新文化,在世事变迁中一路走来的钱钟书先生依然泰然处之而宠辱不惊,依然保持着自己的真性情。
  “窗子许我们占领,表示享受”,窗为我们打开的是人的精神世界,“窗可以说是天的进出口”,这个“天”字展现的是一片天空,一种境界,一种精神的自由状态。通过窗,我们实现了“天人合一”,将人性解放出来,重新复归于自然,达到一种“万物与我为一”的精神境界。所以“从窗进屋者,大凡两种人:小偷和情人”。这两种人,前者违反了人制定的典章制度,后者违反了道德规范,而恰恰是由于人制定了各种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使人丧失了原来的自然本性,小偷和情人所做的,正好是打破了这些人为的枷锁,使人恢复了本性,这正是钱先生所追求的心灵自由的境界。身外之物从来都是心灵自由的枷锁,绝大多数的人一生不停变换枷锁,背负至死仍不能醒悟。钱先生是少有的清醒着,也因其少,而成为孤独者,从而成为难以入世的边缘人。边缘化是钱先生遵循自己本性作出的自然选择。
  杨绛先生在《我们仨》一书中描述了这样一个真实的钱钟书:
  “钟书这一辈子受到的排挤不算少,他从不和对方争执,总乖乖的退让。”
  “能和钟书对等玩的人不多,不相投的人就会嫌钟书刻薄了,我们和不相投的人保持距离,又好像是骄傲了,我们年轻不谙世故,但是最谙事故的人同样也遭非议。——我们——很脱离群众。”
  “钱钟书乃是兼具‘国学’修养、古文功底、旧诗造诣与文人气质的不可多得的现代学人,从这个意义上,他堪称中国传统文化命脉的接续者,也可以说是中国古典文化的现代传人。”[1]他有如此才华却隐忍,退让,远离是非,但他并不因此而痛苦,他找到了心灵的出路,那就是“窗”,躲进小屋成一统,让自己的真性情由窗出入。于是我们看到了他和他的家庭快乐的生活,“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与世无求,与世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我们稍有点快乐,也会变得非常快乐。”[2]
  钱钟书先生以他的睿智在人生的边缘处找到了自己的一方乐土,于窗内看透这纷扰的世界,“假使窗外的人声物态太嘈杂了”,索性将窗关上,绝无半点留念、犹疑,“关了窗好让灵魂自由地探胜,安静地默想”,决不愿为了身外之“名、权、利”一类所累,只求内心深处真情的满足,“你觉得窗外的世界不过尔尔,并不能给予你什么满足,你想回到故乡,你要看见跟你分离的亲友,你只有睡觉,闭了眼向梦里寻去”。他名震中外却极少接受媒体采访;他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却只愿挂个虚名而不要实权;他和夫人一起将稿费捐给母校清华大学设立好读书奖,一年七十万。以其才华、学识、见解,当可济世却安于一隅,为的是活出真性情来。“窗子许里面的人看出去,同时也许外面的人看进来。”试问世间能有几人敢让人这样看进来的?有几人能活得像钱先生一样通透?那些在春天要跑出门的人真是去欣赏美景吗?怕是各怀鬼胎吧?真正的欣赏者在窗内,是钱钟书先生。
  一段时间以来,对于钱先生这样一种边缘化的、洁身自好的处事方法,一些人颇有微词,对于钱先生在文革中的做法激烈地责问:“为什么不奋起抗争?为什么没有以死相谢?比如自缢、投湖或卧轨。”若真如此,那部代表着中国古典文化在20世纪最高结晶的鸿篇巨制《管锥篇》又怎能得以问世?文革中的钱先生白天挨批斗,晚上写文章,以其超强的人格和智慧处变不惊,“泰山崩于前而色不改”,这是何等胸襟?还有什么值得“抗争”呢?以钱先生之胸襟,海纳百川,何事可争?这世间之景他从窗内看了个清楚明白,开窗还是关窗?看还是不看?全在自己性情所至。“要是从后窗进来的,才是女郎们把灵魂和肉体完全交托的真正情人。”当世人还在讨论争还是不争、怎样争时,钱先生早已置之度外、潜心学问了。
  “门是人的进出口”,这里有着许多欲望;“窗是天的进出口”,在这里实现了天人合一;在这里已无欲可求;在这里有的是对世界的宽容。这里虽居闹市,却自成田园,田园中人自得其乐,其乐融融。这是钱先生的人生选择,他是一个如庄子、陶渊明的隐者,准确地说,是一个“隐于市”的隐者,他是快乐的。因为他找到了这一扇通向快乐的窗,“窗许我们占领,表示享受”,而“一切快乐的享受都属于精神的”[3],人这一生所追求的不正是精神的快乐吗?
  
  参考文献:
  [1]龚刚.钱钟书——爱智者的逍遥.北京出版社出版,2005年1月.
  [2]杨绛.我们仨.三联书店,2003年7月.
  [3]钱钟书.写在人生边上——论快乐.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年5月.
  [4]文中未注明出处的引文均选自《写在人生边上——窗》.
其他文献
创新教育,就是指以培养创造型人才为目标的教育。它要求在注重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高度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即不仅要授之以“鱼”,而且要授之以“渔”,更加要导之以“创”。创新教育是一种超越式教育,它不以“重复过去”为己任,旨在人文本质上创造超越前人的一代“新人”。创新教育是一种健全的人格教育,它努力塑造智商与情商和谐共融、完善健全的理想化人格。创新教育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它属于
摘要: 本文作者主要阐释了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的经验:拥有“三心二意”。  关键词: 大学法学教师 “三心” “二意”    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吉诺特博士说:“在学校当了若干年的教师之后,我得到了一个令人惶恐的结论——教学的成功与失败,‘我’是决定性因素。”教师就拥有了这样极大的力量。我要做一个怎样的老师?我常常问自己。我是让孩子们活得愉快还是悲惨,是启发灵感还是扼杀创意,是教人还是伤人?在独立
摘 要:建筑效果图的好坏标准其实并不是那么容易确定的,根据表现建筑对象的不同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表达方式:可以是写实性质的,也可以是非写实的艺术的表现,或者是建筑概念的形式等等。所以我们并没有必要去特意引导学生用什么方式来表达,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多提供一些资料,让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自己去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用自己认为最恰当的方式来表达。  关键词:建构 效果图 艺术的表达 教学设计    在以技术为主
被世人称为贾太傅的西汉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贾谊,是一个曾经影响历史的传奇人物,但他一直没有受到重用,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当过长沙王太傅,而被世人称为贾太傅的西汉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贾谊,是一个曾经影响历史的传奇人物,他的故事至今令人感怀。  少年才高 深谋远虑  贾谊天生聪慧,才华横溢,18岁被颇有学问的河南郡守召至门下,21岁被汉文帝刘恒召为博士,成为整个汉朝最年轻的一位博士。  
摘要: 本文首先对网络教育评价标准的国内外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将网络教育评价与传统教育评价的不同侧重点进行了对比和分析,发现在现有网络教育标准中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不能有效地解决网络教育对评价的要求。本文以英国开放大学为网络教学与评价的成功個例进行了具体的分析,找出了中国的网络教育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解决建议。
摘 要:本文采用语音实验的方法,以对桂林方言和英语语音的分析为基础,通过对比桂林方言和英语发音,考察口音是否就是母语负迁移在语音层面上体现的实验假设。以便为纠正和克服不正确的发音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  关键词:语言迁移 负迁移    一、语言迁移的基本理论及其概念。    语言迁移长期以来一直是语言学家、心理学家及外语教师所探讨的重要课题。今天,语言迁移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作用得到了广泛的承认,并已
摘要: 班主任不仅担负着教书育人,传播人类文明,培养合格人才的重任,而且是学生的第二监护人。班主任的知识水平、业务能力、思想道德、心理素质如何,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各方面的发展。班主任良好的思想品德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起着奠基作用。  关键词: 班主任德育智育影响    当今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是:不仅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心理素质,要知识与能力并举、智育与德育并重,只有这样的
摘要: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最有效的内部动力。艺体类专业学生更需要提高英语学习兴趣。本文对艺体类专业学生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提高他们英语学习兴趣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 艺体类专业学生 大学英语教学 学习兴趣    近年来,外语界的专家、学者们就如何改进大学英语教学、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研究,并提出了教改的方法。但就全国来说,我国大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从教师方面来看,教学观念没有更新,仍然在按升学指挥棒进行教学。教学方式方法落后,填鸭式教学、复印机式教学、故事课式教学现象还存在,令人担忧。从学生方面看,不重视历史课,对历史课不感兴趣,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从教学过程来看,本来生动活泼的历史课堂变成了一个个知识点的复述和简单的归纳过程,学生的思维空间受到限制,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这有悖于中学历史教学的目
我们从上学期开始对“单元主题式综合性学习”进行课题研究。所谓“单元主题式综合性学习”,就是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的一种单元整体备课,教学的理念与意识。也就是以单元主题为依托,在整合教科书选文内容,教学活动内容,联系可链接的丰富课外课程资源的基础上,进行全面考虑的单元整体备课、教学。我认为此不失为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一块鲜花绿地,乃甘为其中一丁。  下面,我就以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四单元《坚持》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