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世纪90年代,一部电视剧《宰相刘罗锅》,让清朝乾隆皇帝的重臣刘墉成了家喻户晓的戏说人物。其实,刘墉不但为官“忠君、爱民、清廉”,深得百姓喜爱,而且在养生方面,也有他的独到之处。刘墉平素健康,很少得病,享年八十五岁。他的养生之道,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仍值得借鉴。
善于用脑
刘墉自幼好学,年轻时就熟读诗书,博古通今。科考他高中头名,乾隆宣他上殿面试,朝中的文武大臣见他身材矮小,又驼背,均有讥讽之意。乾隆让他以自身为题,咏诗一首。刘墉沉着冷静,脱口而出:“背驼负乾坤,胸高满经纶,一眼辨忠奸,单腿跳龙门。丹心扶社稷,涂脑谢皇恩,以貌取才者,岂是贤德人?”吟罢,朝堂上鸦雀无声,乾隆皇帝连夸刘墉奇才,御笔钦点刘墉为当科状元,并封为大理寺正卿。
有一年刘墉陪同乾隆去安州私访,路过柳村时,正赶上村里的一个老人过寿日。两人商量给老人上礼庆寿,吃上一顿饭。吃饭时,老人说:“今年是我一百四十一岁大寿,你们都是文人,给我留个纪念吧。”乾隆皇帝提笔写了上联:花甲重逢,又增三七岁月。刘墉马上对了下联:古稀双庆,再添一度春秋。老人高兴地说:“这副对联太好啦!”
刘墉善于用脑,才华出众,智慧超群,这是他延缓衰老的重要因素之一。历朝历代,大凡大智慧的政治思想家、诗人、书画家、医学家,都是高寿者。现代科学也证明,越是合理用脑,其老化的进程越缓慢,因此要养生,就要善于用脑。
利济以养德
古之养生家都很重视养德,并有养生必先养德之说。所谓养德,是指行善积德,利世济民。刘墉为官清正,他心中想的是老百姓。有一年,乾隆让回乡访亲的大臣带回一种能代表家乡丰收的东西,以便了解各地的收成。刘墉非常清楚本省乡亲们的疾苦,他回朝时,带回了两个小胡萝卜。乾隆皇帝看了不明其意,“爱卿怎么给朕带来两个小萝卜?”刘墉说:“往年我的家乡,不是旱涝,就是虫灾,五谷不收,乡亲们只能靠吃草子树叶充饥。今年是个丰收年,地里长满了胡萝卜,我挑了两个大的,献给皇上。”乾隆一听,说:“原来齐鲁年年歉收啊!山东今年的粮税全免。”
刘墉为人美德善行,内心充实。中医学认为,养德可以养气、养神,能使“形与神俱”,故可健康长寿。
无私心贪欲
刘墉在仕途中被罢过官,吃过不少苦头。但他不为挫折而后退,仍然是乐观豁达,泰然处之。他一旦复官便勘修城垣,革除陋习,抚恤灾民,忠心不改,这也是他保持心理健康的要素。据说,在河北武清县和安次县,两城相距三十里,武清县城是一座雄伟壮观、周长十二里的砖城,人们称之“铁城”,为刘墉所建;安次县城却是用黄土掺白灰夯实的土城,为和珅所建。两座城墙不一样,就是因和珅贪污受贿所致。
刘墉一生光明磊落,大公无私,节欲避色,受人敬重。有一次乾隆皇帝将宫内美女赐给他,但他拒不受纳。故此,他精神健旺,很少染疾。中医学认为,神全则身健,身健则病少,神气坚强,老当益壮,故而健康长寿。
书法以养性
书法是我国传统的艺术瑰宝,人们称之“有情的图画,无声的乐章”。刘墉是清代杰出的书法家,在书法上造诣甚高,其书用墨厚重,笔法外柔内刚,貌丰,遒劲,别具一格,有清爱堂帖、石刻传世。电视连续剧《宰相刘罗锅》,曾记述郑板桥派人偷鸡,索取寻鸡启事的书法作品,由此可见一斑。
书法家写字时要全神贯注,摒除杂念,屏气凝神,一气呵成。这期间,人进入了一种超脱的境界,通过屈臂伸手,肩肘运动,也得到柔和的全身锻炼。
言行诙谐幽默
刘墉说话诙谐幽默,遇事总是以风趣的方式,坦然处之,这很利于心理健康。有一次,刘墉反穿朝服见皇上,按清廷的规定,如此御前失礼是要判重罪的。当乾隆问他时,他答道:“臣的朝服穿反太不应该,皇上的御道翻着铺,恐怕就更不应该了吧?”原来,和珅没有更新石块铺御道,而是投机取巧把原来的石头翻过来用上,私吞了九万两白银铺路经费,乾隆闻知,进行了处罚。
幽默者大多是知识面广、想象力丰富、思维敏捷的人,善于从烦恼和忧愁中解脱,幽默往往是有知识、有修养的表现,是一种高雅的风度。刘墉善于以诙谐风趣的方式待人处世,说明他有丰富的文化知识和坚实的思想修养基础。这样的人思想开阔,生活愉快且丰富多彩,有利于保持身心健康。
编辑 / 王翠萍
善于用脑
刘墉自幼好学,年轻时就熟读诗书,博古通今。科考他高中头名,乾隆宣他上殿面试,朝中的文武大臣见他身材矮小,又驼背,均有讥讽之意。乾隆让他以自身为题,咏诗一首。刘墉沉着冷静,脱口而出:“背驼负乾坤,胸高满经纶,一眼辨忠奸,单腿跳龙门。丹心扶社稷,涂脑谢皇恩,以貌取才者,岂是贤德人?”吟罢,朝堂上鸦雀无声,乾隆皇帝连夸刘墉奇才,御笔钦点刘墉为当科状元,并封为大理寺正卿。
有一年刘墉陪同乾隆去安州私访,路过柳村时,正赶上村里的一个老人过寿日。两人商量给老人上礼庆寿,吃上一顿饭。吃饭时,老人说:“今年是我一百四十一岁大寿,你们都是文人,给我留个纪念吧。”乾隆皇帝提笔写了上联:花甲重逢,又增三七岁月。刘墉马上对了下联:古稀双庆,再添一度春秋。老人高兴地说:“这副对联太好啦!”
刘墉善于用脑,才华出众,智慧超群,这是他延缓衰老的重要因素之一。历朝历代,大凡大智慧的政治思想家、诗人、书画家、医学家,都是高寿者。现代科学也证明,越是合理用脑,其老化的进程越缓慢,因此要养生,就要善于用脑。
利济以养德
古之养生家都很重视养德,并有养生必先养德之说。所谓养德,是指行善积德,利世济民。刘墉为官清正,他心中想的是老百姓。有一年,乾隆让回乡访亲的大臣带回一种能代表家乡丰收的东西,以便了解各地的收成。刘墉非常清楚本省乡亲们的疾苦,他回朝时,带回了两个小胡萝卜。乾隆皇帝看了不明其意,“爱卿怎么给朕带来两个小萝卜?”刘墉说:“往年我的家乡,不是旱涝,就是虫灾,五谷不收,乡亲们只能靠吃草子树叶充饥。今年是个丰收年,地里长满了胡萝卜,我挑了两个大的,献给皇上。”乾隆一听,说:“原来齐鲁年年歉收啊!山东今年的粮税全免。”
刘墉为人美德善行,内心充实。中医学认为,养德可以养气、养神,能使“形与神俱”,故可健康长寿。
无私心贪欲
刘墉在仕途中被罢过官,吃过不少苦头。但他不为挫折而后退,仍然是乐观豁达,泰然处之。他一旦复官便勘修城垣,革除陋习,抚恤灾民,忠心不改,这也是他保持心理健康的要素。据说,在河北武清县和安次县,两城相距三十里,武清县城是一座雄伟壮观、周长十二里的砖城,人们称之“铁城”,为刘墉所建;安次县城却是用黄土掺白灰夯实的土城,为和珅所建。两座城墙不一样,就是因和珅贪污受贿所致。
刘墉一生光明磊落,大公无私,节欲避色,受人敬重。有一次乾隆皇帝将宫内美女赐给他,但他拒不受纳。故此,他精神健旺,很少染疾。中医学认为,神全则身健,身健则病少,神气坚强,老当益壮,故而健康长寿。
书法以养性
书法是我国传统的艺术瑰宝,人们称之“有情的图画,无声的乐章”。刘墉是清代杰出的书法家,在书法上造诣甚高,其书用墨厚重,笔法外柔内刚,貌丰,遒劲,别具一格,有清爱堂帖、石刻传世。电视连续剧《宰相刘罗锅》,曾记述郑板桥派人偷鸡,索取寻鸡启事的书法作品,由此可见一斑。
书法家写字时要全神贯注,摒除杂念,屏气凝神,一气呵成。这期间,人进入了一种超脱的境界,通过屈臂伸手,肩肘运动,也得到柔和的全身锻炼。
言行诙谐幽默
刘墉说话诙谐幽默,遇事总是以风趣的方式,坦然处之,这很利于心理健康。有一次,刘墉反穿朝服见皇上,按清廷的规定,如此御前失礼是要判重罪的。当乾隆问他时,他答道:“臣的朝服穿反太不应该,皇上的御道翻着铺,恐怕就更不应该了吧?”原来,和珅没有更新石块铺御道,而是投机取巧把原来的石头翻过来用上,私吞了九万两白银铺路经费,乾隆闻知,进行了处罚。
幽默者大多是知识面广、想象力丰富、思维敏捷的人,善于从烦恼和忧愁中解脱,幽默往往是有知识、有修养的表现,是一种高雅的风度。刘墉善于以诙谐风趣的方式待人处世,说明他有丰富的文化知识和坚实的思想修养基础。这样的人思想开阔,生活愉快且丰富多彩,有利于保持身心健康。
编辑 / 王翠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