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人是需要感恩的。别人帮了你,你觉得理所当然,那些帮你的人内心里难免会产生不快。不过,感恩这东西就像天气一样复杂,绝不可一概而论。 朋友的母校一百周年校庆,他一直为是否回去参加校庆而纠结。回去吧,“优秀校友”们都是被单独邀请的,会场有位子,宾馆有名单,晚会现场有影像,而他只得到过一张笼统的面向所有校友的邀请函,名不正言不顺的;不回去吧,又觉得母校改变了自己的人生,使自己能够有不错的工作,内心里有一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是需要感恩的。别人帮了你,你觉得理所当然,那些帮你的人内心里难免会产生不快。不过,感恩这东西就像天气一样复杂,绝不可一概而论。
朋友的母校一百周年校庆,他一直为是否回去参加校庆而纠结。回去吧,“优秀校友”们都是被单独邀请的,会场有位子,宾馆有名单,晚会现场有影像,而他只得到过一张笼统的面向所有校友的邀请函,名不正言不顺的;不回去吧,又觉得母校改变了自己的人生,使自己能够有不错的工作,内心里有一份感激需要表达。我对他说:“你的母校培养了60多万人,健在的起码有三四十万,不可能一一邀请。有头有脸的校友被邀请回去参加校庆,给母校捐钱捐物、向母校汇报自己的人生成就,固然是一种感恩;一般校友未被邀请,没有亲临现场,你愿意表达对母校和老师的祝福,在朋友圈、微信群里宣传校庆的盛况,其实也是一种感恩。”
现在一些人总喜欢将感恩物化,在他们看来,一个人得到某个组织、某个人的帮助之后,必须以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进行回报才算数。殊不知,物质的感恩是需要条件的,假若不具备这样的条件,深深地关注有恩于自己的人或组织,用心灵化的方式向他们表达感激,也未尝不是感恩。
我认识一对乡下的年过八旬的老夫妻,小儿子在外经商,每年至少给他们30万元钱,不要说生活在一个小县城,哪怕是生活在二线城市,过得都非常舒适了。他们的大儿子、二儿子是农民,一年给父母千儿八百不成问题,再给多一点就有些力不从心了。这当大儿子、二儿子的很会做人,他们知道自己在经济上无法帮到父母,于是有空就往父母家跑,陪他们说说话,千方百计解除他们精神上的烦恼,还不时通过视频将父母的近况告诉远方的弟弟。这样一来,弟弟安安心心做生意,做兄长的也觉得自己尽了责任。
是的,关注也是一种感恩。有时,我们关注的对象,未必缺少物质条件,甚至也不需要我们付出其他的帮助,他们缺的只是别人发自内心的理解,只是忧郁时的温馨开导、快乐时的真心共享。
还有一种更高层次的感恩则是以自己“优质”的思想反哺恩人。曾国藩当年考上同进士入京做官后,家里的一切都是大弟曾国潢操持,不仅大家庭的事是这样,小家庭的事亦是如此。曾国藩在家书中多次对大弟的辛劳表示感谢。然而,曾国藩是一个立志做清官的人,最初做京官本来就清贫,常年要靠借款度日,没有多少钱寄给家里。后来做了外官,手中攥着大把白花花的银子,但曾国藩不想乱来,给家中寄去的金钱依然很少。他始终如一地做的是非常勤快地给家人写信,将自己的人生理念传达给他们,本本分分地教育子侄如何做人处世,最后曾家的子孙都非常优秀,代有才俊。曾國藩对大弟的感恩不是金钱上的,而是优良的家风。
每个人的感恩理念、付出能力相异,需要感恩的人处境也千差万别,希望用一种模式感恩,本身就是不正确的。一个人时刻记着别人的好,以适合自己生活状态的方式进行报恩,我们便可问心无愧。
(编辑/张金余)
其他文献
读大学的儿子,发了一条微博。儿子在微博上说,元旦回家,吃过晚饭,陪妈妈在小区里散步,走在妈妈身边,猛然发现,妈妈已经有了好多白发,那一刻,心中骤然充满了悲凉和歉疚。儿子说,妈妈忽然就老了,真的老了,妈妈太辛苦了,为他操碎了心,而他却一直不懂事,前不久,还为了一件小事,和妈妈在电话里闹得很不愉快。儿子自我反省,真是太不孝顺了,今后,一定要改正云云。 我和妻子一起,读了儿子的这条微博。妻子看着看着,
毁灭性也震、毁灭性海啸、灾难性的核泄漏、数千次余震……在数十小时之内,灾难重重叠叠袭向日本太平洋西岸的东北地带。在这危急时刻,人们见证了日本公共传媒的专业主义和人文情怀,正如《金融时报》中文网总编辑所言,日本公共传媒在国家重大危机时刻“成为超越一切的公共平台,维系了国民的精神和秩序”。 从震后到现在,日本公共传媒在危机传播管理上表现出高度的专业主义。以日本最大的公共传媒NHK(日本广播协会)为例
2016年9月,航空手艺人胡双钱迎来一批新弟子,求贤如渴的他对这批高学历的弟子们寄予了厚望。不久,胡双钱的老弟子黄鼎却对他说:“师父,这批师弟师妹虽然专业基础知识深厚,但有一个鲜明的缺点:出了差错,不是及时改正,而是赶紧找借口为自己狡辩。”胡双钱立即把弟子们召集起来语重心长地说:“做事先做人。我们如果犯了错误不敢承认,编瞎话搪塞的话,就会给大家留下不诚实的印象,早晚会成为孤家寡人。托爾斯泰说:‘不
吃不着葡萄便说葡萄是酸的,但大家也许不知道葡萄籽儿是什么滋味。 对于一些人来说葡萄籽儿曾是又苦又涩的。种植葡萄的农民就一度叫苦不迭:我们卖了葡萄,还要收拾葡萄籽儿,这可真是一件闹心事!原来,河北一家大型葡萄酒厂,一年耗用葡萄后剩下的籽儿就有好几千吨,这些“没有用”的东西让酒厂苦闷不已。后来他们终于寻找到了一个解决途径:农户每卖一吨鲜葡萄,必须拉回100斤籽儿。 可不久后,葡萄籽儿就又变成香喷喷
韩绍光,1959年11月出生于辽宁。1988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美术系。多年从事美术教育工作。1998年公派赴俄罗斯学习交流并举办画展。2001-2002年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进修,后移居上海。中国油画学会会员,中国美术教育学会会员。作品多次参加全国性大型展览,并被欧美多个国家及国内的美术馆、画廊及私人藏家收藏,先后出版有《名家精品·韩绍光油画》、《韩绍光油画风景》。 油画家韩绍光以画自然风
死都不怕,还怕活着 “贫困硕士”陈陆洋从湖南大学毕业后,到广州一家国企工作,大好人生刚刚开始。可谁想到,这一天凌晨,他竟直接走上广州市中心的猎德大桥一跃而下。他决绝得都没来得及跟一路帮助他的恩人林峰道个别。是什么让这个好不容易熬出头的人,走上了绝路?他的18篇日记道出了真相:女友分手后不肯复合,绝望中他选择自杀。 现实中,有很多人跟陈陆洋一样,他们能在生活中顶天立地,却很容易在感情上崩溃。百度
央视栏目组来我的家乡舒兰市,拍一档反映当地文化的节目,我所在的作协做了很多协助工作。按照央视编导的要求,要拍摄一组关于本地20世纪80年代文学活动的一些镜头,这些宝贵的资料,只有一位老作家手里才有留存。老作家原来住在本地,后来被上级文化部门调走了,经过多方面努力,终于联系上了老作家,老作家也非常高兴,表示愿意为家乡的文化发展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为了迎接老作家的归来,作协特意组织了一场诗会,老作家
小时候,我特别迷恋一种植物,它那么美丽,那么自在,让人想起天上的仙女,穿着雪白的衣裳,想去哪儿,就去哪儿。 可是,我没有翅膀,无法飞翔。 那时,勤劳的母亲整天只知道干活,像男人一样拉瓮、下窑、打稻,甚至她从来没有牵过我的手,更没有对我说过一句暖乎乎的话。一旦我的考试成绩不如她的意,她就叨叨个不休,让我烦不胜烦。 于是,我那时的理想就是以后有一天,能离开家,离得远远的。 我的小姑妈远嫁桐乡。
单位有人结婚,带了些喜糖与水果分发给大家。我的办公桌上也放了一些,因为平时不常吃零食,就只留下了一个又大又红的苹果。它看上去水灵灵的,并散发着诱人的果香,我在果蒂下边写上了日期,便作为一种饰品放在办公桌上。每天看到它,就会拥有一份好心情。 同事们有的说它似孩子的脸,红扑扑的可爱;有的给起名叫“秋丰”“暗香”,象征着秋天的硕果。我认为都有些像。他们每次到我办公室来都要拿起它欣赏一番,闻一下它的果香
报道一①处“目前该案已移交检察机关进入取保直诉阶段,两名违法嫌疑人被以故意损坏财产罪起诉。”《鄂东晚报》7月16日的一则报道这样写道。然而这句话着实令人困惑。一则,“违法嫌疑人”一词的用法有些蹊跷,似乎是仿造“犯罪嫌疑人”所造出的词汇。二则,既然已经进入取保直诉程序,如果起诉程序已经开始,那么就应该称为被告人;如果尚未起诉,但已移交检察机关,那么也应该称为“犯罪嫌疑人”,再叫作“违法”嫌疑人,恐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