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uren分型与局部进展期胃癌术前放化疗后肿瘤病理反应相关性分析

来源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xmmm12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Lauren分型与局部进展期胃腺癌术前放化疗后肿瘤病理反应相关性。

方法

选取2013-2019年间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多中心Ⅲ期研究中98例患者,入组患者均有明确的Lauren分型并完成术前放化疗(CRT,46例)或术前化疗(ChT,52例)以及根治手术。分析术前治疗后肿瘤消退分级(NCCN-TRG0-3)、转移淋巴结分期(ypN0-3期)与患者Lauren分型的相关性。病理反应良好(FPR)定义为同时达到TRG0-2和ypN0

结果

CRT组中肠型患者比非肠型患者有较高的ypN0率(OR=6.8,95%CI为1.8~25.0,P=0.004)和FPR率(OR=8.0,95%CI为2.2~29.9,P=0.002),而ChT组中Lauren分型则与病理反应无关(P>0.05)。肠型患者中接受术前放化疗患者的病理消退反应率均显著高于术前化疗患者(TRG0-2P=0.033;ypN0P<0.001;FPR P<0.001),而非肠型患者的术后病理反应则与术前治疗方式无关(P>0.05)。

结论

Lauren分型有可能作为局部进展期胃癌术前放化疗疗效良好的预测因子,并可借以选择、优化术前治疗方式。

其他文献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186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联合室壁瘤成形术治疗冠心病合并左心室室壁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成形技术,将患者分成体外循环下室壁瘤补片成形组(Dor法组)和非体外循环下室壁瘤线性折叠组(折叠组)。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均衡混杂因素后,36对患者纳入分析。研究结果显示,Dor法组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和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折叠组(47.2
期刊
1例55岁男性患者经皮穿刺心尖路径微创封堵双机械瓣置换术后二尖瓣瓣周漏,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本文就患者一般病情、既往史、检查资料、创新手术过程、治疗及随访效果、技术讨论等总结报道。对于双机械瓣置换术后的二尖瓣瓣周漏,经皮心尖穿刺微创封堵可能是创伤小、节省时间、并发症少的优选技术。
期刊
目的探索Yes相关蛋白(YAP)和包含WW结构域的转录调节蛋白1(TAZ)与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STAAD)患者术后院内死亡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使用β-aminopropionitrile monofumarate(BAPN)小鼠STAAD模型研究YAP/TAZ蛋白在其外周血中的变化。2016年7月至2016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接受常规体检的139例健康人的血样作为
目的研究缝隙连接蛋白43(CX43)对胶质母细胞瘤(S24-GBM)细胞间网络连接的影响及其在GBM放射抵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基因敲除S24-GBM干细胞(S24-GBMSCs)表面CX43的表达或生胃酮(CBX)特异性阻断CX43的功能后,用多光子激光扫描显微镜观察S24-GBMSCs移植裸鼠大脑中肿瘤细胞表面微管(TMs)的形成和小分子物质(Ca2++和SR101)在细胞间的传递。采用MRI检
目的分析挽救性放疗在食管鳞癌根治性手术后发生区域淋巴结寡复发患者再程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2013-2016年间确诊的胸段食管鳞癌,首程治疗接受根治性手术且根治术后发生局部区域淋巴结寡复发(1~3个),病例资料完整可分析者共74例。采用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Logrank法行组间对比。结果复发后全组中位总生存(OS)期9个月(2.5~43个月),复发后中位无进展生存(PFS)期4
乳腺癌是中国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术后辅助放疗是乳腺癌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型冠状病毒病疫情给乳腺癌的放疗带来很大的挑战。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中,院内感染占很大比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肿瘤患者比非肿瘤患者的极重症比例高。在新型冠状病毒病疫情期间,为减少患者感染的风险,需要从严掌握放疗指征,必要时可以适当延迟放疗。必须放疗时,建议采用大分割放疗模式。
期刊
目的评价局部晚期食管鳞癌术前同期放化疗治疗效果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7-2017年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148例经术前同期放化疗并手术治疗的局部晚期食管鳞癌患者资料,化疗采用氟尿嘧啶+顺铂或紫杉醇+顺铂方案,放疗剂量为36~40Gy,常规分割。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Logrank检验及单因素分析,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全组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4%、51
放疗是恶性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非肿瘤性合并症的存在可能会增加放疗急性和晚期不良反应,影响放疗的顺利实施。本文拟对多种常见非肿瘤性合并症(包括糖尿病、艾滋病病毒感染和炎症性肠病)对肿瘤患者放射性正常组织损伤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目的比较三种智慧放疗计划预测模型的精度与泛化鲁棒性,为模型选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45例前列腺癌和25例鼻咽癌临床放疗计划,运用Z、L、S模型预测前列腺癌中膀胱和直肠、鼻咽癌中左右腮腺的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应用预测DVH与临床DVH曲线下面积的差别(|DVH预测-DVH临床|)评价预测误差,误差越小则预测精度越高。在单个危及器官(OAR)上比较3种预测模型的精度,并在不同OAR中计算各模型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