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取妙用”,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来源 :教育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qiang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文教学应该在取与用的双向上下工夫。这是指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使适用于作文教学的课文的知识系统能形成包含记叙文、议论文、散文、诗歌、戏剧的网络,然后根据作文指导的需要,针对每一位学生的情况对症下药,做到精取于课文,妙用于作文。
  [关键词]初中 作文教学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许多语文教师穷思竭虑,口授笔耕,仍有不少学生不得要领。不少学生审题粗疏,胡乱拼凑,无常人见识,假大空话连篇。
  教师教作文艰辛,学生写作文头疼,这对矛盾长期困扰着作文教学,严重影响着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问题是严重的,病因是复杂的,解决的方法应是多样的,精取于课文、妙用于作文的教学模式,应是一帖治病良方。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许多文章,对作文教学而言,具有很强的规范性和典范性,可取可用之处很多。作文教学应该在取与用的双向上下工夫。也就是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使适用于作文教学的课文的知识系统能形成包含记叙文、议论文、散文、诗歌、戏剧的网络,然后根据作文指导的需要,针对每一位学生的不同情况对症下药,做到精取于课文,妙用于作文。
  首先是“仿写”,即利用课文作范文来“依葫芦画瓢”式模仿写作,课文的标题、开头、结尾、过渡、照应、语言风格都可仿照写作。教师在讲课文时有意识地让学生体味文章的精彩之处,激发其仿写的兴趣。例如,《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有实事求是之意,无哗众取宠之心”这句,一位学生就仿写为“有勵精图治之志。无因循守旧之心”;《出师表》中有一句“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另一位学生就仿写成“崛起于改革之际,腾飞于开放之时”。作文中有这样的仿写,自然会使文章生色不少。
  又如,《雨中登泰山》这篇课文,描写了雨中泰山别具情趣的景物和雨中泰山的“独得之乐”。依据文章紧扣“雨”字,细描细绘和移步换景的特点,可以让学生仿写作文《雨中登泰山》。一位学生就仿写为《雨中登峨眉山》:“这次冒雨登峨眉山,有幸欣赏了她的另一种风采,并为之倾倒。过了绥山镇,只见灰褐色的天幕上,悬着一弯卧倒的问号似的隐约可辨的光影。仔细辨认,噢,原来是峰影!峨眉山一开始便激起我们的游兴。过了接引殿,就是金顶了。这是峨眉山的最高处。周围的景色在那谜一般、诗一般的山岚作用下。有的‘犹抱琵琶半遮面’,有的‘湿银盘紫浸芙蓉’。有的‘四顾渺茫都不见’。我尽兴地欣赏着大自然的朦胧美,看着,望着,我觉得自己好像也朦胧了。”
  这篇作文依照游览路线,写出了作者沿途所见所感,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仿写是精取于课文,妙用于作文的一种很实用的方法。从教师角度来说,到了作文训练时有课文作示例,不愁没有作文题目,不愁没有内容可写。从学生角度来说,有可模仿的课文,哪些词语和精彩的句子可仿写,如何开头,怎样结尾,做到了心中有数,就不会一提到作文就头疼了。
  其次是“化用”,即在取与用的双向上,不再是机械模仿或生搬硬套,而是真正创造一个“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教学意境,使教师的取转化为学生的用,达到使学生真正提高写作能力和水平之目的。
  《鸿门宴》中刘邦借上厕所离筵,想乘机脱身,便向部下问计。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针对樊哙的回答,笔者引导学生做如下的讨论: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是什么?起到了什么效果?经过热烈讨论,学生们达成了共识。讲完课后,笔者布置了一篇写东汉陈蕃故事的话题作文。一位学生写道:“读罢这则故事,我不禁对陈蕃的宏图大志佩服得五体投地。大丈夫处世当扫天下,好大的气派!大丈夫处世应以天下为重,安能拘于一屋?扫天下正是男儿之志。《鸿门宴》中不是有“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的一句千古名言吗?所以,从这意义上来说,做大事不必拘泥于细节,大丈夫志在四方,一屋不扫,又何错之有?”
  作文教学艺术是否高超不仅在于写作理论掌握的精深程度如何,更在于教师对课文内容的探索和对学生写作现状的全面掌握。教师要在取与用的双向上真正有所作为,必须在课文和学生两方面下工夫,精于课文,妙于学生。
  《屈原列传》中,渔父劝屈原:“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晡其糟而啜其醴?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回答道:“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整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鱼腹中耳,又安能以浩浩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教师把这段对话与屈原的高尚情操和斗争精神结合起来讲解,这就为学生写作时“妙用”奠定了基础。后来,在《近墨者未必黑》一文中,一位学生写道:“沿着历史的长河向上追溯到2000多年前,‘汨罗江上,千古悲风’的屈原,他所处的是一个昏暗的时代。是个尔虞我诈、钩心斗角、充满污浊的时代。而屈原却能始终保持高风亮节。始终能怀瑾握瑜。并没有近墨而变黑。并没有近污浊而失其本性。究其原因。乃源于他有一颗爱国的、正直不阿、高洁的心。”这样,学生就以雄辩的事实,论证了只要自身具备某种特殊的“抗体”,近墨的也未必变黑的道理。
  
  [参考文献]
  [1]朱水根.中学作文教例剖析与教案研制.广西教育出版社,2005.
  [2]江平.中学阅读与教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龙文希.中学生语文阅读教学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其他文献
目的:获得南京聋人学校在校学生中听神经病的患病情况,并对其发病特征作初步探讨。方法:南京聋人学校358名在校学生接受了包括耳科检查、声导抗检查和筛查型瞬态诱发耳声发射检
文言文教学的重点是词汇,要根据文言文或现代汉语的语素出现的频率狠抓常用实词,让学生做到会读、会写、会讲、会熟练地运用,并且注意认真积累。要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确切地掌握词义,千方百计地把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学习紧密结合起来,使之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一、理解生字字义    一些基本词汇在文言文和现代书面语里出现的频率高,即使学习现代书面语或者其他学科知识也少不了它们。这些基本词汇充分体现了文言文和
莎士比亚曾说过:“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为此,兴趣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辅助作用,而兴趣教学的重点即选择创意新颖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能够在
期刊
目前,在冰期推算径流量中还是停留在使用一些有关的过程线方法上,推流质量一直不是很高.针对这种现状,文章立足于探讨冰期哪些因素与流量有密切关系,找到它们与流量的相关关
[摘要]小学三年级是作文教学的起步阶段,它既是延续了低年级看图说话、写话,又是为高年级作文训练做准备。三年级作为作文教学承上启下的入门阶段显得尤为重要,在本文中,笔者介绍了自己在三年级新课程作文教学中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小学教育 作文教学    一、激发兴趣,培养习作自信。    新《课程标准》指出,习作起始“重在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和信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精神状
以观洞水库为例,对该水库溢洪道梯形扩散式消力池结构安全进行复核分析,由于该水库溢洪道消力池为梯形扩散式消力池,并非是标准的消能形式,因此通过计算比较的方式进行安全复