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核心技术引领、市场化技术成果转化平台、科学高效的金融支持体系是青岛高新区成功的三个重要因素。“十二五”期间,青岛将建设六个金融聚集区,高新区作为其中的科技创新金融示范区,获得了更加明确的发展方向。而实际上,经过3年多的开发建设,高新区已经在科技创新金融体系建设方面迈出了实质性步伐,通过引进高端金融业态载体,引入多元化市场资本介入,探索新型融资平台,助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探索产业、金融、技术融合的新模式,一个以先进理念为引导,与国际接轨,探索全新发展模式的科技创新金融示范区正在胶州湾北岸快速成长。
制定鼓励政策,引入多元化融资。以创新型企业的融资需求为出发点,在保证银行贷款资金供给的基础上,通过政策引导、鼓励和引进市场化、多元化的融资机构和形式,是高新区当前和今后的一个重要着力点。为促进高新区创新金融发展,在调研了解区内企业金融需求的基础上,前不久高新区联合青岛市人民银行组织召开了企业金融需求对接会。中国银行、青岛银行等9家商业银行主要负责人参加,为嘉星晶电、恒业生物等10个入驻项目解决融资难题。积极协助市人民银行制定支持高新区科技企业融资扶持政策,并研究起草高新区鼓励金融业发展实施意见。成立了高新区创新金融联盟,12家金融机构成为首批联盟成员。通过组织产业项目金融需求联合评估会议、调研、培训和沙龙等多种形式,反映金融机构发展诉求,推动产业与资本双轮协同发展。
在成功举办首届蓝色经济区股权投资高峰论坛的基础上,大力引进股权投资机构,鼓励各类风险投资与科技创新产业的结合。累计引进股权投资机构17家。拥有全省首家外资股权投资基金和全市首家省创投引导基金支持的股权投资基金,已成为山东半岛地区股权资本发展的热点区域。
启动引导基金,撬动市场资本。为进一步加大高质量投资机构引进力度,吸引股权基金更多投向高新区科技企业,高新区积极研究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放大作用,切实实现资本与产业的协同发展。日前,高新区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设立方案和基金管理办法已正式印发。高新区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总规模1亿元,首期安排资金3000万元。引导基金不以盈利为目的,旨在通过政府引导,通过阶段参股、跟进投资和风险补偿方式,吸引社会资本重点投向生物医药等符合高新区产业发展定位的战略新兴产业,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上市步伐。
青岛高新区积极组织各园区全面开展新三板试点准备工作。青岛高新区已签约新三板试点企业33家,其中6家企业通过券商内核推荐,2家通过预内核,后备企业103家,备案资格券商总数达到18家。通过加强与国家科技部、中国证监会和市有关部门沟通与合作,高新区新三板试点准备工作得到科技部条财司高度评价。
创新融资形式,试行无形资产质押贷款。为解决科技型企业资金瓶颈,高新区联手青岛银行,共同在高新区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工作。青岛银行将以企业发明专利权、实用新型专利权、注册商标权及著作权等为抵押物,结合知识产权价值评估结果确定质押贷款额度,一般为评估价值的20%,最高为评估价值的30%。目前,青岛光电研究院已与青岛银行高新区支行达成节能物联网照明产业化项目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意向。
引进高端项目,搭建发展载体。青岛高新区以生态科技新城为目标进行整体开发建设的高新区胶州湾北部园区,在大力引进集聚电子信息、生物与医药、先进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的同时,同步培育建设科技、生产、生活服务业,科技金融是其重点之一。高新区胶州湾北部园区目前正在加紧建设的各类项目中,中国人民银行山东半岛钞票管理中心是青岛高新区成立以来引进的首个金融类项目。项目建成后,钞票处理业务覆盖青岛、烟台、威海、东营、潍坊、日照等山东半岛城市群,票据清分、交换业务覆盖整个青岛辖区。这标志着青岛高新区在构建现代服务业体系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将进一步促进青岛高新区金融服务要素的聚集。另外雨润集团在青岛高新区投资60亿元,用于科技金融中心、五星级酒店、北方区域总部三大项目的建设。科技金融中心计划投资12亿元,打造功能完善、设施一流的科技金融服务平台,重点吸引银行、保险、股权投资、担保等金融机构入驻,为高新区企业提供高效的金融服务。该项目有望于明年6月底投入使用。
中信银行、青岛银行等一批金融机构已经进驻高新区。高效率、高层次引进设立各类新的金融机构,提升科技金融业发展的承载能力,逐步成为高新区科技创新金融示范区的一个明显特点。
制定鼓励政策,引入多元化融资。以创新型企业的融资需求为出发点,在保证银行贷款资金供给的基础上,通过政策引导、鼓励和引进市场化、多元化的融资机构和形式,是高新区当前和今后的一个重要着力点。为促进高新区创新金融发展,在调研了解区内企业金融需求的基础上,前不久高新区联合青岛市人民银行组织召开了企业金融需求对接会。中国银行、青岛银行等9家商业银行主要负责人参加,为嘉星晶电、恒业生物等10个入驻项目解决融资难题。积极协助市人民银行制定支持高新区科技企业融资扶持政策,并研究起草高新区鼓励金融业发展实施意见。成立了高新区创新金融联盟,12家金融机构成为首批联盟成员。通过组织产业项目金融需求联合评估会议、调研、培训和沙龙等多种形式,反映金融机构发展诉求,推动产业与资本双轮协同发展。
在成功举办首届蓝色经济区股权投资高峰论坛的基础上,大力引进股权投资机构,鼓励各类风险投资与科技创新产业的结合。累计引进股权投资机构17家。拥有全省首家外资股权投资基金和全市首家省创投引导基金支持的股权投资基金,已成为山东半岛地区股权资本发展的热点区域。
启动引导基金,撬动市场资本。为进一步加大高质量投资机构引进力度,吸引股权基金更多投向高新区科技企业,高新区积极研究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放大作用,切实实现资本与产业的协同发展。日前,高新区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设立方案和基金管理办法已正式印发。高新区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总规模1亿元,首期安排资金3000万元。引导基金不以盈利为目的,旨在通过政府引导,通过阶段参股、跟进投资和风险补偿方式,吸引社会资本重点投向生物医药等符合高新区产业发展定位的战略新兴产业,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上市步伐。
青岛高新区积极组织各园区全面开展新三板试点准备工作。青岛高新区已签约新三板试点企业33家,其中6家企业通过券商内核推荐,2家通过预内核,后备企业103家,备案资格券商总数达到18家。通过加强与国家科技部、中国证监会和市有关部门沟通与合作,高新区新三板试点准备工作得到科技部条财司高度评价。
创新融资形式,试行无形资产质押贷款。为解决科技型企业资金瓶颈,高新区联手青岛银行,共同在高新区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工作。青岛银行将以企业发明专利权、实用新型专利权、注册商标权及著作权等为抵押物,结合知识产权价值评估结果确定质押贷款额度,一般为评估价值的20%,最高为评估价值的30%。目前,青岛光电研究院已与青岛银行高新区支行达成节能物联网照明产业化项目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意向。
引进高端项目,搭建发展载体。青岛高新区以生态科技新城为目标进行整体开发建设的高新区胶州湾北部园区,在大力引进集聚电子信息、生物与医药、先进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的同时,同步培育建设科技、生产、生活服务业,科技金融是其重点之一。高新区胶州湾北部园区目前正在加紧建设的各类项目中,中国人民银行山东半岛钞票管理中心是青岛高新区成立以来引进的首个金融类项目。项目建成后,钞票处理业务覆盖青岛、烟台、威海、东营、潍坊、日照等山东半岛城市群,票据清分、交换业务覆盖整个青岛辖区。这标志着青岛高新区在构建现代服务业体系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将进一步促进青岛高新区金融服务要素的聚集。另外雨润集团在青岛高新区投资60亿元,用于科技金融中心、五星级酒店、北方区域总部三大项目的建设。科技金融中心计划投资12亿元,打造功能完善、设施一流的科技金融服务平台,重点吸引银行、保险、股权投资、担保等金融机构入驻,为高新区企业提供高效的金融服务。该项目有望于明年6月底投入使用。
中信银行、青岛银行等一批金融机构已经进驻高新区。高效率、高层次引进设立各类新的金融机构,提升科技金融业发展的承载能力,逐步成为高新区科技创新金融示范区的一个明显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