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发生脑血管痉挛的相关危险因素历史性队列研究

来源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setpset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SAH)患者发生脑血管痉挛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通过对88例aSAH患者人口统计学因素、健康习惯、既往病史、急性期应激因素、急性期并发症、急性期评价指标、治疗时间、治疗措施和出血累及脑区等指标的多变量logistic回归和Cox分析,确定脑血管痉挛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饮酒史(OR=1.077,95%C1 11 015~1.142;P=0.014)是住院前脑血管痉挛的独立危险因素;吸烟(RR=1.031,95%CI1.001~1.063;P=0.042)、糖尿病(RR=1.333,95%CI 1.100~1.614;P=0.003)和高血压史(RR=1.066,95%CI 1.008~1.127;P=0.024)是住院期间脑血管痉挛的独立危险因素;白细胞计数增高(RR=1.117,95%CI 1.039~1.200;P=0.003)是脑血管痉挛的预测因素;应用尼膜同(RR=0.990,95%C1 0.979~1.001;P=0.088)可显著降低脑血管痉挛风险;急性期血糖水平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无关(RR=1.076,95%CI 0.968~1.196;P=0.175);血管内栓塞与手术夹闭组之间脑血管痉挛风险无显著差异(RR=0.792,95%C10.322~1.950;P=0.612).结论 具有长期饮酒、吸烟、糖尿病和高血压史以及白细胞计数增高的aSAH患者,脑血管痉挛风险显著增高,应用尼膜同可显著降低脑血管痉挛风险.
其他文献
洛阳市≥15岁组发病明显上升(58.93%),职业以农民为多(42.33%);各监测点仔猪乙脑抗体出现50%阳转的时间有差别,反映了乙脑发病强度的高低;各监测点主要蚊种构成不同,蚊虫密度
背景:肾移植后具有典型临床表现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越来越少,但是受者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的过程中,无明显临床症状,血肌肝上升不明显甚至正常的亚临床排斥反应现象频繁发生.
目的 设计导管室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护理路径,并进行科学测量,验证其有效性、可行性,形成规范化的介入治疗护理
目的探讨高糖和胰岛素对肾小球系膜细胞(GMC)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和Cbl相关蛋白(CAP)的mRNA表达及细胞骨架纤维状肌动蛋白F—actin的影响,探讨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中GLUT4及其下游
目的 评价经后路矫形固定结合椎体撬拨植骨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经后路椎弓根螺钉矫形固定,同时经椎弓根对骨折椎体进行撬拨,恢复椎体前、中柱高度,并行椎体
目的 探讨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GC-MS)分析方法在高氨血症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集2003年10月-2008年3月在广州市儿童医院儿内科住院的102例高氨血症患儿治疗前和30例
目的 观察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表达与肝星状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关系.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肝星状细胞中galectin-3 mRNA和蛋白的
目的 回顾血管腔内修复术(EVAR)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后相关并发症的治疗经验,探讨并发症发生原因和处理中存在的问题.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7月至2008年3月胸主动脉瘤夹层stanfo
自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期以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人类的青春期性征发育或性功能发育年龄正在提前,其中原因可能既有个体遗传背景,也有环境因素,如官内发育受限、卫生及营养
CT及MRI技术的普及为疾病的临床诊断提供了更为直观的依据.水肿及占位效应被认为是区分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与非肿瘤性病变的可靠依据之一,然而在临床工作中,我们经常还会遇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