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应是资源-环境-经济的协调发展.为了给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决策提供参考,构建了黄河流域资源-环境-经济复合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04—2017年《中国统计年鉴》《黄河水资源公报》、黄河流域各省区统计年鉴的有关数据,采用极差变化法、熵权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黄河流域资源、环境、经济3个子系统及其复合系统耦合协调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并设定不同发展情景进行预测.结果表明:①黄河流域资源-环境-经济复合系统综合评价值逐年增大,其中资源子系统综合评价值最大、经济子系统综合评价值次之、环境子系统
【机 构】
:
郑州大学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河南 郑州45000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应是资源-环境-经济的协调发展.为了给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决策提供参考,构建了黄河流域资源-环境-经济复合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04—2017年《中国统计年鉴》《黄河水资源公报》、黄河流域各省区统计年鉴的有关数据,采用极差变化法、熵权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黄河流域资源、环境、经济3个子系统及其复合系统耦合协调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并设定不同发展情景进行预测.结果表明:①黄河流域资源-环境-经济复合系统综合评价值逐年增大,其中资源子系统综合评价值最大、经济子系统综合评价值次之、环境子系统综合评价值最小.②黄河流域资源-环境-经济耦合协调状态不断改善,于2011年实现了由轻度失调到濒临失调的良好过渡,但目前耦合协调水平仍然很低,各子系统间发展不协调尤其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制约问题突出.③从设定情景的预测结果来看,以2017年资源、环境、经济3个子系统综合评价值0.311、0.109、0.259为基准,若环境子系统综合评价值提升0.2同时经济子系统综合评价值提升0.1,则可使资源-环境-经济复合系统达到勉强协调状态;若资源、环境、经济3个子系统综合评价值均达到0.650,则可达到良好协调的较高质量发展状态.④为实现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首先要解决环境、经济这2个子系统综合评价值较小的问题,弥补耦合协调发展的短板,环境子系统应重点增加工业污染治理投资、提升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量、减少工业固体废弃物产量,经济子系统应着重提升第一产业比重、固定资产投资额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其他文献
大型水电站引水系统流道结构形状复杂,施工程序繁多,施工期流道混凝土开裂问题尤为突出.基于卡洛特水电站引水系统流道结构,采用有限单元法开展了混凝土施工期温度和温度应力仿真分析,主要对外界气温、流道厚度尺寸、分缝长度、浇筑温度等进行了对比计算,分析了进水口流道混凝土的易裂部位及裂缝产生的主要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流道混凝土温控防裂措施.
为响应中国实现“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目标,加快绿色低碳发展,实现绿色零碳理念,全面提高水电资源利用效率,在分析国内外氢能需求以及制氢技术现状基础上,结合水电站低成本电解水制氢工艺,论述了水电氢能技术经济优势.探索并提出基于水电站厂用电系统的氢电联供综合能源系统以及构建绿色零碳水电氢能自消纳系统实现方式等关键技术,提出了绿色零碳的保安电源与直流系统设想.提出的水电氢能发展思路具有较强推广价值,可将传统水力发电行业与制氢、储氢、用氢有机结合在一起,推动能源结构升级.
针对水库多目标调度方案决策评价问题,引入后悔理论、灰靶理论和最大熵理论并加以综合集成,构建了基于后悔理论-灰靶理论-最大熵理论的水库多目标调度优化决策模型(RT-GT-MET).首先基于后悔理论来考虑决策者的后悔规避心理和风险偏好态度,构造了基于正负理想点的欣喜-后悔值函数;其次,结合灰靶理论确定正负靶心,利用正负靶心距的空间投影距离建立了综合靶心距函数;然后,引入最大熵理论降低决策过程的不确定性,搭建了集结综合靶心距最小和权重熵值最大的非线性优化模型;最后,结合主客观评价指标权重控制域进行全局优化求解,
围绕流域水工程联合调度需求,在《智慧水利总体方案》总体框架下,充分考虑国家防汛指挥系统建设成果延续性和技术推广应用的普适性,长江设计集团有限公司于2019年启动了以长江为示范的流域水工程联合调度系统及相应支撑平台技术研究开发工作.通过研发流域水工程调度规则库、水文水力等通用计算模型及智能算法、大数据分析技术、智慧使能应用支撑等系列平台技术,建立了基于统一标准、通用化技术体系的流域水工程联合调度系统平台,形成了流域水工程联合调度全链条平台技术,并构建了以长江流域为示范的应用系统.结果表明:该平台实现了流域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