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成:在乐山读“武大”的日子

来源 :文史春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pei00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38年2月到1946年秋,武汉大学迁往四川乐山,度过了8年的艰苦岁月。此间,“武大”不仅培育了数千名学有专长、术有专攻的各类人才,而且对改变交通险阻、风气闭塞,文化、教育、科技均为落后的西南地区面貌,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中国新闻漫画研究会名誉会长、当代漫画大师方成便是从这里走出去的……
  
  入学第一夜他捉了60多个臭虫
  
  方成,本名孙顺潮,1918年生,广东中山人。关于“方成”这个笔名的来历,他是这样解释的:“母亲姓方,加上自己字写得不好,用‘方’字笔画少,好写些。”
  1938年夏,方成在江西省立南昌一中高中毕业,因毕业成绩名列全省第7,被保送升清华大学。“七·七”事变后,清华迁往长沙,1938年夏又迁往昆明。师生们大部分从长沙步行一千多公里到贵阳再乘车去昆明。方成在重庆没预订上去昆明的汽车票,错过了报到和开学时间。在教育部任中等教育司司长的舅公陈峙东建议他进武汉大学借读。
  1938年11月中旬,教育部批准了方成借读武汉大学的申请。经江津、泸州、宜宾,逆岷江而上,方成来到了乐山。
  方成清楚地记得,到乐山那天是1938年11月27日。
  当时,学校不但不收战区学生的任何费用,反而还解决战区学生的生活问题。学校按甲、乙、丙三级发给学生贷金。甲级每人每月6元(另有1元零花钱),乙级5元,丙级4元。方成申请到甲级贷金。
  入学第一天,方成被分配到北斗山宿舍地字斋住宿,睡的是双层木床上铺。是夜,因臭虫太多方成久久不能入眠。他一边捉臭虫,一边装入纸袋记数。66年后,方成老人还清楚回忆道:“当晚,我共捉了60多个臭虫!”
  
  醉酒后发誓今生今世不再喝酒!
  
  1938年12月1日,方成在乐山文庙开始了他武汉大学一年级学生生活。英文教师是英籍华人李那,国文教师是大名鼎鼎的叶圣陶教授。
  入学后,贷金只够生活,买课本、文具等学习用品的费用,还得向家里要。方成上学一向由祖父供给费用,于是他打电话向祖父要钱。几天后,祖父回电报说:11月,日本人进攻长沙,造成长沙大火,邮路中断,钱无法汇出!数学系教授肖君绛是方成同乡,于是方成便向肖借了50元暂度难关。当时,方成父亲工作单位已迁到湖南常德,方成写信给父亲,要求每月给生活补助费16元。父亲非常支持方成读“武大”,回信说:“大学时的同学都是将来事业的朋友,你要多交朋友。给你增加交际费12元,每月给你寄28元。”这样,方成物质生活更加丰富。1939年1月,邮路恢复,祖父给方成寄来360元,这在当时是一笔很大的款子。
  虽然上大学了,但20岁的方成像小孩一样,非常喜爱玩具。每当在街上看见比较新式的玩具,方成便会毫不吝啬地买下来。拿回宿舍后,放在一张竹腿木面的小桌子(这是他刚到乐山不久时花2元钱在水西门买的)上,慢慢品玩。有一天,方成去大佛寺游玩,下午回来时发现桌上的玩具没有了。他去传达室打听,是否有人来过宿舍。传达室讲,看见几个女生来过宿舍,但不知拿走了玩具没有。方成知有几个女同学常来找同宿舍的许锡良玩,于是便请许锡良去问问女同学是否拿走了玩具。许打听后告诉方成,说女同学是来过,但并没有拿走玩具。
  玩具虽没找回,可几个女同学很高兴认识方成。方成也同意多结识几个同学,欣然答应大家以后一起玩。
  有一天晚饭后,方成、许锡良和两个女同学一同去城内散步。穿过玉堂街,到府街吃夜宵。点好菜后,两个女同学到店外去了一会儿。回来时,手中拿着一只玩具猴送与方成。
  不久,由于宿舍灯光不好,晚上学习很困难,方成和几个同学一起离开宿舍,到叮咚街亚西医院处租了一间房。这里条件很好,院内有许多花木,并且离上课地点乐山文庙很近。但租金很高,每月24元,每人要分担6元。出校居住后,方成和同学在一个饭店包伙食,每人每月9元,每顿由饭店送到住处。
  学校总务处听说方成等在外租房,停发了每月的贷金。
  早在高三时,方成便喜喝酒,而且量很大,喝白酒1斤也无任何反应。1939年7月放暑假时,几位同学在玉堂街聚餐。大家轮流敬方成的酒,最后方成醉倒在地。同学们扶他回到住处。方成直醉到第二天中午方醒。同学们来看望他,为他打扫地上的呕吐物。
  这一醉使方成发誓:今生今世永不喝酒!后来,方成一辈子信守这个誓言。就是1944年,方成到贵州茅台镇,也未品尝一口茅台。1947年,方成结婚时,向客人敬酒,也是用白开水代之。
  
  在乐山“武大”亲睹日寇轰炸乐山惨状
  


  醉酒后不久,学校组织宣传队去农村宣传抗战,方成积极报名参加。方成和10多个同学来到五通桥乡下。1939年8月19日吃午饭时,天空忽然发现几10架日本飞机由南朝乐山方向飞去,同学们担心乐山城和学校又要遭不幸了。果然,第二天从五通桥回来的乡民讲,乐山城昨日遭日机狂轰滥炸,高北门、大码头沿江街道均被炸毁。大家再也呆不住了,下午便赶回乐山。来到岷江对岸,隔河望去,只见城内残垣断壁,余烟未灭。江上没有渡船,同学们只好徒步沿岷江而上。进城后,看到玉堂街以东全被炸毁。听市民讲,“武大”没遭轰炸。回到亚西医院住处,叮咚街也没受损失,总算万幸。这次轰炸后,所有抗日宣传队全部撒回城内。
  为了躲避日本人再次空袭,方成搬到岷江对岸新场一个小旅馆居住。这里环境很好,方成早晚都要到田野上散步。散步时,方成认识了3个“武大附小”的女同学。其中有一个叫黄仪贞的,是“武大”教授赵元良房东的女儿。
  9月开学后,方成搬回学校,住进了露济寺(今乐山六中校址)第四宿舍。方成住二号楼20号房间,室内共8个同学。同住的大都是方成中学同学和江西老乡。
  开学后,方成还听说了一件轰炸中发生的趣事:轰炸时,中文系流亡学生李健章正好路过洙泗塘。李见弹如雨下,慌忙跳入塘中避难。结果弄得满身污泥,狼狈不堪。爬起来后,李赶忙到附近一位殷姓同学家求助。殷不在家,殷同学大姐让李洗脸更衣。但因家中都是妇孺,哪找得出合身衣服。殷大姐毕业于武昌艺专,忽想起家中有一件外出写生用的白色画服,于是拿出让李穿上。这画服虽宽大,但总算能蔽体。李健章穿上画服。四处奔走,探视劫后师友,见者无不惊诧,李为何如此打扮?李不久去殷家还画服,与殷大姐多次交往晤谈,结果两人竟成了夫妻。
  1990年,一位武大当年同学为李健章教授所著《观我生诗集》作序时,文末还附有《临江仙》一阕,记录这段动乱岁月的佳话:“洙泗塘中泥混水,捏成两姓姻缘。荷花莲叶共田田,低眉菩萨坐,合掌护双鸳。桂馥兰芬欣积庆,更夸画美词妍。好风凉月羡神仙,痴迷山水癖,沉醉读书天。”
  
  办壁报为日后以漫画为业打根基
  
  在全班同学中,方成是最好活动的。参加话剧演出,他负责化装和音响效果;参加歌咏队和下乡宣传抗日,他事事跑在前;最为突出的是,学校办壁报,方成每期必有一幅漫画。方成当时用的笔名叫“利巴尔”,这是山东方言,意为“小伙计”或“很不在行”。当时,校内学术空气和政治空气均十分浓郁。朱光潜为教务长,叶圣陶、赵师梅、石声汉、俞忽等一大批知名学者、教授为各系主讲,郭沫若、黄炎培等也莅校讲演抗战,评论时局。
  方成和几位同学组织的“黑白社”,出刊《黑白》壁报。利巴尔的漫画饱含生活气息和讽刺意味,深受师生们喜爱。壁报办了近3年,每周一期。这为方成日后以漫画为业,打下了牢实的根基。
  


  大学四年级时,为筹毕业所需费用,方成利用课余时间去凌云中学(关二爷庙内)当教师,教初中物理和数学。每星期两边跑,一边当学生,一边做教师。从学校到凌云中学,跑一趟,大约需半个小时路程。不久,因一位教图画的教师被校方无故解聘,方成请求校方保持公正,校方不允,方成愤而辞职。辞职后,方成又和技专两位同学一起为商家画广告筹款。
  1942年,方成从武大化学系毕业,在五通桥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任助理研究员。1946年,方成离开乐山,从此开始了他专业漫画创作的生涯。
  
  故土难忘曾两次回乐山寻根
  
  离开乐山后,故土难忘,方成曾两次回到这方培育他成才的土地。
  1973年,55岁的方成回过一趟乐山。时值中年,匆匆而来,匆匆离去,未曾留下更深的足迹和印象。
  2001年,83岁的老人又一次回到了乐山。这次方成与另一位漫画大师缪印堂同行。为了弥补前一次返乐的遗憾,在《乐山日报》记者王京川陪同下,方成兴致勃勃地到五通桥,寻找60年前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旧址。尽管物是人非,旧貌难寻,但老人仍感慨万千。在乐山城,品尝过乐山特产苦笋、西坝豆腐后,老人赞不绝口。
  临别,应《乐山日报》之邀,方成为《乐山日报》留言:“向《乐山日报》读者问好。”署名时,老人深情、郑重地签上“乐山老居民方成”7字。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