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和重构——宋应星《思怜诗》解读

来源 :长江丛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0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怜诗》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在江西省发现的宋应星佚著四种之一,其中《思美诗》十首、《怜愚诗》四十二首,是宋应星所有的现实主义政论诗歌.在揭露、批判明末社会黑暗现象的同时,彰显了他理想的美政淑世思想,解读其中对明末现实社会的批判与重构之思想内核,深化对宋应星及其思想的认识,拓展宋应星思想研究的视阈,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对在社会伦理价值建构方面进一步夯实中华文明文化自觉自信的探索上,亦有相对切实的实践意义.
其他文献
期刊
【摘要】高校贫困生就业问题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分析高校贫困生就业现状及其原因的基础上,探索高校贫困生就业援助对策,对于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就业困境;对策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高校毕业生数量急剧增,2012年新毕业大学生约为660万人,而社会就业市场却逐渐饱和,导致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贫困大学生作为其中的
为了增添旅途游兴与活跃游览气氛,导游员需要讲述很多与游览景点相关联的故事,不但能轻松愉快地与游客交流思想感情,进行指导游览、景点讲解、传播文化等服务活动,也能促使交
自从接任这个班,小杰就一直是最让我头疼的孩子。这个捣蛋鬼,脑袋瓜特灵,特会看老师的脸色行事,就是不爱学习。在他身上,我可谓“软硬兼施”,方法用尽,就是不见效果。一开始
期刊
和芸芸众生一样,我的父老乡亲,也在历史的无字碑里随草木荣枯.rn毛娃rn种庄稼是农人的营生,养牛是毛娃的生活.别人捡一处茂盛的草地,把牛拴在木桩上,就去干活了.毛娃不拴牛,
期刊
【摘要】2005年国务院提出“新农村建设”的伟大构想,经过“十一五”的伟大实践,我国新农村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也同样存在一些问题,尤其在发展思路问题上存在较大的问题,如何结合农村实际,寻找适合农村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思路,成为当前我国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发展思路;农村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农村服务业  一、引言  (1)研究背景。2005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
离开农村的现代化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离开农民幸福的社会称不上是和谐社会,离开农民的主体作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无从谈起。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农业、农村面临着异
时小福天赋条件极佳rn时小福是江苏苏州人,当时叫吴县.他家很贫穷,12岁来到北京,到北京科班学戏.他开始是学皮黄旦角,渐渐地他又学什么呢?又学昆曲旦角.学得又特别用功,所以
期刊
优秀的舞蹈演员往往需要具有严谨的音乐节奏感觉.在舞蹈教学课程中,一方面通过音乐课程使舞蹈学生对音乐节奏有理性的认识,另一方面,优秀的钢琴老师通过将张驰有度的内在节奏
期刊
一、我国没收财产刑制度的宪法基本原则相突1.没收财产刑不符合法律明确性原则。作为人类最为重要的行为规范,法律的内容必须明确、具体,由于立法的粗疏,没收财产刑适用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