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在朋友圈里转迷了

来源 :家庭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aiz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去年,我学会了使用智能手机,安装了微信,也转进了此前完全陌生的朋友圈。
  轉进了朋友圈才发现,除了转发的讯息,原来还有那么多朋友们发布个人讯息,大到人生事业,小到饮食起居,个人生活的种种都要广而告之。初来乍到,说实话,有些摇头,有些不理解,有些没感觉,甚至有些不以为然:你家孩子怎样玩耍何必要让别人知道?你家今天饭桌上几道菜何必要来让别人眼馋?
  然而,转来转去,那天我忽然也找到了感觉。教师节那天外出散步,孩子给我拍了张照片:一身白色远动装,一路轻安走起来。兴之所至,我也尝试第一次发送到朋友圈。让我没想到的是,居然几十位朋友给予点赞、评论:精神、好酷、帅、精神抖擞、老当益壮,还有不少节日祝福!
  什么感觉?一种被关注感,一种存在感,一种幸福感!于是,我理解了为什么那么多人把自己的生活放到朋友圈,理解了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转朋友圈。因为朋友圈可以让每一位寻常百姓,在彼此比较接纳和相容的范围内,实现互动。
  于是问题又来了:为什么人们需要互动?一个故事说:在一次矿难中,有两个人分别被埋在相邻的两个坑洞中。因为太绝望,太恐惧,其中一人无意中用砖头敲击着坑壁,结果发现隔壁那边也有人在敲击坑壁作为回应。这让两位矿工非常高兴,内心对死亡的恐惧一下子减轻了许多。于是,他们俩人每隔一两个小时,就用砖头敲击坑壁,向对方传递着问候,直到最后被救出。你看,互动让人得到了心灵的支持。
  微信朋友圈里的互动,在某种程度上与上面的情形颇有点相似。因为害怕孤独,人们寻求依靠、共鸣与心灵抚慰。
  然而,我们不能走向另一个极端。你看,有些人让微信变成“微瘾”,有事没事总要刷刷微信,转转朋友圈,这是为什么?因为他们不想独立地去面对和支撑那个精神生活空虚的自我,而总想通过微信朋友圈,一方面来打发自己内心的空虚,一方面来逃避内心的压力,好让浮躁的心得以暂时的安定。然而,如此依赖微信朋友圈,又怎样安心?其实,安顿心灵这件事,可以借助外力,但是最终还是要靠自己。
其他文献
“班级五项擂台赛”活动设五项,既可以给更多的学生获胜的机会,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又便于操作。为何称擂台赛?各项比赛设前三名和“进步之星奖”。人人有很多机会挑战并夺取以上比赛奖项。竞赛项目每学期开学初可作调整。具体如下:  一、内容的选定  第一步:项目收集。每个学生选出自己擅长的或喜欢的五个项目(项目只设单人、双人),并请各人构思好或拟好自己所选项目比赛的方法以及比赛规则。把选项写在纸上,交给老师
52岁的李林3年前开始发现视力模糊,以前报纸上清清楚楚的文字都感觉是隔了一层雾在看。当时以为是“老花眼”,到眼鏡店配了一副老光眼镜暂时解决了问题。但今年发现视力越来越模糊,戴着老花眼镜也解决不了问题,只好到医院就诊。  经过检查后发现,李先生是因为糖尿病引起的眼部血管病变导致的视力下降,不单纯是常人理解的“老花眼”,如果不及时治疗,还可能引起失明,严重的还可能因为其高血糖引起其他脏器的病变。  目
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给人们带来极为丰富物质的同时,也让人们承受着高压力。繁忙和营养过剩悄悄改变着都市人,特别是女性的形体、重量,“啤酒肚”“游泳圈”纷纷上身,于是减肥降重成了无时不聊的话题。然而,结束一天的工作,身体疲惫不堪,又有几个人能做到运动减肥呢?通过节食而达到快速减肥,便成为众多减肥人士的首选。殊不知,快速减肥减重在解决一种健康问题的同时,往往会让身体产生另一种健康问题——罹患脂肪肝。快
前几日,刚带胃管出院回家静养的82岁刘爷爷因误吸引发肺炎再次住进医院,看着躺在病床上反复发烧、咳嗽咳痰不止的老爷爷,真让人心疼。  留置胃管是指将胃管经一侧鼻腔插入胃内,通过导管给不能由口腔进食的患者提供饮水、流食或药物,从而补充能量或进行治疗的方法。家属及照料人员掌握鼻饲老人专业护理经验,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因胃管堵塞、反流误吸等而引发肺部感染,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那么,居家护理鼻饲老人,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常见病,多见于成年和老年人。乍听起来病名有点怪,若分解开就很容易理解:肠,指大肠和小肠,主要是大肠;易激,易受刺激而激动,就像有的人听闻不顺耳的话,能泰然处之,少数人则会“一蹦三尺高”,大吵大闹,有些肠道很爱“闹情绪”;综合征,指固有的几种症状,此病常表现为腹痛和排便习惯改变,如腹泻、便秘,或腹泻便秘交替。  IBS的确切病因尚不完全清楚,现代医学认为与精神因素、曾经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