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暖阳

来源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x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冬日的太阳格外珍贵,在这动物冬眠、小草枯黄的季节给人以生机。我便在一个尽管寒冷却阳光明媚的日子出门购物。
  结账的队伍如长龙,我推着购物车接在了长龙后面。购物车里整齐地竖着八瓶各式各样的黄酒。
  身后传来一个有些沙哑的声音,是熟悉的乡音:“小姑娘,这个黄酒是多少钱一瓶的?”我回头,是个老爷爷,头发大半白了,但那对眸子显示出他身体朗健。
  “哦,这些黄酒好几个品种呢,价格都不一样的,买给我爷爷喝的,不知道他喜欢哪种,所以多挑选了些。”很久不说太仓话的我已经不大会说,索性用普通话回答了。
  “孝心,孝心啊!”老爷爷频频点头,仔细研究起这些看似大同小异的黄酒。我也望了望他的购物车,里面竟都是些巧克力、水果糖、果冻之类的甜食。
  “爷爷,你爱吃零食?”我觉得有些滑稽。
  “不,这些是买给我小孙子的。让他少吃点,偏不听。”语气带着责备,眼神里分明充满宠爱。于是,我也知道为何每次回乡下,爷爷奶奶总能变戏法似的拿出各种我喜爱的糖果了。
  闲着没事,便和老爷爷聊了起来,聊我爷爷的身体,聊他孙子的学习。挺奇特的,一个说方言,一个说普通话,却聊得那么投机。也许因为我有一个和他一样爱喝黄酒的爷爷,而他有一个和我一样爱吃甜食的孙子吧。
  轮到我结账了。我把黄酒一瓶瓶拿到结账台上,便开始掏钱。把包翻了个遍,咦?钱包呢?我有点发窘,胡乱地把包里的东西都掏出来,再都放进去。尤其看到队伍末尾几个排队的人都不耐烦地走了,我更是着急,脸像烧了起来。
  “小姑娘,别着急,忙中易出错,慢慢来。”老爷爷沙哑的乡音在背后响起,温和慈爱。我定了定神,细细翻找钱包。
  大红色的钱包终于被掏了出来,我长长舒了口气。回过头,冲老爷爷笑了笑,有些不好意思。老爷爷也笑了,满脸的皱纹,眸子却更黑亮了。
  出门,超市外依旧寒冷,路边的香樟树在冬阳里肆意舒展着金黄色的身姿,暖暖的冬阳弥漫了整个街道、树木、台阶,耳边回响的那句“别着急”,声音不高,有些沙哑,一如这冬日的暖阳,不张扬,却实实在在地温暖了我的心。
  ‖江苏省太仓市实验中学
  两个陌生人,一次偶遇,一段聊天,本来是很普通的一件事,但是作者却于文末攒出一个大大的“暖”字,这份暖流是怎样悄然汇聚而成的?玄机就在作者与老爷爷的语言描写中,更确切地说是在语言内容里。文章先实写老爷爷关注作者购买的黄酒,而自己的购物车里却不见黄酒,只有买给孙子的零食;再虚写作者回忆自己爷爷奶奶为自己准备的各种零食,而其购物车里只有爷爷最爱的黄酒……不同的身份,相同的祖孙情。本来这样的叙写已经让人感受到亲情的温暖了,然而,文章的精彩却不仅如此,其后叙写的作者付钱时的小意外,才将“暖”字推向了高潮。老爷爷对眼前孙辈作者的贴心和关心,让我们真正见识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温暖与大爱。
  【适用主题】这个冬天不太冷;温暖的一幕;暖流……(小引)
其他文献
太婆离开我已三年之久了,直到现在我仍能想起太婆拄着拐杖送我时的情景。  小时候,因为爸妈去上海务工了,所以我一直寄居在爷爷家。那时我接触最多的人除了爷爷奶奶,便是太婆了。我也爱去太婆家,她那里有好多糖果,包括我最爱的牛奶糖。太婆经常对我说:“宝驹啊,糖吃多了是要长蛀牙的。”每次说完就用拐杖轻轻地在我头上敲两下。那根檀木做的拐杖敲在头上一点儿也不痛,而太婆的劝告我是从未听过的。  曾经为了吃糖,我趁
春意,不应该出现在初春时节吗?那柳梢头的点点嫩绿,万花丛中的几簇彩色,还有那风中夹带的几丝温暖,都是初春的表现啊。然而我却在这凛冽的冬日里感受到了几丝春日的温暖。  记得那是这学期的某次考试前一天。拎著大包小包书的我独自走在回家的路上,刺骨的寒风划过我的脸颊,丝毫没有一点怜爱,那风还调皮地钻到我厚厚的手套里,使我原本温暖的手变得冰凉,就连提东西都感觉吃力。这时一个不和谐的声音传来,“啪!”手中顿时
①孩子回家时候,妈正在烧饭。切好的火腿摆进盘子,盛开如一朵花。孩子嘴急,顺手抓一片,妈虚张声势,筷子敲过去,孩子往旁边一闪,火腿塞进嘴巴,笑着跑出去。小院阳光灿烂,残雪堆在墙角,柔软并且刺眼。孩子打一个趔趄,跌倒在地,妈在厨房里喊,别跑那么快!她追出来,将孩子往屋里拖,孩子任妈拽着,顺从地回到厨房。砂锅里炖着鸭,香气袅袅,孩子看着砂锅,又从盘子里抓起一片火腿。妈扬扬手里的锅铲,喊,先去洗手。  ②
2016年中考已经落下帷幕,各省市作文题逐一浮出水面,面对各地更加凝练、鲜活、多元、与时俱进的作文命题,《作文与考试》初中版凭借多年的经验和敏锐的预测,震撼点中83道全国各省市中考作文题,中考作文点题之王的称号,当之无愧!  1.北京以“读书 实践 收获”为题;本刊2016年1月上旬刊29页以“阅读,让我长大”为题  2.上海以“没想到,真没想到”为题;本刊2016年1月上旬刊51页以“美丽的意外
金秋九月,在全运会田径赛场上,19岁的姑娘妮娜成为赛场上的“红人”。  妮娜(Nina Schultz)是中德混血儿,在加拿大出生长大,目前在美国上大学。本届全运会首次接受外籍华人华侨运动员以个人身份报名参赛,妮娜便报名了标枪和铅球两个项目。  妮娜的标枪成绩在加拿大国内排第三,但中国女子标枪的整体实力毕竟高出一筹,再加上长途飞行和时差的原因,妮娜发挥并不理想,未能晋级决赛。不过,妮娜在自己的主项
时光,在记忆的尘埃里开出花朵,带着浅浅的亮光,照亮了湮没在回忆里的岁月,那段最美的时光。  初春,和煦的春风伴着淡淡的花香揉碎在空气里。小院里,女孩着一袭花裙,乌黑的短发在风中张扬地飘舞。脸上的笑容如她清澈的眼神一样纯净。旁边站着一位老人,望着女孩,不大的眼睛里,浸满疼爱。  女孩,采下一朵迎春花,插在老人高盘的发髻上,踮起脚尖,女孩咯咯地笑着,“外婆真好看!”这样一句天真的赞美,却让老人笑得满脸
在平凡的时间里,静心不妄动,这里,这里以外,都是种修行。  ——题记  谁听历史的歌,永恒沧桑?  有这样一个地方,文物保护科技部。这里的人反复谈到的是磨性子,静下心,沉住气。静心不妄动,专注身心合一,这既是一种手工艺,也是一种修行。  我是在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中了解到这样一种工作的,这是个细致活儿。那里从古画、古书法到古琴,从表面花纹的填补到人物表情的描摹,花费的似乎是比时间更重、最后收获
今年44岁,念完初一就辍学,如今在北京做育儿嫂的范雨素没想到,她的自述《我是范雨素》,让众多网友感动落泪。  “我的生命是一本不忍卒读的书,命运把我装订得极为拙劣。”文章这样开头。  自12岁起,范雨素辍学在老家做小学民办老师。因不能忍受在乡下坐井观天的枯燥,她放弃了转正的机会,20岁那年来到北京打工,离婚后带着两个女儿生活。  你能想象得到,范雨素在北京打过各种工,搬过很多次家。但你可能想象不到
在贫苦中崛起  “在花儿能够生长的任何地方,拔掉荆棘,种下玫瑰。”这句话,用来隐喻林肯,无疑是贴切的。我们所熟知的林肯是个伟大的人物,多年来一直以废除黑奴制、实现联邦统一而闻名全球。他是世界上最有作为的总统之一,位列美国历史上最伟大总统排名第一位。  1809年2月12日,林肯出生在肯塔基州哈丁县一个贫苦的家庭。父母是英国移民的后裔,他们以种田和打猎为生。白天,父母出门去做工,小小年纪的林肯就到野
吆喝声也是可以入诗的。“卖花声里梦江南”,这是清人舒瞻一首题画诗中的句子。卖花声像一个悠长的美梦,如此入心的吆喝现已难觅。陆游写得更妙些:“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原来尚未到来的一声饱含诗情的叫卖,也竟能让人牵肠挂肚,一夜难眠。  卖花是高雅的商业行动,就当那卖的是清新的春色吧。但一般的人,更敏感于贴近生活的吆喝。  在我还很小的时候,乡村里游走着担挑的货郎。先是拨浪鼓的声音,接着是或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