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护理管理中优质护理管理模式的应用价值分析

来源 :中国卫生产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114256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优质护理管理模式在内科护理管理中的作用效果.方法 于2020年7月—2021年8月选择30名该院内科医务人员参与该次研究,根据时间段的不同进行分组.2020年7月—2021年1月实施内科常规护理管理(常规组);2021年2—8月实施内科优质护理管理(优质组).同时在两个时间节点内各选取50例内科患者对满意度进行评测,对比两组医务人员认知水平、管理效果、管理质量及满意度情况.结果 医务人员认知水平对比,优质组评分较常规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效果对比,优质组较常规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质量对比,优质组较常规组处于更高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满意度对比,优质组满意度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质护理管理模式在内科护理管理中的运用在提升医务人员管理质量、认知水平方面具有绝对优势,管理效果与满意度更高.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以护士分层为基础的护理绩效分配在ICU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该院2019年1—12月40例ICU患者和15名护理人员纳入对照组,2020年6—12月40例ICU患者和15名护理人员纳入观察组.对照组护理人员给予常规护理绩效管理,观察组护理人员给予以护士分层为基础的护理绩效分配.比较两组护士满意度和患者满意度、比较两组的护理工作质量.结果 观察组护士满意度和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士护理工作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U护理人
目的 分析运用新生儿模型和PBL教学法的临床带教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4月—2021年5月期间到该院新生儿科参加实习的48名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均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分别接受传统教学和PBL结合模型教学.教学结束后对其学习成绩进行考核,并以此作为评价两种教学模式的依据.结果 研究组实习生自我评价结果、理论成绩、操作成绩均显著优于常规组实习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PBL教学模式有利于发展、创新、提高临床带教工作效率、质量,结合标准化新生儿模型可以提高实习生对临床相关诊断知识、
介绍大型综合性医院门诊管理过程中探索利用数字化技术提高门诊综合服务能力.通过利用信息平台有效管理专家门诊号源;开展线上线下多方位门诊缴费模式;设立灵活多样的检查预约途径;根据患者需求不断完善院内自助机服务功能;实施门诊无卡化的实名制就诊管理等措施.有效提高了门诊综合服务能力,门诊预约诊疗率达78.8%,在减少挂号收费窗口的同时排队等候时间缩短到2 min左右;检查智慧预约率达100.0%;患者满意度得到不断提升.
目的 分析PDCA循环在继续医学教育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以该院2017—2020年度继续医学教育的医务人员为对象.其中,2017—2018年接受继续医学教育的医务人员40名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模式;2019—2020年接受继续医学教育的医务人员107名作为观察组,实施PDCA循环管理.比较两组医务人员的外出培训率和考核成绩,评估个人综合能力和对管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医务人员外出培训率明显更高(65.42%vs 45.00%),对管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97.20%vs 85.
目的 探讨三明治教学法用于脑卒中康复治疗教学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该院2019年、2020年的培训学员共240名为研究对象,2019年的培训学员为对照组(n=120名)应用常规教学模式,2020年的培训学员为研究组(n=120名)应用三明治教学法,进行脑卒中康复治疗教学.观察两组的教学满意度评分情况、自身能力提高认同感评分情况及考核成绩.结果 研究组学术期望、教学计划、教学管理评分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发散性思维能力提高、学习兴趣提高、个人沟通能力提高、促进师生互动、自主学习
目的 探讨以目标为导向的个体化教学结合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在中西医结合本科生临床基本技能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40名中西医结合本科生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随机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教学和考试模式,研究组实施以目标为导向的个体化教学结合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比较两组中西医结合本科生满意度、临床基本技能考核成绩.结果 研究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临床基本技能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本科生实施以目标为导向的个体化教学结合客观结构化
目的 探究整合医学思维用于小儿呼吸循环系统实习带教中效果.方法 筛选该院2019年7月—2020年8月顶岗实习的70名小儿呼吸循环系统实习生,随机分为两组,各35名,比较观察组(整合医学思维带教法)和对照组(传统带教法)的考核成绩、培训满意度、综合能力评价和三方面评价.结果 ①观察组的各项考核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的整体培训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培训后,观察组实习生的个人素质、入院诊断、完善辅助诊断、鉴别诊断、修正诊断、治疗方案
目的 探析医学检验分析前阶段的精细化管理效果.方法 于2020年8月—2021年8月选取该院检验科工作的医务人员50名进行调查,按照随机抽签分组法分为两组,各25名.参考组医务人员应用传统方式管理,实践组医务人员应用精细化管理.分析两组医务人员管理后的分析前阶段知识了解情况、工作能力、管理满意度.结果 管理后,实践组医务人员的分析前阶段知识了解情况优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践组医务人员的工作能力优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践组医务人员的管理满意度高于参考组,差异有
目的 探讨问题导向教学(problem-based learning,PBL)与情景模拟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对专科医学院校学生内科学学习的影响.方法 以2019年9月—2020年6月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临床医学系2018级二年级两平行班(共计87名)学生为观察对象,以心血管系统为教学章节.两班抽签决定进入观察组或对照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均采用PBL为基础的教学模式,观察组在PBL基础上加用课堂情景模拟,观察比较两组学生的教学效果.结果 教学后考核发现,观察组心血管系统理论考试成绩高于对照组[(11.6±2
目的 探讨在神经外科专业硕士研究生教学中采用叙事医学教育的效果.方法 选择该院2019年7月—2020年7月接收神经外科专业硕士研究生20名,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教育对照组(n=10)与采用叙事医学教育方案干预研究组(n=10),采用人文关怀能力评价量表评价研究对象的人文关怀能力,并调查教学效果.结果 研究组希望灌输、满足患者基本需求、帮助患者解困、利他价值观、健康宣教、促进情感交流、科学解决问题、优化治疗环境8个维度的评分分别为(25.81±2.20)分、(12.17±2.13)分、(18.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