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和E-选择素水平在判断干扰素-α 2b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疗效的初步研究
【机 构】
:
361001,福建厦门市中医院检验科,福州市鼓楼医院,福建省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361001,福建厦门市中医院检验科
【出 处】
: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发表日期】
:
0年26期
其他文献
目的评估中国现有死因报告系统中自杀死亡报告的准确性,计算更准确的自杀率.方法选择中国现有死因报告系统之一的全国疾病监测点系统的23个监测点,收集1995年8月至2000年8月死因为"伤害"或"精神病"的死亡案例,从中抽取1 932例欲进行入户死因核查,最终1 653例进入分析.将死亡医学证明书上记录的原始上报死因与详细入户调查后判断的死因进行比较,然后用此结果调整自杀率.结果原始上报死因为自杀的8
目的探讨治疗脑性瘫痪(CP)的有效方法. 方法 64例CP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在中医疗法(推拿、头针、穴位注射)基础上,治疗组采用上田法和肉毒毒素治疗,对照组采用Bobath法治疗.采用Koman医师评分法(PRS)判断BTX-A注射后疗效,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 6个月后以小儿CP粗大运动量表(GMFM)和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进行评定. 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组内相比,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缓释系统玻璃体腔植入对实验性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的预防作用。方法采用中轴部玻璃体切除联合成纤维细胞注入术构建兔PVR模型。术中3组兔眼玻璃体腔均分别植入不同含量的atRA缓释系统:B组缓释系统atRA含量为420μg,C组缓释系统atRA含量为650μg,D组缓释系统atRA含量为1070μg;设空白对照两组:A组不植入atRA缓释系统,E组玻璃体腔植入
目的了解乡村医生对艾滋病(AIDS)基本知识和非法采供血传播艾滋病病毒(HIV)事件的知晓情况,探索农村AIDS防治工作的可行干预措施.方法选择采、供血传播HIV疫情较为严重的某乡全体乡村医生为调查对象,应用定性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调查方法收集资料.结果有效调查33人(100%),95%以上调查对象对AIDS的性传播、血液传播和传染性等问题有正确认识;50%对母婴传播和唾液、汗液、蚊虫叮咬、共用浴缸
目的比较不同牵引力对颈椎间盘的作用,从而获得有效的牵引条件. 方法通过建立颈椎三维有限元模型,使用MARC K72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计算, 获得不同力量、不同角度的牵引条件下各颈椎间隙髓核部分的应力分布、体积改变,并进行分析. 结果在牵引力的作用下,髓核上产生不均匀的应力分布,最高应力出现在后部.髓核的前缘均略减小,后缘均略增宽.髓核的体积均略增大,且随牵引力、牵引角度的增加而增大,上部髓核体积的
目的检测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由于t(4;14)所形成的IgH-MMSET融合基因,探讨其在MM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T-PCR法在25例MM患者骨髓标本和MM细胞系NCI-H929中检测IgH-MMSET融合基因,并且通过巢式PCR法提高反应的灵敏度.PCR产物纯化后克隆到pGEM-T载体,并用引物M13 Forward测序.将PCR产物的序列与GenBank进行对照,进一步证实发生易位的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