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低年级小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现状及原因,对感恩现状进行探讨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策略。目的是让孩子从小就懂得善良和感恩,做一个感恩的孩子。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感恩意识;解决对策
当代小学生感恩传统美德逐渐被淡化,被削弱,他们不懂得感恩家庭与父母。近年来,媒体网络将缺失感恩的事件频繁公布在众人面前。学生不懂得反馈和回报,忘记了父母的养育之恩,这需要引起我们的反思。
一、低年级小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表现
(一)做不到尊重父母
低年级孩子年龄小,很依赖父母,但是不代表他们能够理解父母。比如,放学后,一些学生的父母来得比较迟,一旦父母长时间不来,他们就会不耐烦。父母都是善解人意的,对孩子更是照顾得无微不至。但孩子对父母的态度却并非如此,他们无法真正地理解父母,更没有做到尊重父母。
(二)做不到帮助同学
同学是学生时代最好的同伴,同学之间的友谊弥足珍贵。但是,现在的孩子却缺少这种意志,不会与同学相处,几乎所有老师的班级都出现过很多这样的事例。学生之间太缺乏关爱,没有做到互相帮助。比如,班上一个孩子吐了,全班孩子会都伸着头去看。但有的孩子会用手捂着嘴巴,露出嫌弃的表情,其他孩子也有样学样,没有一个孩子主动去给这个孩子送纸,或者说带他去洗洗,甚至没有一句关心的声音。试想,难道这个孩子平时没有给同学借过钢笔、橡皮?只是这些小事孩子们都忘了,他们没有形成感恩的习惯。
二、小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
(一)社会原因
现在社会上人们不懂感恩、恩将仇报的新闻随处可见。在路上遇上摔倒的老人不敢扶,怕被讹上的事情。暂不论是否每个人都会遇到了这样的事情,但现如今每个人都有这样的苦恼,社会大环境如此,如何能给孩子的成长提供一个充满爱的环境,如何能教会孩子知恩、感恩,懂得回报,承担责任。
(二)家庭原因
现在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在独生子女的家庭,溺爱是普遍存在的现象。特别是父母也是独生子女,一家就几个大人去宠爱一个孩子。在这样的家庭中,孩子要什么家长就给什么,从不让孩子受一点儿委屈。可就是这样,孩子往往还感受不到长辈对自己的爱,时不时还会对长辈发脾气。
(三)学校原因
学校的系统教育是孩子获得知识,养成品格的最佳途径。但是,在对孩子进行情感教育或者说品德教育的时候,很少有专门把感恩作为一个专题来进行教学。在语文教学中,遇到有关感恩的文章,老师们也很少着重地去讲感恩。
三、面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解决对策
(一)主题活动
开展感恩主题活动。其一,开展寻恩活动。布置学生认真观察,不断寻找身边的恩德事例,用文字记录下来展示于走廊的展板。可以是不怕脏累积极值日的同学,可以是每天接送上下学的亲人,可以是每天校门口的护畅队,可以是勤劳的农民伯伯……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寻恩上升至感恩。如,真诚地送上感谢的话语;帮助有需要的人;长期为家人、为同学、为集体做力所能及的事。其二,组织学生爱心义卖。要求学生挑选生活用品进行义卖,而不是自己的旧书、旧玩具等,设计这一主题是让学生深刻体会自己常用品是父母辛苦工作得来的,懂得平时父母赚钱的不易,进而能关爱其他弱势的小朋友。其三,组织学生念感恩词诵读比赛。感人至深的朗诵,意义深远的的感恩词,肯定能让学生们受益良多。这些做起来并不困难,但却能让学生们有很多改变。所以说,合理利用主题活动,会使得感恩教育显得更加重要,也会使学生更能深入地理解感恩。
(二)在教学中渗透
每一次的主题活动对孩子的成长肯定有很大的帮助作用,但是活动过后,时间一长,它的影响作用肯定要弱化,慢慢地就消失殆盡。因此,平时在教学中将感恩教育的内容细化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才能使感恩常伴身边,才能达到良好的教育作用。比如,二年级上册《妈妈睡了》这篇课文,一般老师在教学中所设定的目标是认识到长辈为晚辈付出的精力、心血,懂得尊重长辈。学生如果达到这个目标,的确是已经能够理解课文,也学到了东西。但是,如果把这篇课文的目标拓展一下,引申到感恩,将目标定为认识并理解长辈为晚辈付出的精力和心血,对长辈拥有感恩之心,懂得尊重长辈、孝敬长辈。在教学环节中,可安排学生课后回家观察长辈一天为我们做的事情,体会长辈对我们的关爱,要求学生自行地给长辈做一件事情,表达感恩之心,这样也能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
(三)家校合作
感恩教育如果想取得实效,只靠学校或者老师的努力那是肯定不够的。需要家长们的支持才可能有效。在很多家庭中,由于家长的溺爱,家长们只求付出,从不求感恩与回报,这样就误导了孩子,使孩子们形成了只知道索取的价值观。因此,要想使感恩教育行之有效,首先就要求家长们改变想法与态度,支持学校的感恩教育,才能让这项工作得到该有的效果。其次,多和家长沟通交流效果也是非常明显。面对低年级学生的任性,不懂感恩。这些情况教师就需要随时和家长沟通,其在家的表现家长也随时跟教师反馈。平时,在学校,也经常和孩子进行交流。长期下来,孩子以往的任性会逐渐消失不见。
(四)营造感恩教育的氛围
利用好节日文化,也是感恩教育的一项重要方式。在父亲节、母亲节即将来临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一场主题班会。在会上,让学生们都来说一说爸爸妈妈对自己的好爸爸,妈妈的辛苦与劳累。同时,也让孩子们说说自己做的让爸爸妈妈伤心、生气的事情。最后,学生自己总结对待父母应该怎么做,以及这个父亲节、母亲节你打算怎样为爸爸妈妈过。形式比较简单,但也很直观,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效果也很明显。
四、结语
低年级的孩子年纪小,他们很简单,每个孩子都是一张干净的白纸。他们不知道如何感恩,是他们没有得到正确的指导。正确的感恩教育会使每一个孩子善良、感恩、得到回报,并把这张白纸变成一幅美丽的图画。
参考文献:
[1]如何教育小学生学会感恩[J].王碧琦.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33).
[2]感恩——学校德育工作的灵魂[J].郭力元.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13(Z6).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感恩意识;解决对策
当代小学生感恩传统美德逐渐被淡化,被削弱,他们不懂得感恩家庭与父母。近年来,媒体网络将缺失感恩的事件频繁公布在众人面前。学生不懂得反馈和回报,忘记了父母的养育之恩,这需要引起我们的反思。
一、低年级小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表现
(一)做不到尊重父母
低年级孩子年龄小,很依赖父母,但是不代表他们能够理解父母。比如,放学后,一些学生的父母来得比较迟,一旦父母长时间不来,他们就会不耐烦。父母都是善解人意的,对孩子更是照顾得无微不至。但孩子对父母的态度却并非如此,他们无法真正地理解父母,更没有做到尊重父母。
(二)做不到帮助同学
同学是学生时代最好的同伴,同学之间的友谊弥足珍贵。但是,现在的孩子却缺少这种意志,不会与同学相处,几乎所有老师的班级都出现过很多这样的事例。学生之间太缺乏关爱,没有做到互相帮助。比如,班上一个孩子吐了,全班孩子会都伸着头去看。但有的孩子会用手捂着嘴巴,露出嫌弃的表情,其他孩子也有样学样,没有一个孩子主动去给这个孩子送纸,或者说带他去洗洗,甚至没有一句关心的声音。试想,难道这个孩子平时没有给同学借过钢笔、橡皮?只是这些小事孩子们都忘了,他们没有形成感恩的习惯。
二、小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
(一)社会原因
现在社会上人们不懂感恩、恩将仇报的新闻随处可见。在路上遇上摔倒的老人不敢扶,怕被讹上的事情。暂不论是否每个人都会遇到了这样的事情,但现如今每个人都有这样的苦恼,社会大环境如此,如何能给孩子的成长提供一个充满爱的环境,如何能教会孩子知恩、感恩,懂得回报,承担责任。
(二)家庭原因
现在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在独生子女的家庭,溺爱是普遍存在的现象。特别是父母也是独生子女,一家就几个大人去宠爱一个孩子。在这样的家庭中,孩子要什么家长就给什么,从不让孩子受一点儿委屈。可就是这样,孩子往往还感受不到长辈对自己的爱,时不时还会对长辈发脾气。
(三)学校原因
学校的系统教育是孩子获得知识,养成品格的最佳途径。但是,在对孩子进行情感教育或者说品德教育的时候,很少有专门把感恩作为一个专题来进行教学。在语文教学中,遇到有关感恩的文章,老师们也很少着重地去讲感恩。
三、面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解决对策
(一)主题活动
开展感恩主题活动。其一,开展寻恩活动。布置学生认真观察,不断寻找身边的恩德事例,用文字记录下来展示于走廊的展板。可以是不怕脏累积极值日的同学,可以是每天接送上下学的亲人,可以是每天校门口的护畅队,可以是勤劳的农民伯伯……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寻恩上升至感恩。如,真诚地送上感谢的话语;帮助有需要的人;长期为家人、为同学、为集体做力所能及的事。其二,组织学生爱心义卖。要求学生挑选生活用品进行义卖,而不是自己的旧书、旧玩具等,设计这一主题是让学生深刻体会自己常用品是父母辛苦工作得来的,懂得平时父母赚钱的不易,进而能关爱其他弱势的小朋友。其三,组织学生念感恩词诵读比赛。感人至深的朗诵,意义深远的的感恩词,肯定能让学生们受益良多。这些做起来并不困难,但却能让学生们有很多改变。所以说,合理利用主题活动,会使得感恩教育显得更加重要,也会使学生更能深入地理解感恩。
(二)在教学中渗透
每一次的主题活动对孩子的成长肯定有很大的帮助作用,但是活动过后,时间一长,它的影响作用肯定要弱化,慢慢地就消失殆盡。因此,平时在教学中将感恩教育的内容细化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才能使感恩常伴身边,才能达到良好的教育作用。比如,二年级上册《妈妈睡了》这篇课文,一般老师在教学中所设定的目标是认识到长辈为晚辈付出的精力、心血,懂得尊重长辈。学生如果达到这个目标,的确是已经能够理解课文,也学到了东西。但是,如果把这篇课文的目标拓展一下,引申到感恩,将目标定为认识并理解长辈为晚辈付出的精力和心血,对长辈拥有感恩之心,懂得尊重长辈、孝敬长辈。在教学环节中,可安排学生课后回家观察长辈一天为我们做的事情,体会长辈对我们的关爱,要求学生自行地给长辈做一件事情,表达感恩之心,这样也能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
(三)家校合作
感恩教育如果想取得实效,只靠学校或者老师的努力那是肯定不够的。需要家长们的支持才可能有效。在很多家庭中,由于家长的溺爱,家长们只求付出,从不求感恩与回报,这样就误导了孩子,使孩子们形成了只知道索取的价值观。因此,要想使感恩教育行之有效,首先就要求家长们改变想法与态度,支持学校的感恩教育,才能让这项工作得到该有的效果。其次,多和家长沟通交流效果也是非常明显。面对低年级学生的任性,不懂感恩。这些情况教师就需要随时和家长沟通,其在家的表现家长也随时跟教师反馈。平时,在学校,也经常和孩子进行交流。长期下来,孩子以往的任性会逐渐消失不见。
(四)营造感恩教育的氛围
利用好节日文化,也是感恩教育的一项重要方式。在父亲节、母亲节即将来临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一场主题班会。在会上,让学生们都来说一说爸爸妈妈对自己的好爸爸,妈妈的辛苦与劳累。同时,也让孩子们说说自己做的让爸爸妈妈伤心、生气的事情。最后,学生自己总结对待父母应该怎么做,以及这个父亲节、母亲节你打算怎样为爸爸妈妈过。形式比较简单,但也很直观,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效果也很明显。
四、结语
低年级的孩子年纪小,他们很简单,每个孩子都是一张干净的白纸。他们不知道如何感恩,是他们没有得到正确的指导。正确的感恩教育会使每一个孩子善良、感恩、得到回报,并把这张白纸变成一幅美丽的图画。
参考文献:
[1]如何教育小学生学会感恩[J].王碧琦.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33).
[2]感恩——学校德育工作的灵魂[J].郭力元.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13(Z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