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乡镇文化站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fall5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D267.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3-0277-01
  农村文化与群众文化同属一个范畴,是以公益性为主导的文化。中央提出:农村文化活动的开展,要坚持业余自愿、形式多样、健康有益、便捷长效为原则。这与文化站开展的群众文化活动的特点是一致的,所以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应当重视和加强群众文化馆、站的建设。因为乡镇文化站是实施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又因为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是担负著人们的终身教育的重任,它是“以文化人”来提高广大民众的思想道德文化素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群众文化在农村文化建设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党的十七大把建设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乡镇综合文化站是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国家开展农村文化工作的基本阵地,具有承上启下、覆盖基层、保障农民基本文化权益、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作用。
  乡镇文化站是加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沿哨所,也是搞好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主要阵地。它担负着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普及科技知识和进行科技文化教育,活跃当地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职能。因此,乡镇文化站必须围绕党的中心工作,联系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1提升人员素质,发挥乡镇文化站阵地作用
  乡镇文化站能否发挥作用,发挥怎样的作用,与文化站工作人员的素质相关。优化工作人员队伍建设,提高工作人员的管理水平是做好乡镇文化站工作的重要保证,也是保持乡镇文化站具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
  因此,首先给乡镇文化站配备具有较高思想政治素质和文化素质的专职人员,为乡镇文化站的管理提供人才保证,使乡镇文化站更有效的发挥其作用。其次,对乡镇文化站的管理人员定期进行培训,不断提高基层文化工作者的思想水平和业务素质。再次,是努力改善乡镇文化站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和生活待遇,使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坚守阵地,保证乡镇文化站工作的正常运转。为了适应新形势,上级主管部门应有计划抽调适应这方面工作的人才到基层文化站工作,以适应新形势下基层文化站工作的需要。使乡镇文化站扎根基层,服务基层,把乡镇文化站建成一个党面向群众的窗口,一个党与农民群众交流学习的平台。做到有目的、有针对地开展对乡镇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对在职干部文化知识及理论的学习,使乡镇文化站的积极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2借助文化站阵地,发挥基层战斗堡垒作用
  乡镇文化站是农村两个文明宣传教育的重要阵地和基础平台,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面前,乡镇文化站尤其要承担起以人为本、宣传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宣传党的路线与方针政策,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先进的思想文化是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重要基础。农村要稳定,离不开思想政治的辅佐;农村经济要发展,离不开先进科学文化的指引;农民素质的提高,离不开科学理论和文化知识的开导。加强乡镇文化站的建设和搭建最有效的学习平台是广大群众移风易俗的重要依托;是把两个文明建设有机结合落实到基层的重要载体;是农民群众在党的指导下为自己创造美好生活的有效途径,对促进改革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历史和现实一再告诉我们,思想领域的阵地,马克思主义不去占领,非马克思主义的东西就一定会去占领。因此,要加强乡镇文化站在基层的战斗堡垒作用,就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教育,加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教育以及加强党的基本理论、基本纲领和基本国情教育,以提高农民群众的思想觉悟,激发他们为建设现代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创造精神文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这些文明建设的强大动力,如果没有农民群众的开拓精神、坚定信念;如果没有广泛的群众性创建活动,那么,要想全面取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现代化是不可能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论述中,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搞好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按照“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要求,加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其最深厚的根源在广大人民群众当中,来源于人民群众、服务于人民大众是社会主义文化的本质要求,也是乡镇文化站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法宝。
  3开展公益性文化活动,发挥乡镇文化站载体作用
  一是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保障和发展农民群众最基本的文化权益。为了解决农民文化生活单调匮乏的问题,在图书室备有政经、科技、文学、艺术等各类图书,并将成人学校作为文化站的第二学习园地,实现资源共享。
  二是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先进的设施吸引周边村镇文化、体育爱好者行联谊和比赛。
  三是发展乡镇特色文化、重建农民精神家园。在文化站活动场所紧张的情况下,腾出一定空间为体育爱好者免费提供活动场所,保持和发扬该文化站的优势和地方文化韵味。
  四是培育农村文化队伍,增强农村文化的自我生长能力。重视发现和培养农民文化骨干,引导和扶持多个农民文艺团体,使农民真正成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
  五是服务新农村建设,培育具有现代意识的新型农民。坚持不断更新观念,根据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引导、帮助农民转变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等,提高其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尚,使文化站成为该镇加强群众联系和沟通的桥梁和纽带。
其他文献
【摘要】 反思性数学学习就是学习者对自身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及活动过程中所涉及的有关信息、思维、结果等进行反思,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重构知识网络,促进知识的同化和迁移,产生新的发现。笔者从教学实践出发谈谈如何在课堂上营造对解题反思学习的氛围、引导学生对解题进行反思,使学生感受到反思对学习数学的作用和效果。帮助学生养成对解题进行反思的习惯,教会学生对解题反思的方法,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更充分的发
期刊
【中图分类号】C4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編号】2095-3089(2012)13-0269-01  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中,每单元workbook中均涉及汉译英练习,教材的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汉译英练习,巩固和掌握本单元的重点词汇、句式及固定搭配等用法。同时,部分汉译英内容也是对本单元话题的补充和拓宽。学生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通过汉译英练习一方面丰富他们的知识,拓宽他们的视野。再通过听、说、读、写
期刊
【摘要】“比较型”题型在数学教学中经常出現,由于其形式灵活,构思精巧,知识覆盖面广,应用十分广泛。学好其解法和技巧可以开阔学生思路,活跃学生思维,有“事半功倍”之功效。  【关键词】比较型题型;特殊值法;换元法;倒数法;因式分解;构造法【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3-0270-02  “比较型”题型在数学教学中经常出现,由于其形式灵活,构
期刊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編号】2095-3089(2012)13-0271-01  高中学生在学习定语从句时,对as和which引导的定语从句解题运用中,总有些混淆。现将as和 which 的用法归纳如下:  As引导的限定性定语从句,构成的句型有:the same …as; as…as; such…as; so…as  (1). It is the same story
期刊
背景:当细胞DNA受损后,细胞会产生一系列的反应来修复受损DNA的结构,使之恢复正常功能。目前在哺乳动物细胞中发现了五个碱基剪切修复(BER)、直接修复(DR)、错配修复(MMR)、核苷
【摘要】当前,信息技术的应川日益普及,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把人类社会带入到了一个崭新的信息时代,它己对我们的生产方式、牛活方式、学习方式及思维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信息技术的应用已渗透到各学科教学领域之中。去年,我校多媒体的安装,对于从事农村中学,己习惯于传统模式教学的我来说,也是 一个崭新的领域,我尝试着使用,真切的感觉到新的教材与多媒体,学生与多媒体,教师与多媒体浑然 一 体,对于教学内容的呈现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3-0273-0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特别是山区学校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以来,我们的课堂教学方式在新旧理念的碰撞下发生了一些变化,虽有新方法、新经验不断进入山区学校,但由于我们对课程体系的研究与把握存在缺陷、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存有差距,对新课程的实施还是有很大缺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严重受到限制。尤其今年我校
期刊
【摘要】数学归纳法是证明某些与自然数有关的数学命题的一种数学推理方法,是一种形式独特的完全归纳推理,在数学解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指出了数学归纳法的理论依据——佩亚诺()的归纳公理,讨论了数学归纳法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并指出了使用数学归纳法时的注意点.  【关键词】数学归纳法;应用; 注意点【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3-0275-01
期刊
【摘要】“教师的人格对学生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是:要有高度的责任心、上进心和使命感,要有宽阔的胸怀,科学的方法,要多一分尊重,多一分宽容,多一分理解,善待每一位学生,欣赏每一位学生,相信学生未来的辉煌,就在我们的无私奉献与关爱之中。  【关键词】真诚;爱心;耐心;合谐;奉献【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B【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